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法灸法學》是1995年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康鎖彬。本書主要講述了針法灸法概論以及一些針法灸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作者:康鎖彬 編
- ISBN:9787537513937
- 頁數:391
- 定價:180.00元
- 出版社: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1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針法灸法概論
第一節 針法灸法的意義
一、針灸同屬外治法
二、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第二節 針法的起源和發展
一、針具的起源和發展:
二、針法的發展
三、針具的演變與各種針法的關係
第三節 灸法的起源和發展
一、灸法的起源
二、灸法的發展
三、灸法的演變與分類
第二章 毫針法
第一節 毫針的結構、規格和修藏
一、毫針的結構
二、毫針的規格
三、毫針的選擇
四、毫針的檢查
五、毫針的修藏
第二節 針刺練習
一、指力練習
二、手法練習
三、自身試針
第三節 針刺前準備
一、針具的選擇
二、體位的選擇
三、針前消毒
第四節 基礎針刺手法
一、刺手與押手
二、治神與守神
三、持針的方法
四、進針的方法
五、針刺的角度與深度
六、得氣與行氣
七、留針與出針
第五節 基本針刺手法
一、提插法
二、捻轉法
三、推進法
四、引退法
第六節 輔助針刺手法
一、循摩法
二、彈柄法
三、刮柄法
四、搖柄法
五、搓柄法
六、震顫法
七、飛針法
八、努針法
九、搗針法
十、盤針法
十一、擺針法
十二、按針法
十三、倒針法
十四、敲尾法
十五、抽添法
十六、動針法
十七、揣穴法
十八、爪掐法
十九、切按法
二十、攝切法
二十一、捫穴法
第七節 單式補瀉針刺手法
一、捻轉補瀉法
二、提插補瀉法
三、徐疾補瀉法
四、迎隨補瀉法
五、呼吸補瀉法
六、開闔補瀉法
七、九六補瀉法
八、平補平瀉法
第八節 複式補瀉針刺手法
一、燒山火法
二、透天涼法
三、陽中隱陰法
四、陰中隱陽法
五、龍虎交戰法
六、青龍擺尾法
七、白虎搖頭法
八、蒼龜探穴法
九、赤鳳迎源法
十、子午搗臼法
十一、龍虎升降法
十二、進火補法
十三、進水瀉法
十四、五臟交經法
十五、通關交經法
十六、關節交經法
十七、膈角交經法
第九節 其他綜合針刺手法
一、進氣法
二、運氣法
三、納氣法
四、中氣法
五、提氣法
六、留氣法
七、發汗法
八、涌吐法
九、攻下法
十、截擔法
第十節 熱涼補瀉與針刺八法
一、熱補手法
二、涼瀉手法
三、二龍戲珠法
四、喜鵲登梅法
五、老驢拉磨法
六、金鉤釣魚法
七、白蛇吐信法
八、怪蟒翻身法
九、金雞啄米法
十、鼠爪刺法
第十一節 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及預防
一、暈針
二、滯針
三、彎針
四、折針
五、針後異常感
六、血腫
七、刺傷性氣胸
八、刺傷內臟
九、損傷腦髓
第十二節 針刺禁忌與注意事項
一、針刺禁忌
二、注意事項
第三章 耳針法
第一節 耳針的起源和發展
一、中國古代“供舊耳診治疾病”的記載
二、現代耳穴診治疾病的發展
第二節 耳針療法機理研究
一、中醫學機理的討論與研究
二、實驗醫學的機理研究
第三節 耳廓的解剖結構
一、耳廓的表面解剖名稱
二、耳廓的組織結構和感受器
三、耳廓的神經、血管、淋巴分布
第四節 耳穴
一、耳穴的定義和分布規律
二、耳穴的命名
三、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
第五節 耳穴診斷
一、耳穴診斷的特點
二、耳穴診斷方法
三、常見病的耳穴診斷
第六節 耳穴治療
一、耳穴療法的特點
二、耳穴療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三、耳穴治療中常見的反應
四、耳穴治療的異常情況處理
五、耳穴治療方法
六、耳穴治療的取穴原則
七、耳穴治療的處方案例
八、提高耳穴療效的幾個基本要素
第四章 灸法
第一節 灸法概述
一、灸法的起源及發展
二、灸法的含義
三、施灸的材料
四、灸法的特點
五、灸法的作用與適應證
六、灸法的補瀉
七、灸法的禁忌證
八、灸法的注意事項
第二節 常用灸法
一、火熱灸法
二、非火熱灸法
第三節 灸法的實驗研究
一、不同灸法的作用
二、灸法作用的原理
三、灸法的臨床治療效果
第五章 其他針法
第一節 三棱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第二節 皮膚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第三節 皮內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埋針時間
五、注意事項
第四節 電針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範圍
三、注意事項
第五節 暖針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病證
三、注意事項
第六節 溫針
一、操作方法
二、適當範圍
三、注意事項
第七節 火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第八節 芒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第九節 �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第十節 小寬針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範圍
三、注意事項
第十一節 蠟針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範圍
三、注意事項
第十二節 指針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範圍
三、注意事項
第十三節 陶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第十四節 氣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選穴原則
四、注意事項
第十五節 豬鬃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注意事項
第十六節 頭針
一、頭部解剖
二、頭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三、頭針刺激區域的定位及主治
四、頭針操作方法
五、適應證與禁忌證
六、注意事項
第十七節 面針
一、操作方法
二、穴位
三、選穴原則
四、適應範圍
五、注意事項
第十八節 眼針
一、眼針經區的劃分及眼針穴位
二、看眼察病
三、操作方法
四、適應範圍
五、注意事項
第十九節 鼻針
一、鼻針穴位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第二十節 唇針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範圍
三、注意事項
第二十一節 口針
一、口針區穴分布與主治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第二十二節 頸針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病證
三、注意事項
第二十三節 手針
一、穴位與主王治
二、操作方法
三、選穴原則
四、注意事項
第二十四節 腕踝針
一、分區與主病
二、針刺點與適應病證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項
第二十五節 足針
一、足穴定位與主治
二、操作方法
三、選穴原則與方法
四、注意事項
第六章 經穴綜合療法
第一節 穴位注射
一、用具與藥物選擇
二、穴位選擇
三、操作方法
四、適應範圍
五、注意事項
第二節 穴位埋線
一、選穴與主王病
二、埋線器具
三、操作方法
四、術後反應
五、注意事項
第三節 穴位磁療
一、磁療用具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第四節 穴位封閉
一、治療部位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病證
四、注意事項
第五節 穴位挑治
一、挑治部位選擇
二、適應範圍
三、挑治用具
四、挑治方法
五、注意事項
第六節 穴位拔罐
一、罐的種類
二、拔罐的方法
三、罐的用法
四、適應病證
五、注意事項及禁忌
第七節 穴位割治
一、割治部位與主治
二、割治用具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項
第八節 穴位結紮
一、常用器具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病證
四、注意事項
第九節 穴位貼敷
一、常用貼敷藥物
二、貼敷方法與適應病證
三、注意事項
第十節 穴位超聲
一、治療設備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病證
四、注意事項及禁忌證
第十一節 穴位雷射
一、醫用雷射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第十二節 穴位電興奮
一、治療機的性能和特點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病證
四、注意事項
第十三節 穴位充氧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病證
三、注意事項
第十四節 穴位離子導入
一、離子導入療法的特點
二、操作方法
三、常用中藥方劑及主治
四、注意事項
第十五節 穴位紫外線照射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病證
三、注意事項及禁忌證
第十六節 穴位紅外線照射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病證
三、注意事項及禁忌證
第十七節 經絡療法
一、觸診方法及部位
二、常用藥物及主治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項
第十八節 經絡――穴區帶療法
一、經絡――穴區帶定位
二、經絡――穴區帶診治範圍
三、選點取穴的方法
四、操作方法
五、注意事項
第十九節 淋巴結刺激療法
一、施術原則與部位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病證
四、療程
五、注意事項
第二十節 神經刺激療法
一、操作方法
二、常用刺激點及主治
三、刺激點選擇方法
四、適應範圍
五、注意事項
第七章 針刺麻醉
第一節 概述
一、針刺麻醉的特點
二、針刺麻醉的適應範圍與禁忌
三、針刺麻醉的分類
第二節 針刺麻醉的方法
一、針麻的術前準備
二、針麻的取穴方法
三、針麻的刺激方法
四、針麻的輔助用藥
五、針麻的注意事項
六、針刺複合麻醉
第三節 針刺麻醉的臨床套用
一、針刺麻醉臨床套用的歷史與現狀
二、常見病外科手術的針刺麻醉
第四節 針刺麻醉的作用原理研究
一、針刺鎮痛效應
二、針刺抗休克效應
三、針刺抗炎效應及促進組織修復作用
第八章 時間醫學針法
第一節 子午流注針法
一、概述
二、子午流注的意義
三、子午流注的起源和發展
四、子午流注針法的組成
五、子午流注針法的臨床運用
第二節 靈龜八法
一、概述
二、靈龜八法的組成
三、靈龜八法的套用
第九章 古代名醫論針法灸法
第一節 張機論針法灸法
一、陽證宜針,陰證宜灸
二、未病先防,已病早治
三、針藥並用,強調療效
四、陽盛陰虛,忌用火灸
第二節 葛洪論針法灸法
一、灸治急證
二、灸以補陽
三、灸可隔物
四、灸亦換藥
第三節 孫思邈論針法灸法
一、重視防病,防患未然
二、針藥結合,提高療效
三、善診脈象,指導刺灸
四、詳載奇穴,命名阿是
第四節 王燾論針法灸法
一、獨用灸法
二、按經排穴
第五節 王惟一論針法灸法
一、形象規範,經穴標準
二、考證革謬,完善經典
第六節 何若愚論針法灸法
一、倡用子午流注,更重養子時刻
二、補生瀉成,迎隨淺深
三、接氣通經,隨息施針
四、日衰刑制,病克難愈
五、初入主速,徐進出緩
第七節 王執中論針法灸法
一、提倡痛點施術,收效頗著
二、師古而不泥古,辨難解疑
三、善用灸法治病,穴精壯少
四、重視後天脾胃,常灸保健
五、提倡綜合施術,針藥並重
第八節 陳會論針法灸法
一、善用催氣手法
二、提出平補平瀉
三、主張兩手持針
四、隨息進針出針
第九節 竇默論針法灸法
一、倡用流注八穴
二、重視氣至神朝
三、強調手指補瀉
四、爪切進針主緩
五、注重毫針運用
第十節 徐鳳論針法灸法
一、針道捷法,補瀉重氣
二、倡用十四法,加以發揮
三、三才進針,複式補瀉
四、調氣之法,控制感傳
五、補瀉之法,妙在複式
六、按時選穴,詮注微賦
第十一節 汪機論針法灸法
一、診治瘡瘍,須分辨經絡
二、治病選穴,應靈活通變
三、針刺非補,乃祛邪扶正
四、治療瘡瘍,需砭灸排毒
五、榮衛流行,無早晚男女不同
第十二節 李�論針法灸法
一、取穴精練,善用五輸穴
二、重視手法,倡用迎隨補瀉
三、強調氣血流注,創立多元開穴
四、以灸防病,重在培元
第十三節 高武論針法灸法
一、倡用納支取穴法
二、崇經典而不囿於經典
三、強調針刺八法
四、對呼吸補瀉獨有見地
第十四節 楊繼洲論針法灸法
一、提倡針灸藥物並用
二、強調針法灸法並重
三、重視穴位手法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