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盞苣苔

金盞苣苔

金盞苣苔(Oreocharis farreri (Craib) Mich. Möller & A. Weber)是苦苣苔科馬鈴苣苔屬植物。產四川北部、甘肅南部及陝西南部。生於山地岩石上,海拔約8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盞苣苔
  • 拉丁學名:Oreocharis farreri (Craib) Mich. Möller & A. Weber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唇形目 
  • 苦苣苔科
  • :馬鈴苣苔屬
  • :金盞苣苔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根狀莖直徑0.7-1厘米。葉片菱狀卵形,倒卵形至橢圓形,長1.5-3厘米,寬1-1.3厘米,頂端圓形,基部楔形,邊緣具細圓齒,除下面脈上被銹色長柔毛外,兩面均被灰白色短柔毛,側脈每邊4-5,上面下陷,下面隆起;葉柄長約1厘米,被銹色長柔毛。聚傘花序2次分枝,2-4條,每花序具5-7花;花序梗長8-17厘米,與花梗均被銹色長柔毛;苞片長圓形,長約5毫米,寬1毫米,頂端鈍,全緣,被銹色長柔毛,具長約2毫米的小苞片;花梗長1-2.5厘米。花萼裂片長圓形,長2.5-3.5毫米,寬約0.5毫米,頂端漸尖,外面被銹色長柔毛,內面無毛。花冠細筒狀,紫色,紫紅色,長約1.2厘米,外面疏生腺毛,內面疏生短柔毛至近無毛,筒長約9毫米,直徑3-4毫米,為檐部的3-4倍;上唇長3毫米,裂片長0.6毫米,下唇長1毫米,裂片長1毫米。雄蕊無毛,上雄蕊長8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5毫米處,下雄蕊長8.5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毫米處,花絲纖細,花葯長0.7毫米;退化雄蕊1枚,長0.5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毫米處。花盤高約1毫米。雌蕊無毛,子房長4毫米,直徑1-1.2毫米,花柱略短於子房,長3.5毫米,柱頭2,圓形,長0.2毫米。蒴果披針形,長2-2.5厘米,直徑3.5-4毫米,無毛。花期8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約800米的山地岩石上。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四川北部(南坪)、甘肅南部及陝西南部(沔縣)。模式標本采自甘肅南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