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卡倫位於清代漠北喀爾喀西二盟,即賽音諾顏部(齊齊爾里克盟)、扎薩克圖汗部(扎克畢喇色欽畢都里雅諾爾盟)南部,是為阻止揄挖金沙等礦產而置的常設卡倫,也是典型的內地卡倫。金山卡倫共有22座,約占清代漠北卡倫總數的25%,加以存在的時間長,無疑是清代漠北卡倫之重要組成部分,頗受清廷的重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山卡倫
- 成立時間:1784年
- 機構職能:阻止揄挖金沙等礦產
- 類型:內地卡倫
歷史沿革,機構始設,首次增設,再次增設,暫時撤銷,重新設定,主要職能,
歷史沿革
機構始設
金山卡倫始設時間為乾隆四十九年(1784)。起因是乾隆四十六年六月至四十七年正月間,漠北喀爾喀賽音諾顏部西南地帶有數百名內地民人擅自越界採挖金沙,賽音諾顏部盟長車布登扎布遵照烏里雅蘇台將軍指令派額外筆帖式多爾濟扎布,會同扎薩克圖汗齊旺巴勒齋前往驅逐。乾隆帝聞奏,認為漠北地方“聚至五百餘民,斷非一時驟至”,傳諭新任烏里雅蘇台將軍奎林到任後親自查明蒙古人是否合夥私募,挖金始於何年,偷挖者來自何省等情,從速驅逐挖金人,若“不遵例法,妄加生事,立即剿辦,切勿姑息”,並曉諭各該省大員等一體詳查。
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奎林回奏,此前派出的額外筆帖式多爾濟扎布等在鄂郭托爾地方發現的挖金者均來自陝西、甘肅、山西等地,自稱“風聞蒙古地方產金,遂有七百餘人至此,現已有四百餘人陸續返回原籍”,剩餘二百餘人已驅逐。乾隆帝又斥責奎林奏報不詳,並質問:自去年六月至本年正月,陸續聚集七百餘人,非一時之事;民人成群出邊,歸化城、殺虎口、張家口邊關官兵為何任其出關?須徹底查清此等民人共挖多少金沙,其中先行返回之人帶走多少,餘下多少等情。此後奎林再次上奏稱,據多爾濟扎布及守備富渾等稟報,“伊等已將哈齊布齊等處過冬民人俱行逐回,未聞蒙古人圖利引民挖金之情。且札薩克圖汗齊旺巴勒齋到此,復經究問,俱與多爾濟扎布、富渾所言相同”。並提出,為嚴查偷挖金沙之民,請在賽音諾顏、扎薩克圖汗兩部交界處設立卡倫,派扎薩克輪班督管。
首次增設
乾隆四十九年始設金山卡倫之後,其巡查區域內偷挖事件基本得到控制,但卡倫以西到科布多參贊大臣所屬扎哈沁旗東界之空閒地帶又出現民人挖金、錫等礦產事件。清廷飭令烏里雅蘇台將軍等派員查明,採取對策,嚴加管理。乾隆五十三年七月,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在《為派員巡察金山卡倫並自扎薩克圖汗部至扎哈沁地界設卡杜絕之事》一折中奏稱:扎哈沁地界與扎薩克圖汗部左翼右旗扎薩克鎮國公貢楚克多爾濟遊牧地接壤,由此向東包括扎薩克圖汗部中右翼左旗扎薩克一等台吉袞楚克、中右翼末旗扎薩克輔國公格哩克、右翼前旗輔國公達什車林、右翼後末旗扎薩克一等台吉達什琳沁、左翼後旗扎薩克輔國公拉沁蘇嚨遊牧地均屬空曠地帶,為杜絕偷挖礦沙之民的來路,防止旗民外逃,建議從已設額布爾滾、哈日商達、額勒蘇土胡圖勒等金山卡倫向西到科布多所屬扎哈沁界,由上述扎薩克圖汗部六旗就近增設卡倫。
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十五日,烏里雅蘇台將軍派章京格林布帶領賽音諾顏、扎薩克圖汗二部兩名協理台吉,前往額布爾滾等前已設定的十座卡倫處查看有無偷挖金沙之民,並商討自額布爾滾等十座卡倫到扎哈沁界應增設幾座卡倫,及其如何派員坐卡會哨等事。不久,烏里雅蘇台將軍根據格林布等查勘結果奏報乾隆帝,又增設十座卡倫。此次增設的卡倫位於西起塔赫和碩扎薩克圖汗部左翼右旗與科布多所屬扎哈沁旗交界處),東到前已設定的哈日商達卡倫之間。其中,考慮塔赫和碩一卡地處關隘,情形複雜,決定派駐章京二人、兵八人,其餘九座卡倫每卡派章京一人、兵四人。①令扎薩克圖汗部為新增設的十座卡倫派出一名協理台吉,按三個月輪班坐卡。扎薩克圖汗部盟長齊旺巴勒齋接到增設卡倫的任務之後,立刻告知本部相關各旗開展部署:扎薩克圖汗部左翼後旗抽調協理一名,中右翼左旗楚克等六旗分別派出駐卡章京及卡倫兵丁;同時下令上述弁兵各自備齊所需武器裝備、乘騎駝馬、食物、帳篷等,自巴噶齋日木向西到塔赫和碩之間酌情選址十處,“本年秋中月初五日準時抵達各卡駐守,失約則嚴懲”;以左翼後旗扎薩克輔國公拉沁蘇嚨分攤的差役為例,該旗“派出駐巴喇爾圖日滾之卡倫兵四名,管理卡倫台吉或圖什莫勒一名”。
此次增設的十座卡倫由東向西分別為:巴噶齋日木、齋日敏布拉克、巴喇爾圖日滾、哈坦海日罕布拉克、什喇呼魯蘇、哈日德勒、海爾罕巴彥鄂博、烏日圖、海爾罕布拉克、塔赫和碩。其方位在當時的扎薩克圖汗部南部和西南部,今蒙古國戈壁阿爾泰、巴彥洪戈爾二省南部,約東經94°至98°。至此,金山卡倫總數由最初的十座升至二十座。按照清廷有關漠北卡倫管理制度和相關規定,上述二十座卡倫由賽音諾顏、扎薩克圖汗二部各派出一名管理金山卡倫扎薩克,以三年為一班輪流管理。
再次增設
乾隆五十三年之後的四十餘年間,在金山卡倫巡邏區域之外圍,即召哈卡倫之南翁滾烏蘭等地又陸續發生民人偷挖金沙事件。嘉慶十三年(1808),烏里雅蘇台將軍衙門遵照理藩院的指令,飭令扎薩克圖汗部盟長等迅速查明上報有關金山卡倫的情況:其一,查明扎薩克圖汗部左翼後旗扎薩克輔國公敏珠爾多爾濟、右翼前旗扎薩克一等台吉蒙袞扎布、達什車林等人遊牧地西南部所設金山卡倫的設定時間及其派駐弁兵情況;其二,卡倫外屬哪一部之遊牧地;其三,扎薩克圖汗部南面與阿拉善厄魯特、額濟納土爾扈特交界處,以及西面與巴里坤、扎哈沁交界處是否設有卡倫。⑤副盟長和托揮特王隨後詳細匯報了前已設二十座卡倫的設定和駐卡情況,並稱:“金山卡倫外有賽音諾顏部扎薩克羅布桑達什、額爾德尼班弟達胡土克圖、扎薩克圖汗部敏珠爾多爾濟、扎薩克達什車林、蒙袞扎布等旗牧地。其南邊為阿拉善厄魯特、額濟納土爾扈特,西邊為巴里坤、扎哈沁界。但暫不明彼處是否設有卡倫。”
道光二年(1822),杜魯木扎布任卡倫扎薩克時又發現67名民人到翁滾烏蘭地方偷挖金沙;之後的道光五年七月仍有民人擅自採挖,被時任卡倫扎薩克達木琳扎布派兵驅逐。於是道光六年,烏里雅蘇台將軍譴責扎薩克圖汗和賽音諾顏二部盟長等前次未能查明翁滾烏蘭一帶為何旗遊牧地,應屬哪一卡倫負責巡察等情,要求此次務必詳查上報。西二部盟長遵令派出公品級扎薩克衛塔布多爾濟、那木吉勒多爾濟等前往召哈卡倫處查看,並報稱:翁滾烏蘭為扎薩克圖汗部左翼後旗扎薩克輔國公敏珠爾多爾濟旗之西南旗界。此前在乾隆四十七年由烏里雅蘇台將軍、庫倫辦事大臣、四部盟長及副將軍等一同劃定各旗遊牧地時,將敏珠爾多爾濟旗西界劃定為自阿達日勒、薩達日勒到烏布爾滾一線。乾隆四十九年設定金山卡倫時,沿這條旗界設定召哈、額勒蘇土胡圖勒、烏珠爾滾等卡倫;嘉慶十年亦按這一旗界繪製該旗遊牧圖,報送理藩院備案。經過追查,賽、扎二盟一概否認翁滾烏蘭一帶為其所轄牧地。在烏里雅蘇台將軍的督促下,西二盟採取了對翁滾烏蘭地區的防範措施,但由於該二部官差負擔過重,無力增設卡倫,只是將該地的巡察任務交給原設召哈卡倫官兵,並告知該卡倫附近各旗台吉等,必要時須帶兵協助卡倫扎薩克驅逐和追捕偷挖金沙之民。但上述措施並不能杜絕翁滾烏蘭山一帶的偷挖行為,因翁滾烏蘭山與召哈卡倫相距四五百里路程,途中向來無人居住,地域寬廣,地形複雜,偷挖者躲藏山中,召哈卡倫章京等事實上難以巡察。
道光十年,賽音諾顏部盟長等報稱,又有十五名來自甘肅省的民人於當年四月十四日擅自進入金山卡倫區域,其中呂氏等七人到小沙嶺山,楊氏等八人到翁滾烏蘭山偷挖金沙。到翁滾烏蘭山的八人被卡倫扎薩克達木琳扎布帶兵捉拿,一人因病死亡,查獲金沙五兩,駱駝十一峰;到小沙嶺山的七人中一人被卡倫台吉敏珠爾多爾濟捉拿,其餘六人乘騎駱駝逃匿,最終敏珠爾多爾濟將捉拿的一人也放走。烏里雅蘇台將軍等遵照清廷指令,將捉拿到的挖金人及繳獲金沙如數押送科布多參贊大臣處,派員通過驛站送交陝甘總督衙門處置;同時令西二盟盟長等查明敏珠爾多爾濟失職之事,將繳獲的十一峰駱駝賞給捉拿偷挖民人之弁兵,並督促查拿在逃七人。為徹底杜絕內地民人進入漠北偷挖,這一年經烏里雅蘇台將軍奏準,清廷批准在翁滾烏蘭一帶增設二座卡倫,以扼守要隘,加強巡查;並傳諭陝甘總督,其屬民若擅自越界,將追查嚴懲相關官吏。為此,管理卡倫扎薩克達木琳扎布親自到翁滾烏蘭山落實增設卡倫選址、弁兵調派等事宜,並繪製地形和卡倫圖呈交備案。九月,在翁滾烏蘭山南之託里布拉克、額肯郭勒兩地分別設定一座卡倫。西二盟盟長為減輕百姓差役負擔,從前設二十座卡倫弁兵中抽調章京二人、兵丁十八人遣往上述兩地駐守。至此,金山卡倫數量最終達到二十二座。此次增設的托里布拉克、額肯郭勒兩座卡倫均在當時的賽音諾顏部境內,即今蒙古國巴彥洪戈爾省南部的托里布拉克泊及額肯郭勒河一帶,約在北緯43.2°、東經99.5°。
暫時撤銷
同治初年西北回民起義後,清廷曾令烏里雅蘇台將軍先後調派包括賽音諾顏、扎薩克圖汗部在內的漠北兵力前往新疆等地圍剿起義軍,但後來起義軍餘部北上進入漠北,反而影響到金山卡倫的正常巡查。同治九年(1870),庫倫辦事大臣張廷岳奏稱:“內地剿敗余匪由扎薩克阿畢爾米特遊牧竄入圖(土)謝圖汗部落,到處滋擾,復在賽因諾顏部落肆行焚搶,蒙古人眾聞警逃散,並探另有大股匪徒圖犯庫倫。”張廷岳為此咨烏里雅蘇台將軍轉飭賽音諾顏等部派兵夾擊,朝廷還特授其調派卡倫弁兵之權,“所有駐紮卡倫之蒙兵一千五百名,著準其暫行檄調”。漠北局勢動盪最終導致清廷暫撤金山卡倫。同治十一年,烏里雅蘇台將軍奎昌等奏:“甘省肅州回匪於八月間分竄出關,在白托羅蓋及金山卡倫等處擾掠,有圖撲烏、科、庫倫之說。”
次年二月,烏里雅蘇台將軍長順等以“回匪屢擾賽、扎兩盟遊牧”為由,奏準將扎薩克圖汗部左翼後旗扎薩克輔國公車德恩敦多布多爾濟旗移於賽音諾顏部右翼右後旗副將軍王格里克扎木楚和扎薩克瑪尼巴拉等旗遊牧,令賽音諾顏部扎薩克阿畢爾密特旗移於本部賽音諾顏旗親王車林端多布等旗遊牧,同時“兩盟南界金山卡倫亦令暫撤,俾作清野之計”。烏里雅蘇台將軍杜嘎爾的奏摺也較為詳細地記述了金山卡倫暫撤的整個過程:同治十年,因賽音諾顏等部各旗境內“賊匪出沒”,道途梗阻,經前署將軍奎昌等奏明,暫停金山卡倫巡查;十二年因“回匪滋擾”,該遊牧復經前署將軍長順等奏明遷移他處遊牧,“暫撤金山等卡,俾作清野,斷賊來路”。喀爾喀西二盟呈報的蒙古文檔案亦記述了同治十二年二月金山卡倫暫撤前後情形。
重新設定
清廷鎮壓西北回民起義後,漠北局勢也得到了穩定,於是清廷令烏里雅蘇台將軍等恢復漠北金山卡倫。但由於喀爾喀民眾承擔的差役繁重,加上連年遭受天災,金山卡倫之復設又拖延了十餘年。
光緒十年(1884),烏里雅蘇台將軍杜嘎爾督促喀爾喀駐班副將、扎薩克圖汗、賽音諾顏二部盟長等恢復金山卡倫,駐卡巡查,並將復設時間定在次年九月間。但到光緒十一年,二部盟長仍然聲稱人力、財力不足,且原金山卡倫一帶因長期無人居住已變為荒野,水井幹涸,弁兵無法駐守,懇請烏里雅蘇台將軍上奏朝廷準予暫緩。杜嘎爾斥責西二盟實為藉故推託朝廷大事,如此拖延,則盟長等必受嚴懲,務於當年九月間復設金山卡倫,照例將各卡復設時間和駐卡弁兵姓名、年齡,以及武器裝備等情造冊詳報於將軍衙門。在清廷和烏里雅蘇台將軍再三督促之下,西二盟盟長始著手籌備復設事宜,告知相關各旗於光緒十一年九月前抽調弁兵,復設二十二座金山卡倫。管理卡倫扎薩克則仍由西二盟以三年為期輪流派出,復設當年由扎薩克圖汗部瑪呢巴咂爾擔任此職。
主要職能
在對金山卡倫的管理中,清廷嚴格執行了在漠北推行的兵役制度。清代漠北喀爾喀各扎薩克旗具有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的雙重性質,旗下蘇木箭丁為清廷服兵役,並承擔各項差役。駐卡差役也是照此執行,具體辦法是將派駐金山卡倫的弁兵納入喀爾喀四部承擔的朝廷差役範疇,通過不同途徑落實,或派出弁兵,或繳納差役抵補銀兩。差役按各部箭丁數額予以攤派,並用“差丁折銀均攤”的方法將一名箭丁換算為80至90兩銀,若不能派出弁兵,則以定額銀兩抵補。金山卡倫的駐卡任務看似只由咯爾喀西部的賽音諾顏和扎薩克圖汗二部承擔,其實東面的土謝圖汗和車臣汗二部同樣參與其中,按各部箭丁人數分攤金山卡倫差役,只是由於路途遙遠等原因,以差銀抵補的形式分擔。
光緒三十年冬季,四部盟長會聚烏里雅蘇台城,對金山卡倫在內的歷年朝廷差役作了清算。其中與金山卡倫相關聯的差役人數及其差役抵補銀換算等項具體如下:派攜家眷兵105人,每人折銀90兩;管理卡倫扎薩克一人,折銀80兩;協理台吉一人,折銀80兩;胡圖勒一人,折銀10兩,以上合計9620兩銀。將該項差役折合銀兩按照四部均攤法分到當時四部箭丁總數21015人頭上,每丁承擔的差役抵補金額為0.46兩銀。這樣,東二盟根據各自箭丁總人數,按照上述定額向西二盟繳納差役抵補銀,西二盟則遵照朝廷規定的金山卡倫駐卡官兵人數,全額派出弁兵駐卡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