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萊戰役的餘波,收到奇效的假情報,強行上坡,
卡萊戰役的餘波
發生在希爾赫斯提卡的戰鬥與當年的卡萊之戰淵源頗深。在公元前51-50年之間,帕提亞人都企圖挾卡萊獲勝餘威,入侵兵力被削弱的敘利亞地區。但卻因落伍的組織體系和粗糙的攻城技術而被卡萊敗將蓋約·卡西烏斯所阻止。
公元前 40-39年,帕提亞王儲帕科魯斯在前共和派使者拉比伊努斯的蠱惑下捲土重來。他們一度取得了攻克整個地中海東岸,並迫使小亞細亞地區的諸邦臣服的戰績。但最後也因羅馬將領文提狄烏斯的反擊而功敗垂成。帕提亞王儲被迫撤回本土,作為帶路黨的拉比伊努斯則被軍團俘殺。阿薩息斯王朝由此永遠丟失了征服敘利亞的最後機會。
儘管帕提亞人已經被證明沒有對抗羅馬的資本,但從小受到菁英教育而自視甚高的帕提亞王儲卻對此無法容忍。其過往一帆風順的經歷,還從未在同一塊地方遭受兩次羞辱。目空一切的王子便說服父王奧羅德斯二世,在公元前 38年初春時分再徵召一支人數眾多的部隊。
種種繼續表明,這支大軍堪稱帕提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重裝騎兵集結,有大量來自各封地的甲士從四面八方匯集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人數幾乎可達3萬。其中尤以全副武裝的具裝騎兵最為吸引眼球。他們都是從貴族階層中挑選出的精幹力量,手持約12英尺長的康托斯長矛,全身披掛密集的鱗甲,並配有頭盔、護頸、胸甲、臂甲和腿甲等全套護具。連胯下的戰馬都覆蓋著青銅或鐵制馬鎧,讓作為對手的羅馬傳記作家普魯塔克都稱讚說:其甲具全部閃耀著炫目的寒光。
相比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帕提亞王儲,其對手文提狄烏斯的人生履歷卻可謂一波三折。此君早年非常卑微,才出生不久即因捲入同盟戰爭而淪為俘虜,甚至因太過年幼而被其母抱著展示在凱旋式上。此後,只能靠著為達官貴人提供車架騾馬賺取微薄的收入餬口。直到高盧戰爭爆發才時來運轉,通過指揮才能從猛將如雲的共和國軍團中脫穎而出。希爾赫斯提卡戰役前,他就在主力部隊尚未到齊的情況下,兩次以少勝多擊敗帕提亞人。
不過,文提狄烏斯同樣有自己的煩惱。由於兵力不足,他深知自己並未徹底壓制住帕提亞人的野心。作為上司的安東尼派來軍團主力,但卻分散駐紮在卡帕多西亞東部的一些山隘附近,不可能被迅速集中起來。因此,他就需要利用詭計來拖延帕提亞人的行進速度。為了能達到這目的,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誤導敵人的行軍路線。
收到奇效的假情報
如同諜戰劇中的那些經典情節,羅馬指揮官運用起堪比好萊塢的精彩騙局。文提狄烏斯通過一個名叫法納伊烏斯的敘利亞貴族間諜,故意誤導帕科魯斯的渡河地點和行軍路線。
通常情況下,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進入西面的敘利亞都需要渡過幼發拉底河。但渡口並非只有一個。倘若想要用最短時間渡河,通常會選擇該中游的渡口丘格瑪。因為此處河道最窄,適合搭建橋樑等工程設施。為了引誘帕科魯斯延長渡河時間,文提狄烏斯故意誤導法納伊烏斯,稱並不擔憂敵人會從中游迅速通過。因為附近就有一些小型山丘,能夠讓步兵隱藏其間躲避帕提亞騎射手的攻擊。相反,如果對方選擇下游的渡口過河,他就會非常擔心軍團因地勢平坦而無法避開對手的遠程火力襲擊。
羅馬方面的觀點,很快傳遞到泰西封宮廷,並且迅速得到帕提亞方面認同。由於始終缺乏成規模的優質步兵力量,帕提亞人終究對選擇交戰場地的問題非常敏感。加上東方宮廷常見的勾心鬥角氛圍,也不免讓人容易陷入死循環式的無限猜忌模式。基於以上兩個因素,帕提亞人就非常配合地落入信息圈套。
公元前38年的5月1日,帕提亞王儲率領3萬大軍開始自信滿滿地靠近幼發拉底河東岸。如羅馬對手所願,王子選擇了丘格瑪下游的寬闊河道渡河。為此,全軍花費40天時間準備材料和建造橋樑,並為此專門構築營地。與此同時,羅馬人趁機集中了分散在卡帕多西亞的數個軍團,提前3天抵達河道以西的戰場。那裡是前往首府安條克的必經之路,位於希爾赫斯提卡平原與金達魯斯山脈交界處的席哈克雷烏姆高地。如此一來,帕提亞人想要突破敵方戰線,就必須先將羅馬軍隊趕走。
由於在渡河過程中並未遭受預想中的可能襲擊,帕科魯斯麾下的士兵還以為敵人過於懶散和膽怯,不敢主動攻擊自己。但事實上,羅馬軍隊在規模和火力上不僅不落下風,甚至要超過對手很多。文提狄烏斯手上的軍隊,不算東方同盟和附庸士兵,都可以可達11個軍團的步兵和6000騎兵。儘管有部分兵力被用於圍攻耶路撒冷,但聚集在希爾赫斯提卡平原的羅馬部眾也不會少於40000人。
在經歷卡萊之戰的沉痛教訓後,羅馬人已經習慣運用數量不少的遠程兵種。特別是那些來自克里特島的弓箭手和巴利阿里群島的優秀投石兵,對騎兵具有很大的威懾力。後者更是能夠運用嫻熟技藝投擲石塊,無論有效射程還是殺傷威力都要超過帕提亞騎射手的複合弓。即使身披重甲的具裝騎兵,也無法抵禦巨石飛速衝擊所帶來的毀滅性力量。
強行上坡
6月9日上午,帕提亞軍隊已全部順利渡過幼發拉底河,徑直奔向希爾赫斯提卡平原。帕科魯斯很可能事先已通過偵察得知羅馬人的最新動向,但顯然仍對文提狄烏斯的真實打算是一無所知。因此,當他看到席哈克雷烏姆丘陵上駐紮有羅馬軍營,還以為敵人因準備不充分而龜縮於此。遂自信地下令重裝騎兵直接衝上山坡去攻打軍營。
帕提亞人騎兵一路沿著山坡向上進發,甚至做出辱罵文提狄烏斯的無禮話語來。與之相對,羅馬主帥下令要等對手接近到500步以內才進行還擊。當重騎兵進入到羅馬重步兵的衝刺範圍內,軍團士兵便集體走出寨門,撞上那些毫無戒備的對手。位於最前排的帕提亞士兵被迅速斬落馬下,僥倖者也立刻陷入近身肉搏戰中。過去幾個世紀的無數戰例都證明,羅馬人在近身戰中的王者地位。在馬背上所向無敵的帕提亞騎士,完全不適應這種作戰環境,很快就被對方打得丟盔棄甲。
尚未上山的騎射手們,試圖發射箭矢阻止敵人的衝刺,卻無奈地發現雙方戰線早已犬牙交錯、無法區分,只能眼看著鐵甲騎士們被羅馬人漸漸殺死,自己卻因為不能誤傷菁英而束手束腳。最終,帕提亞人逐漸緩過神來,將剩餘的騎兵都從山坡上撤了回來。帕科魯斯下令騎射手們迅速射出一波箭雨,暫時壓住了羅馬步兵的衝鋒勢頭,一度狼狽不堪的具裝騎兵也藉此得以在山腳下重整秩序。
也因如此,雖然帕科魯斯陷入極端不利的處境。但他尚能憑藉以往的經驗穩住陣線,精銳的鐵甲騎士們即使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傷亡,也依然保持著旺盛的鬥志。他們紛紛頑強地披掛上馬,企圖再次對山坡上的敵人發起衝鋒。顯然,如果戰局按照當時的形勢發展,即使帕提亞軍隊落敗,帕科魯斯及其大部分部眾仍有很大機會逃出生天。
但是,眼見己方無法迅速打開局面,文提狄烏斯立即派出麾下的大量投石兵上場。無數斗大的石塊如同瓢潑大雨般砸下來,讓已排列成密集陣型的騎士根本無法躲避。帕提亞軍事菁英不是隔著盔甲受到足以重創臟器的內傷,就是因坐騎發狂而摔落下馬。至於那些缺乏護具的騎射手,更是被打得頭破血流、遍體鱗傷。
更糟糕的是,羅馬重步兵趁著帕提亞騎士無暇它顧的時,又再次從山坡上沖了下來。他們突入對方陣中,並以嫻熟地近身肉搏技巧殺死敵人。戰至中午,帕提亞軍隊竭盡全力都無法維持己方秩序,無數如同蒼蠅般暈頭轉向的士兵四處豕突狼奔,整個戰線幾近土崩瓦解。
眼看自己無力回天,帕提亞王儲並未選擇奪路而逃,而是率領所部精銳侍衛對山頂的羅馬大營做了自殺性衝鋒。儘管勇氣令人敬佩,但王子仍然毫無意外地被羅馬人所殺。其所部士兵為了奪回他的屍體,只能繼續與敵人進行絕望血戰,最終全部追隨自己的主人而去。最終,伴隨著上述那些侍衛勇敢地全部戰亡,帕提亞人也就徹底輸掉了希爾赫斯提卡之戰。
此戰也是阿薩西斯王朝歷史上最慘重的軍事失利,包括王儲和大批貴族在內的2萬多人戰死。其中有相當部分人是在最後的逃亡路上被追兵所殺。逃生者原本希望通過幼發拉底河上架設的橋樑原路返回,但還未來得及到達河邊就被羅馬騎兵趕上。只有少數人託庇於科馬基尼王國國王安條克的騎兵僥倖生還。
從軍事角度而言,帕提亞方面相當於損失了全國可動員兵力的1/3。文提狄烏斯還將帕提亞王儲的首級傳示於那些曾經兩邊押寶的敘利亞城市,又從政治角度將阿薩西斯王朝的潛在支持者們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