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阿閦佛坐像是大理國時期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阿閦佛坐像
- 館藏地點:雲南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大理國時期
- 尺寸:像高8.5厘米
金阿閦佛坐像是大理國時期的文物。
金阿閦佛坐像是大理國時期的文物。文物特徵重120克,阿閦佛,又稱“不動佛”,在五方佛中居於東方,是初期大乘經典中主持東方淨土的佛陀。他象徵大日如來的大圓鏡智,此智可以覺悟人的本性,使之具有斷絕世界煩惱而成就解脫智慧的心境...
阿閦佛金坐像,大理國時期文物,像高8.5厘米,重120克。這尊阿閦佛由純金鑄造,1978年出土於大理崇聖寺主塔。歷史背景 阿閦佛,又稱“不動佛”,在五方佛中居於東方,是初期大乘經典中主持東方淨土的佛陀。他象徵大日如來的大圓鏡智,此智可以覺悟人的本性,使之具有斷絕世界煩惱而成就解脫智慧的心境。文物價...
宋大理國時期阿閦佛金坐像是收藏於雲南省博物館的文物。文物規格 像高8.5厘米,重120克。文物鑑賞 阿閦佛,又稱“不動佛”,在五方佛中居於東方,是初期大乘經典中主持東方淨土的佛陀。他象徵大日如來的大圓鏡智,此智可以覺悟人的本性,使之具有斷絕世界煩惱而成就解脫智慧的心境。 這尊阿閦佛由純金鑄造,...
銅鎏金阿閦佛坐像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銅鎏金阿閦佛坐像,明宣德,通高28.5厘米,底寬19.5厘米,底厚14.2厘米。阿閦佛坐像髮結螺髻,髮髻頂部飾寶珠,戴五葉寶冠,佩大耳鐺,其獨特的寶冠佛造型與常見的菩薩裝不動佛迥然不同。身著袒右袈裟,袈裟衣緣浮雕纏枝蓮紋花邊,以聯珠線劃分田相格,每格內雕蓮花,...
明銅鎏金阿閦佛坐像是明宣德時期的一尊佛坐像。阿閦佛坐像髮結螺髻,髮髻頂部飾寶珠,戴五葉寶冠,佩大耳鐺,其獨特的寶冠佛造型與常見的菩薩裝不動佛迥然不同。身著袒右袈裟,袈裟衣緣浮雕纏枝蓮紋花邊,以聯珠線劃分田相格,每格內雕蓮花,永宣佛裝像的袈裟樣式通常為光素麵,雕自然起伏的褶皺,此像袈裟雕刻...
金剛寶座式塔的形式起源於印度,造型象徵著禮拜金剛界五方佛。佛經上說,金剛界有五部,每部有一位部主,中間的為大日如來佛,東面為阿閦(chù)佛,南面為寶生佛,西面為阿彌陀佛,北面為不空成就佛。金剛寶座代表密宗金剛部的神壇,金剛寶座塔上的五座塔就分別代表這五方佛,最早的金剛寶座塔是印度比哈爾南部的...
須彌座中的五方佛坐騎雕刻,有大日如來獅子座、阿閦佛象座、寶生佛馬座、阿彌陀佛孔雀座、不空成就佛迦樓羅金翅鳥王座,表現為獅子、象、馬、孔雀、金翅鳥王等5種動物形象的雕刻。另外,寶座上還刻有八寶金剛杵、菩提樹、法輪、花瓶、四天王、降龍伏虎羅漢、卷草紋等。寶座南北辟券門,內設過室、塔室、塔內中心...
阿嵯耶觀音金立像 大勢至菩薩銀立像 阿閦佛金坐像 銀鎏金鑲珠金翅鳥 五色供養塔 水月觀音石雕像 綠度母 白度母 大威德金剛 十一面觀音 持金剛坐像 嘎烏 黃財神 宗喀巴大師坐像 降閻魔尊 無量壽佛坐像 4 工藝品 象牙鏤雕開光釋迦牟尼像 象牙鏤雕雲龍紋轉心球 犀角雕松鼠葡萄杯 木雕福祿壽三星 鑲紅藍寶石金冠 ...
30.彌勒佛坐像 31.彌勒三尊 32.倚坐彌勒如來 33.交腳坐彌勒 34.遊戲坐彌勒 35.彌勒(布袋)立像 36.彌勒如來與四金剛 九 五方佛 37.東方阿閦如來 38.西方阿彌陀如來 39.中央毗盧遮那如來 40.南方寶生如來 41.北方不空成就如來 42.胎藏界五方佛 43.又五佛 十 多寶佛 44.多寶佛 十一 織...
53.趙郡王高叡造阿閦佛像北齊 隋唐五代石雕 54.觀世音菩薩立像隋 55.觀世音菩薩立像隋 56.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隋 57.佛坐像唐 58.佛首唐 59.苑神威造佛坐像 唐長壽三年(694年)60.童子坐像唐 61.天王造像底座唐 62.佛坐像唐 63.釋迦說法像唐 64.力士像唐 65.孫四朗造佛坐像唐 66.彌勒佛坐像唐 6...
塔內三尊大像,為幽居寺塔供養的主佛,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右為阿閦佛,左為無量壽佛。三尊造像大小相近,高者一。四五米,低者一.三米,藝術作風統一,均為北齊造像傑作。頭雕低平磨光肉髻,面相豐滿,雙目微啟,神態安詳。身著偏袒右肩袈裟,雙手作說法印或施無畏、與願印,手腕戴鐲,兩腿結跏趺坐。這三尊...
一、佛傳圖 二、每座雕像的姿勢 三、花紋的類似程度 附 錄 一、大同石佛雜談 二、北魏的造像 三、雲岡石佛文獻摘錄 跋 譯後記 編輯手記 圖片目錄 第一幅圖片 第十九窟 大露佛細部 第二幅圖片 第十九窟(白耶佛洞) 大露佛主像及脅侍菩薩 第三幅圖片 第十九窟 大露佛細部 第四幅圖片 第十七窟(阿閦佛洞)...
如大日如來為法身佛,彌陀如來為報身佛,釋迦如來為應身佛。諸佛的名字在經典上記載的,有盧舍那佛、大日佛、釋迦佛、阿彌陀佛、藥師佛等,還有寶生佛、開敷華王佛、天鼓雷音佛、阿閦佛、不空成就佛、多寶佛、定光佛(大莊嚴佛像制)等是較少聽到的。佛有時稱如來,這是梵語多陀阿迦度的意思。菩薩 菩薩...
大雄寶殿後為如來殿,為清末同治年間重修,雙層結構,上層為藏經,藏有《頻伽藏經》、《日本續藏經》各一部,約萬餘卷。殿前兩個撐枋上,雕有凌雲、烏尤兩山的全貌,玲瓏剔透、巨細盡致。殿正中供五尊如來像,代表著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又稱五方五佛,分別為阿閦佛、寶生佛、彌陀佛、成就佛和毗盧...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祇。其兩旁是五代王審邽修大殿時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是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這五尊大佛金光閃爍,衣紋清晰,神容慈祥,法相莊嚴,雙手分別作...
高二十幾米,是寺內最高大的建築。底層即大雄寶殿,殿旁有木梯伸向二層中樓,名三聖殿,再登梯上三樓,是五方佛殿,供阿閦佛、寶生佛、毗盧那佛、無量壽佛、不空成就佛像。保全寺雖在十年文革動亂中遭毀壞,但自撥亂反正以來,在人民政府資助和四眾教友支持下,修復了殿堂、佛像和文物古蹟。該寺屢毀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