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部·粉錫

《金部·粉錫》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部·粉錫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條目
  • 作者:李時珍
  • 作品出處:《本草綱目》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金部·粉錫
釋名
即鉛粉,又有解錫、鉛華、定粉、瓦粉、光粉、水粉、白粉、官粉、胡粉等名。舊日婦女用來擦臉。古人稱鉛為黑錫,所以鉛粉又叫做粉錫。
氣味
  辛、寒、無毒。
主治
勞復與食復(按:大病初癒,尚未恢復,便有性交,引起發燒、便赤、卵腫或縮入等症狀,叫做“勞復”。因貪食而舊病復發,叫做“食復”)。用粉錫少許,水沖服。
小兒脾泄不止。用紅棗二十個,去核,將粉錫填入,在瓦上烘乾,去棗留粉,再研細。每服三分,米湯送下。
赤白痢。用粉錫一兩,調雞蛋清,和灸烘焦,研細。每次用冷水沖服一錢。
小兒疳痢(按:由疳疾引起,時痢時止。痢時,紅白兼有,全身黃瘦)。用粉錫先蒸後熬,等變色時,每服半錢,米湯送下。
小兒腹脹。用鹽熬粉錫,等變色後,即取以摩擦腹部。
小兒肚皮變青,極為危險。用上法可治好。
小兒夜啼不止。用粉錫如三粒豆子那樣大的量,水沖服。一天服三次。
身熱多汗。用粉錫半斤、雷丸四兩,共研細,當作撲粉撲身。
絛蟲蛔蟲。用少量粉錫,炒後放在肉湯里空心服下,大效。
鼻血不止。用醋炒粉錫,服一錢,即見效。
齒縫出血。用粉錫半兩、麝香半錢,臥時擦牙。
跌打瘀血。用粉錫一錢,和水沖服。雖臉青、氣短、欲死者亦有效。
跌打斷骨。用粉錫、硼砂等分,研細。每服一錢,蘇木湯送下。宜多飲蘇木湯。
麵皮抓傷。用香油調粉錫搽患處。
打傷後腫痛成瘡。用粉錫一兩、生赤石脂一錢、水銀一分,拌麻油,調成膏,攤在油紙上貼佃處。脫肉的地方,可有膏填滿,再包紮好。
黃水膿瘡。用粉錫煅黃三錢,加松香三錢、黃丹一錢、細礬二錢,共研為末。倒入香油二兩,熬成膏子塗搽。
口角生瘡。用炒粉錫一分、黃連半兩,共研為末,搽患處。
翻花惡瘡(按:瘡內有米粒狀小顆,破則出血),翻出於外,故稱翻花)。用粉錫一兩、胭脂一兩,共研為末。在鹽水洗淨患處後,即將藥搽上。一天搽五次。
蜂巢瘡。用粉錫、硃砂等分,研細,調蜜搽瘡上。
湯火傷。用羊子骨髓調粉錫塗搽。
蠼螋尿瘡(按:此瘡初起如粟,漸大如豆,後成漿泡,惡汗流出,疼痛難忍,同時有輕度發熱和全身不適等症狀。陳藏器還說:這種瘡能繞腰生長。看來很可能是“帶狀泡疹”)。用醋調粉錫塗搽。
諸蛇咬傷。用粉錫和大蒜搗如泥,塗傷口。
目翳。用粉錫點翳上,有效。
口乾無津。用公豬膽五個,酒煮,到膽囊破爛時,加粉錫一兩,研勻,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一丸,咽汁吞下。
腹中鱉症(按:此病是腹中有硬塊,或腫起外突,如鱉伏身)。用黍米淋汁沖粉錫濕服,大效。
背瘡、背痛。用粉錫二兩、麻油三兩,慢火熬,同時用柳枝急攪。到滴汗成珠時,加白膠末少許,放入水盆中浸兩日,取出攤油紙上貼患處。此方名“神應膏”。

作者簡介

李時珍(約1518~1593),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世業醫,父言聞,有醫名。念本草一書歷代註解者謬誤亦多,遂考古證今,辨疑訂誤,廣采博收群書,奮發編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歷時二十七載,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綱目》五十二卷,初刊於金陵。此書歸納脈象為二十七種,各撰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另著有《奇經八脈考》,於奇經循行路線及證治規律闡發尤多。已佚醫著有《三焦客難》《命門考》《五臟圖論》《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次子建元,從父業醫,有醫名。父卒,獻《本草綱目》於朝廷。四子建方,精醫,中年入選太醫院醫士。弟子龐鹿門,傳其醫學;瞿九思,傳其儒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