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臨床實用手冊》在遵循高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在體例的編排上儘量與其一致,但是在具體內容上增加了獨具特色的內容,首先是增加了全部正經穴的功能,腧穴與中藥一樣也有各自的功能,而且腧穴的主治特點也是與功能不可分割的;其次增加了配穴內容,因為腧穴只有合理配伍套用才能形成組方用於臨床;第三補充了相關腧穴作用異同的比較,很多腧穴的功能主治有相似的地方,臨證如何選擇最佳的穴位,這是目前困擾很多醫生的環節,筆者力求能夠幫助解決這個問題;第四引入名家思路和經驗,力圖讓讀者耳目一新,既拓寬了視野又節省了學習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對於特定穴以及臨床常用穴均配以插圖,便於準確選取腧穴。
基本介紹
- 書名:針灸臨床實用手冊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頁數:431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衛生出版社
- 作者:程海英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716795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針灸臨床實用手冊》內容實用,特點鮮明,文圖並茂,便於操作,可供針灸臨床醫生參閱,也可作為中醫藥院校針推專業學生學習使用的必備手冊。
作者簡介
程海英,現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中醫醫院中醫特色病房主任;醫院教學監控工作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工作組組長,新名醫戰略指導導師,北京國際針灸培訓中心教授;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北京針灸學會副會長,北京針灸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國際培訓特聘專家,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等職。1997年被衛生部、人事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國家級名老中醫賀普仁教授的學術繼承人。多年來堅持工作在醫、教、研一線,臨床中主攻腦血管病、周圍神經病、頸椎病、痴呆等疾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近年來開始從事耳鳴耳聾、腫瘤化療後不良反應的臨床研究,同時關注中青年中風患者危險因素的觀察研究,有獨到的見解,療效滿意;十餘年來擅長運用火針療法治療疾病,在國內外均有廣泛影響。常年承擔大學的課堂授課和實習、見習工作及國際針灸教學,教學中注意書本知識與臨床實踐的有機結合,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講究授課藝術和技巧,在多次教學評估中成績名列前茅,並作為示範教學在同行中進行講授,深受師生們的讚譽。1997年9月被北京聯合大學中醫藥學院聘為副教授,2004年經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評審晉升為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臨床醫學院教授。2008年作為負責人成功申報首都醫科大學《針灸學》精品課程,成為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臨床醫學院首門中醫臨床精品課程,2011年作為負責人帶領團隊獲得首都醫科大學《針灸學》優秀教學團隊,成為迄今為止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臨床醫學院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團隊。2006年人選北京市中醫管理局“125”人才,獲“北京市優秀中醫藥人才”稱號,2007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稱號,2007年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2010年入選北京市衛生“十、百、千”人才“十”層次人選,2011年被北京市衛生局確定為首批健康科普專家,同年榮獲北京市授予的“首都市民學習之星”稱號。
圖書目錄
上篇經絡腧穴
第一章經絡總論
第一節經絡系統的組成
一、經絡系統的主要內容
二、十二經脈
(一)十二經脈的命名
(二)十二經脈的臟腑表里關係
(三)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規律
(四)十二經脈的循行走向與交接規律
(五)十二經脈的流注關係
三、奇經八脈
四、十五絡脈
五、十二經別
六、十二經筋
七、十二皮部
第二節經絡的根結、標本與氣街、四海
一、根結與標本
(一)根結
(二)標本
二、氣街與四海
(一)氣街
(二)四海
(三)氣街與四海關係
第三節經絡的生理功能及臨床套用
一、經絡的生理功能
(一)運行氣血、協調陰陽
(二)抗禦病邪,反映證候
(三)傳導感應,調整虛實
二、臨床套用
(一)說明病理變化
(二)說明病邪傳注的途徑
(三)指導辨證歸經
(四)指導治療
(五)藥物歸經
第二章腧穴總論
第一節腧穴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腧穴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第三節腧穴的分類
一、十四經穴
二、經外奇穴
三、阿是穴
第四節腧穴的命名
一、命名分類
(一)陰陽五行類
(二)臟腑氣血類
(三)經脈流注類
(四)腧穴功能類
(五)解剖位置類
(六)取穴方法類
(七)骨度分寸類
(八)天文地理類
(九)八卦類
(十)樂器類
(十一)土木建築類
(十二)活動場所類
(十三)物象形態類
(十四)文字字形類
二、穴名國際標準化方案
第五節腧穴的治療作用
一、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一)近治作用
(二)遠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二、反映病證,協助診斷
第六節腧穴的主治規律
一、分經主治規律
二、分部主治規律
三、表里經主治規律
第七節特定穴
一、五輸穴
二、俞穴、募穴
(一)俞穴的定義、內容
(二)募穴的定義、內容
三、原穴、絡穴
(一)原穴的定義和內容
(二)絡穴的定義和內容
四、郄穴
五、八會穴
六、八脈交會穴
七、下合穴
八、交會穴
第八節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自然標誌法
(一)固定標誌
(二)活動標誌
三、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一)中指同身寸法
(二)拇指同身寸法
(三)橫指同身寸法
四、簡便取穴法
第三章經絡腧穴各論
第一節十二經脈
一、手太陰肺經
(一)經脈循行
(二)主治病候
(三)本經腧穴
1.中府
2.雲門
3.天府
4.俠白
5.尺澤
6.孔最
7.列缺
8.經渠
9.太淵
10.魚際
11.少商
(四)本經小結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一)經脈循行
(二)主治病候
(三)本經腧穴
……
中篇刺炙學
下篇針灸治療學
附錄針灸文獻節錄
第一章經絡總論
第一節經絡系統的組成
一、經絡系統的主要內容
二、十二經脈
(一)十二經脈的命名
(二)十二經脈的臟腑表里關係
(三)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規律
(四)十二經脈的循行走向與交接規律
(五)十二經脈的流注關係
三、奇經八脈
四、十五絡脈
五、十二經別
六、十二經筋
七、十二皮部
第二節經絡的根結、標本與氣街、四海
一、根結與標本
(一)根結
(二)標本
二、氣街與四海
(一)氣街
(二)四海
(三)氣街與四海關係
第三節經絡的生理功能及臨床套用
一、經絡的生理功能
(一)運行氣血、協調陰陽
(二)抗禦病邪,反映證候
(三)傳導感應,調整虛實
二、臨床套用
(一)說明病理變化
(二)說明病邪傳注的途徑
(三)指導辨證歸經
(四)指導治療
(五)藥物歸經
第二章腧穴總論
第一節腧穴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腧穴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第三節腧穴的分類
一、十四經穴
二、經外奇穴
三、阿是穴
第四節腧穴的命名
一、命名分類
(一)陰陽五行類
(二)臟腑氣血類
(三)經脈流注類
(四)腧穴功能類
(五)解剖位置類
(六)取穴方法類
(七)骨度分寸類
(八)天文地理類
(九)八卦類
(十)樂器類
(十一)土木建築類
(十二)活動場所類
(十三)物象形態類
(十四)文字字形類
二、穴名國際標準化方案
第五節腧穴的治療作用
一、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一)近治作用
(二)遠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二、反映病證,協助診斷
第六節腧穴的主治規律
一、分經主治規律
二、分部主治規律
三、表里經主治規律
第七節特定穴
一、五輸穴
二、俞穴、募穴
(一)俞穴的定義、內容
(二)募穴的定義、內容
三、原穴、絡穴
(一)原穴的定義和內容
(二)絡穴的定義和內容
四、郄穴
五、八會穴
六、八脈交會穴
七、下合穴
八、交會穴
第八節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自然標誌法
(一)固定標誌
(二)活動標誌
三、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一)中指同身寸法
(二)拇指同身寸法
(三)橫指同身寸法
四、簡便取穴法
第三章經絡腧穴各論
第一節十二經脈
一、手太陰肺經
(一)經脈循行
(二)主治病候
(三)本經腧穴
1.中府
2.雲門
3.天府
4.俠白
5.尺澤
6.孔最
7.列缺
8.經渠
9.太淵
10.魚際
11.少商
(四)本經小結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一)經脈循行
(二)主治病候
(三)本經腧穴
……
中篇刺炙學
下篇針灸治療學
附錄針灸文獻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