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線側褶蛙

金線側褶蛙

金線側褶蛙(學名:Pelophylax plancyi)為蛙科側褶蛙屬的兩棲動物。體背綠色,背側褶及股後方有黃色紋,背側褶較寬,內足突極發達成刃狀,與第一趾游離緣形成一清楚的角度,其長度為第一趾長的2/3。雄性有一對咽側內聲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線側褶蛙
  • 拉丁學名:Pelophylax plancyi
  • 別稱:金線蛙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亞綱:滑體亞綱
  • :無尾目 
  • :蛙科 
  • :側褶蛙屬 
  • :金線側褶蛙 
形態結構,生物學資料,種群狀態,分布地區,資源意義,

形態結構

形態特徵雄蛙體長53~60 mm,雌蛙體長65~71 mm左右。頭略扁,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圓,吻棱略顯,眼間距窄,小於上眼瞼寬;鼓膜較大,略小於眼徑;犁骨齒兩小團。皮膚光滑或有疣粒,體側疣粒顯著,背側褶寬,最寬處與上眼瞼幾乎等寬;腹面光滑,股腹面具扁平疣。前肢較短,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指、趾端鈍尖;後肢較粗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后角,左右跟部僅相遇,外跗褶清晰,趾問幾乎滿蹼,內跖突甚發達。體背面綠色或橄欖綠色,鼓膜及背側褶棕黃色;四肢背面綠色或有棕色橫紋,股後正中有棕黃色縱線紋,其上方為淺棕色,其下方有一條棕黑色寬縱紋;腹面鮮黃色,股腹面有棕色斑。雄性鼓膜較大,第一指有灰色婚墊;有一對咽側內聲囊;有雄性線。卵徑1.0~1.5 mm,動物極褐色,植物極乳黃色。第34~36期蝌蚪全長平均35 mm,頭體長15 mm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39%;體尾黃綠色,滿布深棕色斑紋,從口角至眼下方有金黃色斑;尾肌正中多有一條淺色細縱紋,尾肌弱,尾鰭發達,末段細尖;唇齒式為I/1+1:I;上唇中央無乳突,下唇乳突一排或參差排列,口角乳突一排,有副突。
金線側褶蛙金線側褶蛙

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于海拔50~200 m稻田區的池塘內。成蛙多匍匐在塘內雜草間或藕葉上;晝夜出外覓食,能大量捕食害蟲。當年10月下旬至翌年4月為冬眠期,4月下旬出蟄,繁殖季節在4~6月,鳴聲似小雞“嘰,嘰,嘰”;雌雄性比為l:3。卵群分散呈片狀,雌蛙產卵325~3 445(1 500)粒。蝌蚪棲於池塘i力的水草間,多分散底柄。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蛙分布區寬,其種群數量甚多。受脅等級:無危LC。

分布地區

遼寧(東溝)、河北(秦皇島、東陵、楊村)、北京、天津、山東(泰安、泰山)、山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

資源意義

該蛙分布廣、數量多。常棲息在稻田、藕塘及其附近,能大量捕食害蟲.如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包括蝗蟲、蜷蜥、蚜蟲、蠅;也捕食蛛形綱、甲殼綱動物.其有益係數為37%。此外可以作為實驗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