釩鈦磁鐵礦礦山空間數據建模及其綜合利用研究

《釩鈦磁鐵礦礦山空間數據建模及其綜合利用研究》是由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安寧鐵鈦股份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學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郭科,羅陽勇,李忠權,吳亞梅,張雷,羅德江,黃光鑫,王茂芝,王權鋒,龔灝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釩鈦磁鐵礦礦山空間數據建模及其綜合利用研究
  • 獲獎序號:20120035
  • 主要完成單位: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安寧鐵鈦股份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學
  • 主要完成人:郭科,羅陽勇,李忠權,吳亞梅,張雷,羅德江,黃光鑫,王茂芝,王權鋒,龔灝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2-2-23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等級:二級
項目摘要
礦產資源數據包括礦山空間數據具有檔案小、數量多、異構、多源等特點,除了傳統的屬性數據外,還包含CAD、MapGIS、ArcGIS等格式的空間數據。如何有效的存儲這些數據到資料庫中,實現多元異構空間數據相互間無損格式轉換,以及對海量礦產資源數據的快速提取和顯示等問題是礦產資源數據分析、處理的關鍵技術難題。同時,利用礦產資源勘查數據,對開展礦體三維建模、礦產資源進行儲量估算、制定動態的采剝計畫、對礦產資源需求和可供性、低品位釩鈦磁鐵礦的綜合利用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保障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重點礦產品的需求,為礦產資源規劃提供決策依據的重要課題。 本項目針對多源異構礦產資源空間數據建模和低品位釩鈦磁鐵礦的綜合利用展開技術研究,包括礦產資源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的集成、異構空間數據信息融合分析、遠程數據訪問、釩鈦磁鐵礦篩選方法、粗粒級鈦鐵礦選鈦工藝、礦漿輸送方法等關鍵技術,實現了礦產資源數據的標準化信息共享和礦體的三維建模;最終達到利用現有礦產資源數據,建立礦體三維模型和儲量估算模型、建立地質測量采剝計畫動態系統、綜合利用低品位釩鈦磁鐵礦等,為地區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決策依據和技術支持。 本項目得出了空間數據融合理論模式,研究實現了基於ArcSDE中間件技術和Oracle相結合的海量礦產資源空間數據存儲技術方法和多源異構礦產資源空間數據的無損轉換;建立了釩鈦磁鐵礦空間資料庫,並研究和改進了空間資料庫挖掘與查詢算法,提高了效率;利用空間資料庫,建立了礦體的三維模型,為釩鈦磁鐵礦的開採提供了礦體和品位的空間分布數據。圍繞釩鈦磁鐵礦高效開採問題,設計開發了《信息化管理系統》、《地質測量采剝計畫動態信息系統》。運用C/S和B/S大型網路和GIS技術,通過統一標準和共享平台將礦體三維建模、礦山開採的實時數據等多源數據整合集成,對礦山低品位釩鈦磁鐵開採及配礦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採礦回採率由原設計85%提高至95.6%,多回採礦石58萬噸。針對低品位釩鈦磁鐵礦的特點,研發的粗粒級鈦鐵礦選鈦工藝、釩鈦磁鐵礦篩選方法、強磁浮選選鈦和浮選藥劑技術等技術工藝已成功套用於公司選礦工程,大幅提高了鐵、鈦回收率,回收鈦精礦28.75萬t,鐵回收率提高10.45個百分點,多產鐵精礦20.4204萬t。項目形成的低品位釩鈦磁鐵開發、綜合利用技術體系,不僅具有巨大的套用價值和經濟效益,對同類礦山還具有示範推廣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