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藤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御藥院方》卷十一。主治小兒風癇,時發時止,經年累月不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釣藤丸
- 別名:鉤藤丸(《普濟方》卷三七七)
- 出處:《御藥院方》卷十一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釣藤、川升麻、烏犀(鎊)、黃芩(去黑心並皮)、玄參、茯神、防風(去蘆頭)、秦艽、檳榔、黃連、大黃、地骨皮、天竺黃、甘草(炙)、牙消、麥門冬(去心)、龍齒、琥珀、青黛、珍珠(另研)、麝香、牛黃、丹砂(另研)、龍膽各半兩,蜣螂(去頭足翅)、蟬(去頭足翅,生用)各三個,人參一兩,金箔、銀箔各四十片(同研),虎睛(酒浸,焙乾)一對。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除另研者外),軟飯為丸,如黃米大。每一歲兒服二十至三十丸,人參湯或薄荷湯送下。
主治
小兒風癇,時發時止,經年累月不休。
重要文獻摘要
《聖濟總錄》:“釣藤丸,治少小風癇,至大不除,發即百脈攣縮,行步不正,口而啪戾,言語無度。釣藤、鉛丹(研)、茵芋葉、石膏(研)、杜衡、防葵(炙)、秦艽(去土)、甘草(炙)各一兩,菖蒲(九節者,去節,焙)、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松蘿(炒)、蜣螂(去翅、足,炒)各半兩。上一十二味,將十味搗為末,與別研二味和勻,煉蜜丸如小豆大。每食後良久服,五歲以下五丸,十歲以下七丸至十丸,十五歲以上及年長十五丸,以意加減,用金銀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