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石窟內壁原有半圓雕坐佛像一尊,十年動亂中佛頭被打碎,佛身裂為塊狀。其兩側原有脅侍像,現僅留殘跡。坐佛有舟形背光,其頂有浮雕小佛像7尊,現已殘缺不全。
窟內東西兩壁刻滿經文,字徑1.5厘米。存經可辨認的有:佛說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七階佛名經、如來示教勝軍王經、妙法蓮華經、佛說大方廣十輪經序品等。以殘存字痕計算,兩壁刻寫之經文共約9萬字,經文刻在易風化的細砂岩上,部分已脫落難辯。
窟內經文書寫與雕像表現出唐代風格,其鑿刻約為唐代初期。壁面上留有宋代的遊人題記。在石窟內長篇刻寫經文這一形式,實屬罕見。刻經保存了唐代經文的原本,遺留下唐代經書法的真跡。它是我國勞動人民血汗與智慧的結晶,不僅有觀賞的價植,而且對佛學和佛學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貴的、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