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線蘭(金線蘭(原變種))

金線蘭(蘭科金線蘭屬植物)

金線蘭(原變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線蘭(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是蘭科金線蘭屬植物。植株較高,上面有節點,莖直立,呈圓柱形;葉片呈圓形或卵形,暗紫色,有光澤且光滑;花朵較小,白色或淡紅色,上面有細毛,花瓣較薄,呈鐮刀狀。花期8—9月,果期9—11月。葉面暗紫紅色,具有金黃色脈網,縱橫交錯,非常美麗,得名“金線蘭”。

金線蘭原產於中國中南部,日本、緬甸、寮國、泰國及東南亞也有分布,常生於海拔較高的常綠闊葉林下或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疏鬆、透氣、排水和保水性能好的土壤條件。傳統的繁殖方法為分株、扦插、種子播種,因為種子收穫不易及播種的發芽率低,所以大都以分株及扦插的方式繁殖。金線蘭是瀕危植物,2021年8月7日被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名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金線蘭清熱涼血,除濕解毒,有抗炎、鎮痛和鎮靜等作用,可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風濕病等疾病。金線蘭的售價較高,市場供不應求,能夠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種植前景是非常廣闊的。金線蘭是瀕危植物,2021年8月7日被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名錄》。金線蘭全草均可入藥,有“神藥”“藥王”之稱,除藥用外,也是一種觀察價值很高的室內觀葉珍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線蘭
  • 拉丁學名: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
  • 別名:花葉開唇蘭、金線風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天門冬目 
  • 蘭科
  • :金線蘭屬 
  • :金線蘭
  • 命名者及年代:(Wall.) Lindl.,1839
  • 中國保護等級: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變種,主要價值,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瀕危原因,

植物學史

葉面暗紫紅色,具有金黃色脈網,縱橫交錯,非常美麗,得名“金線蘭”。

形態特徵

金線蘭植株高8-18厘米。根狀莖匍匐,伸長,肉質,具節,節上生根。莖直立,肉質,圓柱形,具(2-)3-4枚葉。葉片卵圓形或卵形,長1.3-3.5厘米,寬0.8-3厘米,上面暗紫色或黑紫色,具金紅色帶有絹絲光澤的美麗網脈,背面淡紫紅色,先端近急尖或稍鈍,基部近截形或圓形,驟狹成柄;葉柄長4-10毫米,基部擴大成抱莖的鞘。
總狀花序具2-6朵花,長3-5厘米;花序軸淡紅色,和花序梗均被柔毛,花序梗具2-3枚鞘苞片;花苞片淡紅色,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9毫米,寬3-5毫米,先端長漸尖,長約為子房長的2/3;子房長圓柱形,不扭轉,被柔毛,連花梗長1-1.3厘米;花白色或淡紅色,不倒置(唇瓣位於上方);萼片背面被柔毛,中萼片卵形,凹陷呈舟狀,長約6毫米,寬2.5-3毫米,先端漸尖,與花瓣粘合呈兜狀;側萼片張開,偏斜的近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7-8毫米,寬2.5-3毫米,先端稍尖。花瓣質地薄,近鐮刀狀,與中萼片等長;唇瓣長約12毫米,呈Y字形,基部具圓錐狀距,前部擴大並2裂,其裂片近長圓形或近楔狀長圓形,長約6毫米,寬1.5-2毫米,全緣,先端鈍,中部收狹成長4-5的爪,其兩側各具6-8條長約4-6毫米的流蘇狀細裂條,距長5-6毫米,上舉指向唇瓣,末端2淺裂,內側在靠近距口處具2枚肉質的胼胝體;蕊柱短,長約2.5毫米,前面兩側各具1枚寬、片狀的附屬物;花葯卵形,長4毫米;蕊喙直立,叉狀2裂;柱頭2個,離生,位於蕊喙基部兩側。花期(8-)9-11(-12)月。

生長環境

金線蘭是一種土生蘭,生長於海拔50-16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或溝谷陰濕處。喜肥沃潮濕的腐殖土壤,空氣清新、蔭蔽的森林生態環境中能形成成片的較為單純的群落;也能在山坡半蔭蔽狀態下的林窗、林緣生長,在此類環境條件下,往往個體稀疏呈散生狀態;偶見於林下水漬地單生的個體與苔蘚伴生。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日本、泰國、寮國、越南、印度(阿薩姆至西姆拉)、不丹至尼泊爾、孟加拉國。在中國分布於浙江(文成、平陽、泰順)、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西藏東南部(墨脫)。

繁殖方法

  • 外植體建立
取材: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取材前先在無菌室內培養2-3天,不澆水,以減少植株所帶雜菌。
消毒:取金線蘭幼嫩莖段,去葉,自來水沖洗乾淨,用75%的酒精滅菌5秒,再用0.1%升汞滅菌10分鐘,無菌水沖洗5-6次。
接種:將消毒好的材料在超淨工作檯上切成帶2-3個腋芽的莖段,接在誘導培養基上。誘導培養基為1/2MS+6-BA6毫克/升+NAA0.6毫克/升+蔗糖2%+瓊脂0.8%,pH5.4,培養室溫度26±1℃。
  • 繼代培養
外植體接種後20天開始萌動,繼續培養30天,腋芽增殖為叢生芽。以後每35-40天轉接一次,增殖係數可達3.0以上。增殖用培養基為1/2MS+6-BA5毫克/升+NAA0.5毫克/升+蔗糖2%+瓊脂0.8%。
  • 壯苗培養
經過多次繼代的芽苗較細小,須經過壯苗培養。壯苗用的培養基為MS大量元素減半的基本培養基,不加任何激素,培養30-40天,苗高23厘米時便可轉入促根培養。
  • 促根培養
在繼代培養過程中有部分的苗會生根但大部分的苗須經過促根培養誘導生根。促根培養基用1/2MS+NAA2毫克/升+IBA1毫克/升+蔗糖2%+瓊脂0.8%+活性炭0.3%,培養40天左右長出1-2條肉質根。
  • 移栽育苗
將促根後的苗連同培養瓶搬到陰涼通風處,經過10-15天的適應性煉苗,便可洗苗移栽。

栽培技術

金線蘭要求1月份平均氣溫≤10℃,7月份平均氣溫≤25℃,空氣相對濕度≥70%,常風,透光度為30%左右的生長環境。人工栽培時應選擇海拔較高的林內溪溝邊陰涼處或人工蔭棚。栽培基質以森林腐殖土摻10%細沙和5%椰糠較好,pH4.5-6.5。苗床每100平方米噴施多菌靈10克,與培養土充分混合後均勻撒施,粑平後用2%高錳酸鉀溶液噴淋消毒。
金線蘭(金線蘭(原變種))
栽培
金線蘭栽培方式主要包括設施栽培、仿野生林下栽培等模式。在天然林下自然環境中人工馴化栽培,成為農村發展林下經濟重要的經營項目之一,在中國福建、浙江、台灣等地種植範圍最為廣泛。仿野生林下人工栽培的金線蘭經數年生長,其成品質量接近野生狀態,減少了對野生資源的破壞。

主要變種

保亭金線蘭(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 var. baotingensis K. Y. Lang):該變種與原變種之區別在於唇瓣爪部兩側邊緣僅各具3條長2.5-3毫米的絲狀細裂條;花期4月。該變種花序具2-12朵花。分布於中國海南(保亭太平崗)。生長於海拔約320米的林中石上覆土中。

主要價值

《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金線蘭清熱涼血,除濕解毒,有抗炎、鎮痛和鎮靜等作用,可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風濕病等疾病。金線蘭全草均可入藥,有“神藥”“藥王”之稱。
中國民間歷來將金線蘭視作珍稀的青草藥,尤喜作藥膳。金線蘭全草入藥,性平、味甘,清熱涼血、祛風利濕,主治腰膝痹痛、腎炎、支氣管炎等炎症,糖尿病、吐血、血尿和小兒驚風等症。在中國民間,普遍認為金線蘭對現代“三高”病症,即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症有防治的功能,常將其作防病、治病、調理人體功能的藥膳。金線蘭藥膳帶有淡淡的清香和草藥別具一格的特殊風味,具有較強的適口性。在某些大量栽培的生產基地,金線蘭已成為蜜源植物。其花蜜色淺、味芳,是藥食兩用的保健佳品。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名錄》;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EN)。

瀕危原因

金線蘭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只能生長在深山老林中;又因原始森林面積的縮小,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退化,人為的過量採挖,其適生環境遭受擠壓,野生資源銳減,應加強野生資源的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