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框架與實踐

金融科技:框架與實踐

重新審視我們的時代,金融科技,儘管仍籠罩在迷霧中,但其已經開始在我們腦海中浮現出整體的輪廓,甚至是一個值得探險的新的星球。面向未來,《金融科技:框架與實踐》將帶領我們開啟一個“認知革命”的故事,一個“預見未來”的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金融科技:框架與實踐 
  • 又名:央財金融科技書系
  • 作者:陳輝
  • ISBN:9787513651196
  • 類別:網際網路金融 金融科技
  • 頁數:392
  • 定價:88.00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05
  • 裝幀:平裝
  • 開本:710mm x 1000mm  1/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本書讚譽,作者前言,本書目錄,

內容簡介

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變遷,金融也在變化,從傳統金融到新金融,二者交替變化,時而遷移,時而回歸;特別是浮現中的未來星球(黑科技)、奇妙中的不確定性(引爆點)、思想中的未來旅程(大智慧)進一步推動了金融的變革,這種變革的力量就是金融科技。變革中我們突然發現金融的需求模糊、金融的供給模糊,金融需求與供給均衡也模糊了,所有的一切都籠罩在迷霧中,金融科技卻在這團迷霧中逐漸顯露出來。我們梳理出金融科技發展的三個階段、三重境界、三個假說、十維空間等規則,金融科技的主軸性詮釋脈絡基本形成。基於此,我們進一步論述、暢想金融科技的邏輯、創新、趨勢、未來;至此,本書關於金融科技的框架與實踐基本形成,從四個維度形成了金融科技的研究態、數據觀、科技派、未來體。

作者簡介

陳輝,1978年10月出生,經濟學博士、中國精算師、英國準精算師,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央財國際研究院創始人兼院長,央財金融科技智庫發起人、央財金融科技書系策劃人和執行主編。先後在《統計研究》、《保險研究》等期刊發表20多篇文章;主要著作包括《金融科技:框架與實踐》《小數據之美:智慧型時代如何預見自我、世界和未來》《相互保險:開啟保險新方式》《相互保險:定義保險新方式》《股票連線保險的定價、準備金評估和風險對沖研究》《壽險公司價值評估研究》《網際網路保險新模式》等;另外參編多本書籍,包括《保險學詞典》、《中國保險公司競爭力評價研究報告(2011-2017)》、《中國保險市場發展分析藍皮書(2016-2017)》等。目前專注於金融科技和保險科技、小數據和大數據、網際網路保險和相互保險的探索研究,並牽頭“央財金融科技書系”和“相互保險叢書”的撰寫。

本書讚譽

我們今天的世界,來到了一個三百年難得一遇的岔路口——可以選擇文明路徑的岔路口。走新商業文明之路,這就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選擇。何為新商業文明,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變革,這正是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力量,也正是本書的初衷和本義。
—— 曹 湛 新浪金融執行總裁
重新審視我們的時代,金融科技,儘管仍籠罩在迷霧中,但其已經開始在我們腦海中浮現出整體的輪廓,甚至是一個值得探險的新地星球。面向未來,本書將帶領我們開啟一個“認知革命”的故事,一個“預見未來”的故事。
—— 李 竹 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
目前關於金融科技的研究很多,一路走來,感覺完全抓不住邏輯脈絡和層次感。本書從社會變革、科技突破角度,從變革、模糊、規則、無限四個層次研究了金融科技。本書根據有限的脈絡去描述和猜想可能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金融科技的全面性及其全方位影響;幫助我們構建金融科技的思維框架,梳理其核心規則與可能的未來;同時,本書提供一個靶子,將刺激更多的研究者、實踐者加入到這項研究中來,不斷完善金融科技的框架與實踐。
—— 陳文思 洪泰基金合伙人
本書系統、全面地闡釋金融科技,揭示了社會變革導致的金融模糊,金融科技助力金融供需的均衡,金融科技的規則、邏輯和未來之美、未來之道、未來之魅、未來之巔,揭示了金融科技的局面在變化、邏輯在更新、未來在演進。
—— 高立智 復星集團保險板塊執行總經理
《金融科技:框架與實踐》,堪稱《網際網路金融:框架與實踐》的姊妹篇,我相信和我們當年研究網際網路金融一樣,金融科技研究也是和戀愛一樣的事情,年輕歡快,瞬息萬變,轉向性和速度感都很強烈,琢磨出一套思路還挺難的。我們吃過幾頓飯,看過一些電影,但卻不讓你牽手——她到底是什麼意思?下一步的可能性是什麼?是的,我們或許缺少一個不必要完全正確,但是主軸性詮釋脈絡的思路。而在金融科技的演進以及市場的自由選擇中,我們可能會逐漸看出一些端倪。
—— 李 鈞 暢銷書《網際網路金融:框架與實踐》作者

作者前言

我們今天的世界,來到了一個三百年難得一遇的岔路口——可以選擇金融路徑的岔路口。走新金融之路,這就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選擇。何為新金融之路,一個重要變革動力就是科技,也正是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力量。
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變遷,金融也在變化中,從傳統金融到新金融,二者交替變化,時而遷移,時而回歸;特別是浮現中的未來星球(黑科技)、奇妙中的不確定性(引爆點)、思想中的未來旅程(大智慧)進一步推動了金融的變革,這種變革的力量就是金融科技。變革中我們突然發現金融的需求模糊、金融的供給模糊,金融需求與供給均衡也模糊了,所有的一切都籠罩在迷霧中,迷霧中金融科技正在慢慢吹散雲霧,見明月。金融科技,夜明前,我們梳理出其發展的三個階段、三重境界、三個假說、十維空間等規則,金融科技的主軸性詮釋脈絡基本形成。基於此,我們進一步論述、暢想金融科技的邏輯、創新、趨勢、未來;至此,本書關於金融科技的框架與實踐基本形成,從認知革命、量化自我、終極複製、預見未來四個維度形成了金融科技的研究態、數據觀、科技派、未來體。
目前關於金融科技的研究很多,一路走來,感覺到完全抓不住邏輯脈絡和層次感。正如《網際網路金融:框架與實踐》作者李鈞所說的那樣,就像在戀愛中抓不住情感節奏一樣,有些尷尬,不知從何做起。另一方面,關係要繼續發展,所以就要根據有限的舉動去描述和猜想可能性。以便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金融科技的全面性及其全方位影響;構建金融科技的思維框架,列出核心規則與可能的未來;提供一個靶子,刺激更多的研究者、實踐者加入到這項研究中來,不斷完善金融科技的框架與實踐。
金融科技研究也是和戀愛一樣的事情,年輕歡快,瞬息萬變,轉向性和速度感都很強烈,琢磨出一套思路還挺難的。我們吃過幾頓飯,看過一些電影,但卻不讓你牽手——她到底是什麼意思?下一步的可能性是什麼?是的,我們或許缺少一個不必要完全正確,但是主軸性詮釋脈絡的思路。而在金融科技的演進以及市場的自由選擇中,我們可能會逐漸看出一些端倪。
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們也找到一個,就是在社會變革、科技突破角度下研究金融科技。基於此,本書被分為了四個層次:變革、模糊、規則、無限。重新審視我們的研究,金融科技,儘管仍籠罩在迷霧中,但其已經開始在我們腦海中浮現出整體的輪廓,這就是我們選擇寫《金融科技:框架與實踐》的初衷,也是我們選擇寫《金融科技:框架與實踐》的本義。
本書由陳輝編著,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李明子、李冰,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陳澤,再互保總經理龐博參與了本書主要章節的資料整理和主要章節的撰寫,由陳輝統一修改定稿。
本書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國際國內的相關著作、論文、報告和案例,特別是李鈞所著的《網際網路金融:框架與實踐》,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的多位專家學者提出了許多有益的修改意見,在此一併表示感謝。由於時間緊迫和作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目錄

第一篇 變 革
第一章 社會在變遷
第一節 踏雪無痕:你真的了解時代更迭的進程嗎?
第二節 脫胎換骨:知識密度增強的新經濟形態
第三節 風起雲湧:金融“裂變”後的“浴火重生”
第二章 科技在突破
第一節 引燃前路:新科技描畫未來星球輪廓
第二節 出奇制勝:是時候重新架構金融體系了
第三章 金融在交替
第一節 馬拉松:慢了半拍的傳統金融不一定會輸
第二節 海上探險:用技術和創意駕馭空白場地
第三節 奪寶奇兵:金融科技的“從天而降”
第二篇 模 糊
第四章 模糊的金融
第一節 金融供需的矛盾:需求的變化與供給的滯後
第二節 金融需求的模糊:新時代、新變化、新矛盾
第三節 金融供給的模糊:新時代、新情況、新問題
第五章 金融的智造
第一節 不充分問題:金融科技變模糊為清晰
第二節 不平衡問題:金融科技助力回歸本質
第三篇 規 則
第六章 三個階段
第一節 FinTech :信息技術推動金融服務數位化
第二節 FinTech :平台化、數據化、普惠化的數字金融
第三節 FinTech :技術走向融合,金融新物種大量出現
第七章 三重境界
第一節 新金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第二節 非金融: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第三節 “無金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第八章 三個假說
第一節 工具說:金融科技的實用觀
第二節 技術說:金融科技的科技派
第三節 連線說:金融科技的賦能論
第九章 十維空間
第一節 十維空間:科技的未來形態
第二節 十維思考:金融科技的未來形態
第三節 十維演化:金融科技的未來之未來
第四篇 無 限
第十章 金融科技的邏輯
第一節 連線人與人:社交不僅僅是寒暄幾句
第二節 連線人與金融:提升資產配置的效率
第三節 連線人與生活:掌握生活服務的主旋律
第四節 連線人與一切:從人與人到人與物、物與物
第十一章 金融科技的創新
第一節 創新點:資源決定金融創新的核心
第二節 創新線:產品才是金融創新的內容
第三節 創新面:平台思維最佳化金融服務的體驗
第四節 創新體:生態體系重塑金融服務的能力
第十二章 金融科技的趨勢
第一節 場景蘊含機遇:博弈、感知和決策、反饋的新紀元
第二節 存在即是合理:解決金融的“難普難惠”和“脫實向虛”
第十三章 金融科技的猜想
第一節 金融科技的研究態:將技術接入思維,會擁有更大智慧
第二節 金融科技的數據觀:更好地了解自己,實現價值最大化
第三節 金融科技的科技派:保持清醒,技術無法替代人的溫度
第四節 金融科技的未來體: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