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玉觀世音
- 稱號:世界上最大的一尊金玉佛像
- 估價:1億9千2百萬人民幣
- 高:3.8米
簡介,宗教內涵,金玉觀世音,稀世瑰寶,吳立民撰文,愛頌讚曰,造像緣起,供奉,
簡介
觀音頭戴天冠,胸佩瓔珞。天冠上一尊白玉化佛在400多粒鑽石和海藍寶石的簇擁下端坐正中,晶瑩閃光的鑽石與鮮艷碧綠的翡翠蓮花交相輝映璀璨奪目。綠松石、紅珊瑚和天然珍珠交錯連綴成胸前佩戴的瓔珞華美至極。
觀音妙相莊嚴,含笑垂目,大慈大悲,眷顧眾生。眉宇間鑲嵌著一顆直徑15毫米珍貴的星光紅寶石,一對祖母綠耳墜懸垂兩側。 觀音一面八臂,手姿優美,俏指傳神。八隻手各持法器:白蓮花手成就種種功德,羂索手令眾生得安穩……,觀音所佩臂釧腕鐲由80顆紅藍寶石與上百粒鑽石裝點其上。觀音背光呈蓮花瓣形,背光中心的雙層寶相花是由3280根纖細的金絲平填而成,1100顆碩大的天然珍珠勾畫出寶相花優美的輪廓。佛光上面有三對形態生動的飛天仙女:禮佛天女跪拜虔誠,伎樂天女舞奏聞聲,散花天女降福人間;粉紅芙蓉石、紅珊瑚、綠松石、紫晶、瑪瑙等五彩繽紛的寶石花朵隨風飄灑……,一派西方極樂世界的祥和仙境。
千葉寶蓮由52片白色翡翠雕琢而成。木雕須彌底座,色彩深沈、古樸凝重,極具東方韻味。
宗教內涵
佛教文化藝術源遠流長,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史與佛教造像藝術史上的稀世瑰寶,金玉觀世音的問世便是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繼承、發展與弘揚。由於觀世音菩薩素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慈悲胸懷,所以受到廣大民眾最為普遍、最為廣泛的推崇與敬仰。
吳立民撰文《金玉觀音贊 序》:
我們應該隨喜讚嘆,愛頌讚曰:
不空羂索 等引金剛 觀世自在 示現四方
一面八臂 金界玉藏 熙怡微笑 慈悲端莊
頭頂化佛 無量壽光 瓔珞莊嚴 富麗堂皇
天衣天冠 神采飛揚 蓮花使者 伎樂供養
天女散花 如意吉祥 項光背光 無比輝煌
手持印物 表示法相 布施無畏 與願以賞
蓮花潔白 清淨心臟 有的放矢 直入心房
寶杵降魔 除諸蓋障 淨瓶甘露 遍灑春芳
法眼透視 妙觀周詳 羂索出示 不空法網
步趾遊戲 立蓮台上 廣度六道 救濟慈航
是蓮花王 是清淨王 是悉地王 是大明王
神變加持 示我周行 供養本尊 功德無量
金玉之路 大塊文章 金胎合曼 瑜伽無疆
金玉觀世音
法號“不空羂索”,觀音以慈悲羂索舞動法界,救度眾生絕不落空,張網擲索必有所獲。觀音一面八臂,手姿優美,俏指傳神。八隻手各持法器:羂索手搭救眾生,絕不落空;金剛杵手催伏一切怨敵;千手千眼法力無邊;蓮花手成就種種功德;寶箭手令眾生早結善緣;淨瓶手:甘露灑福眾生;雙手吉祥印普渡眾生,吉祥如意。
稀世瑰寶
1997年6月28日,金玉觀世音在深圳由佛門泰斗本煥大和尚主持隆重的聖像落成慶典。7月7日,金玉觀世音落成後,西藏大昭寺捐贈釋迦佛祖舍利一顆及西康竹慶寺多吉扎西活佛捐贈古佛舍利一顆,並由多吉扎西活佛主持開光裝藏法會。7月14日,經由中國佛教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寶石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的十一位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的鑑定委員會,一致確認:金玉觀世音無愧為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史與佛教造像藝術史上的稀世瑰寶!1998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確認金玉觀世音為世界最大的金玉佛像,並被錄入1999年基尼斯大全。
吳立民撰文
《金玉觀音贊 序》:
密教兩部大法:一部叫胎藏界,表示物質世界色法的;一部叫金剛界,表示精神世界心法的。用金玉為原材料,造「金胎合曼」之像,可以說是「金玉之路」。這尊《金玉觀世音》造像就合符「金胎合曼」的法義。他更好地發揮中國傳統「宮廷金細工」的特長,更好地把藝術與技術有機的結合,充分地把宗教感染力與藝術魅力圓融起來,《金玉觀世音》就是一個樣板傑作。由於不空羂索是菩薩而兼明王,所以此尊又是蓮花部的悉地王、不空王、廣大明王……供奉本尊,正如神變真言經所說,其功德感應和成就是不可思議的,是真實不虛的,又是重重無盡的。
國寶《金玉觀世音》——不空羂索觀音聖像,是依據《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的經軌而創作,是上述經軌像與經變像的結合,也是儀軌造像與創作造像的完美結合。聖像一面八臂,相好莊嚴;熙怡微笑,眷顧眾生;手姿柔美,神韻動人,與天衣造型呼應,似以羂舞而飛動法界。頭頂化阿彌陀佛,因阿彌陀佛為蓮花部主,各尊觀音無不頂部主以為本尊也。
愛頌讚曰
不空羂索 等引金剛 觀世自在 示現十方
一面八臂 金界玉藏 熙怡微笑 慈悲端莊
天衣天冠 神采飛揚 蓮花使者 伎樂供養
天女散花 如意吉祥 項光背光 無比輝煌
手持印物 表示法相 布施無畏 與願以賞
蓮花潔白 清淨心臟 有的放矢 直入心房
寶杵降魔 除諸蓋障 淨瓶甘露 遍灑春芳
法眼透視 妙觀周詳 羂索出示 不空法網
步躑遊戲 立蓮台上 廣度六道 救濟慈航
是蓮花王 是清淨王 是悉地王 是大明王
神變加持 示我周行供養本尊 功德無量
金玉之路 大塊文章 金胎合曼 瑜伽無疆
造像緣起
經歷了戰爭、內亂後,我國社會已進入安定繁榮的大好局面,老百姓們是多么祈願這樣的安定繁榮能夠長長久久,是啊!作為老百姓的一員,經歷過舊社會戰亂、新中國的困難時期及長達十年封殺文化藝術的“文化大革命”,又分享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的曾一兵又何嘗不是這種心愿!向來藝術家都是以作品言心志,造一尊象徵安定、祥和、福祉的金玉觀音抒發自己這種情懷,豈不美哉善哉。此時,曾一兵及張明娟、王誌喜等諸位工藝大師們一起感慨著,激動著,仿佛一尊含笑垂目,婉麗端莊,柔姿卓約,大慈大悲的金玉觀世音浮現眼前。這便是《金玉觀世音》造像最初的創作衝動。
《金玉大佛》完工之前,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楊伯達、朱家縉兩位老專家也先後前往參觀指導,他們不約而同地問過曾一兵:“為什麼不創作一尊金玉觀音像呢?”對呀!因為在所有的佛教造像中,唯有觀音像從頭頂的天冠、髮髻、胸前纓絡到手持各異的法器,全身上下處處無不充滿著裝飾性極強的藝術氣息。僅這一點足以令曾一兵衝動!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宮延手工藝技藝和佛教文化藝術,將會在他們手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