鈍孔蝦虎魚

鈍孔蝦虎魚(Amblyotrypauchen arctocephalus (Alcock,1890))是蝦虎魚科鈍孔蝦虎魚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鈍孔蝦虎魚
  • 蝦虎魚科
  • :鈍孔蝦虎魚屬
  • 命名者及年代:Amblyotrypauchen arctocephalus (Alcock,1890)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背鰭VI, I-40~42;臀鰭I-38~40;胸鰭17;腹鰭I-5;尾鰭19。縱列鱗64~66;橫列鱗21。
體長為體高的6.2~6.3倍,為頭長的5.1~5.4倍。頭長為吻長的4.3~4.4倍,為眼徑的11.2~11.4倍。
體頗延長,很側扁;背緣、腹緣稍平直,至後部漸收斂。頭部高而短,亦側扁,背部稍隆起,頭長為頭高的1.2~1.3倍,為頭寬的1.9倍,頭背在眼後方有一正中縱棱狀嵴。頰部凸出。吻短鈍,背緣斜向後上方,吻長大於眼徑。眼小,背側位,為皮膚所遮蔽。眼間隔狹窄,高突。鼻孔每側2個,分離,相互接近:前鼻孔具1短管,鄰近上唇;後鼻孔小,圓形,邊緣隆起,緊位於眼前方。口小,前位,斜裂,下頜長於上頜,突出於前。上頜骨後端伸達眼中部下方或稍前。上、下頜齒細小,尖銳,兩頜有齒數行,無犬齒,多行,排列呈狹帶狀,外行齒有數個擴大的彎曲犬齒,上頜每側有2個,下頜每側有3個,排列稀疏且露出唇外,口閉時亦露出口外。犁骨、齶骨及舌上均無齒。唇略薄,不發達。舌游離,前端略呈圓形。鰓孔大,側位。鰓蓋上方有一個不與鰓腔相通的凹陷。
峽部略寬,鰓蓋膜與峽部相連。鰓蓋條5根。具假鰓。鰓耙極不發達。
體被小型圓鱗,鰓蓋前部及頰部有小鱗,頭頂及眼後項部的兩側亦有小鱗。胸部及腹部被小圓鱗。無側線。
背鰭相連為一,後部與尾鰭相連,背鰭高小於體高,最後面的鰭棘向前距第五鰭棘以及向後至第一鰭條之間均有較大的距離;鰭條部較高,後部鰭條約為頭長的2/5。臀鰭與背鰭相對,同形,起點位於背鰭第五鰭條的下方,後部鰭條較長,約為頭長的1/3,與尾鰭相連。胸鰭寬圓,很短小,下側位,鰭長約等於頭長的1/3。腹鰭略短於胸鰭,圓形,左、右腹鰭癒合成一吸盤,但後緣有深的凹刻。尾鰭尖長形,短於頭長。肛門乳突小。雄魚生殖乳突三角形,雌魚生殖乳突短鈍,後緣凹入或分為兩瓣。
液浸標本的頭、體呈淡灰色,有時微紅色。各鰭無色。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中國南部沿海
國外分布:印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