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姬菇,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金堂姬菇又稱小平菇,形態美觀、質地脆嫩、味道鮮美,主產於金堂縣,清雍正年間,當地已盛產野生食用菌,稱為蜀中名品。20世紀70年代開始,金堂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經多年發展,金堂姬菇銷量位居全國第一,占總出口量的50%左右。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金堂姬菇”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堂姬菇
- 產地名稱: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
- 品質特點:形態美觀、質地脆嫩、味道鮮美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675號
- 批准時間:2011年11月22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安全要求,產地環境,地質土壤,氣候特徵,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姬菇又稱小平菇,分類上為側耳屬。金堂姬菇形態美觀,菇體叢生,菌柄中實,潔白色,直徑0.5—2厘米,長3—7厘米,菌蓋呈深灰色,直徑2—3厘米,子實體韌性強,菌褶白色延生,口感脆嫩鮮滑,耐運輸。
內在品質
金堂姬菇中蛋白質含量≥2%,含有豐富鈣、鎂、硒等微量元素。
安全要求
金堂姬菇生產基地符合國家生產無公害食用菌生產條件,環境質量達到NY5010—2002標準,金堂姬菇安全衛生指標符合《金堂縣無公害姬菇生產技術規程》(JG/JD01)的規定。
產地環境
地質土壤
金堂姬菇產地地處龍泉山中段東部,屬龍泉山中段淺切割脊狀低山地帶,土壤組合以紫色土為主體,pH值7.4—8.5,膠體品質好,含礦物質養分豐富,抗旱保水能力強,適宜金堂姬菇菌絲生長發育。
氣候特徵
金堂姬菇產地屬內陸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6.6℃,最熱月平均氣溫26.8℃(7月),最冷月平均氣溫6℃(1月),年積溫6000℃,全年無霜期285天,年平均降雨量920.5毫米,年平均日照1295.5小時,相對濕度80%,屬全國日照和太陽輻射低值中心之—,適合食用菌生長,金堂姬菇多在秋冬兩季集中生產。
歷史淵源
金堂姬菇主產於成都市金堂縣,清雍正年間,當地已盛產野生食用菌,稱為蜀中名品。
1972年,金堂縣清江公社覺華大隊二生產隊試驗蘑菇室內嫁栽技術成功,此後,金堂縣開始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因其獨特品質,受到國內外消費者喜愛,銷往日本、美國、歐盟等地。
2007年,清江鎮姬菇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通過國家級驗收。
2011年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後,金堂縣將姬菇作為全縣現代農業特色產業之一,加大與科研院所合作,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實施“金堂姬菇”地理標誌核心保護區建設,全面掌握“金堂姬菇”產地環境、種植技術、加工工藝等核心因子指標及變化情況,提升“金堂姬菇”標準化生產水平。先後制定了“金堂姬菇農產品地理標誌質量控制技術規範”,建立金堂姬菇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印發“金堂姬菇基地管理手冊”,規範金堂姬菇生產過程質量安全管理。同時,縣食用菌產業聯合會、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監測站等部門上下聯動,常態化開展金堂姬菇生產環節質量安全培訓、專項檢查和例行監督檢測,金堂姬菇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100%。
2019年4月,中國菌鄉融合發展產業功能區成為成都市最新規劃的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規劃範圍主要涵蓋金堂縣竹篙鎮、隆盛鎮、轉龍鎮、廣興鎮4個鄉鎮部分區域,與清江、趙家福興片區重點食用菌種植區域,聯動全域食用菌產業發展。功能區總規劃面積48平方千米,核心區面積約13平方千米,將以菌鄉功能中心、回鄉創業中心、鄉村振興中心三大功能中心為指引,形成一二三產業集聚的核心區域,打造西部菌業中心。按照計畫,2019年9月金堂縣制定食用菌產業發展標準,12月建成“金堂姬菇”地理標誌核心保護區,並啟動“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姬菇)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金堂縣對總投資2億元及以上的食用菌智慧型化生產和食用菌精深加工項目,將按不超過固定資產投入的20%給予一次性獎勵;對企業通過銀行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經營的貸款,按中國人民銀行當期貸款基準利率給予貸款主體第一年不超過80%、第二年不超過50%、第三年不超過30%貼息,單戶企業當年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4000萬元。
生產情況
2011年,金堂姬菇保護面積3.9萬畝,年產量35萬噸。
2016年,金堂縣擁有1000萬袋以上種植能力的鄉鎮9個,100萬袋以上種植能力的專業村65個,10萬袋以上種植能力的專業大戶500餘家,年加工各類鹽漬姬菇、乾姬菇及清水軟包裝、罐裝、紙盒包裝產品10餘萬噸,年產值10億元左右。
2018年,金堂姬菇加工的企業已達15家,從業人員5000餘人,姬菇年加工量10萬噸左右,產值逾27億元,菇農人均純收入超過15000元。
產品榮譽
1990年,金堂食用菌系列技術研究獲得四川省“星火”成果—等獎、成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年,金堂姬菇獲得“中國西部農業博覽會名優農產品”稱號。
2007年,獲得中國成都國際農業博覽會銀獎。
2005年,金堂縣獲得全國食用菌行業優秀基地縣。
2009年,獲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主產基地縣稱號。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金堂姬菇”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6年,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發布的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單上,區域品牌——初級農產品類地理標誌產品“金堂姬菇”品牌強度495,品牌價值32.10億元。
2021年9月13日,入選2021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金堂姬菇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趙鎮、官倉鎮、三星鎮、棲賢鄉、趙家鎮、清江鎮、福興鎮等七個鄉鎮,毗鄰龍泉驛區、青白江區、德陽市、簡陽市等市縣。金堂姬菇產地位於東經104°20′37″—104°52′56″、北緯30°29′10″—30°57′4l″之間,介于海拔385—538米之間。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金堂姬菇菌袋適宜放置於抗旱保水能力強的紫色土上。產地環境質量符合《金堂縣無公害姬菇生產技術規程》(JG/JD01)的無公害姬菇產地環境的規定要求。對菇場進出口和通氣口安裝紗門、紗窗,以防害蟲飛入,並經常保持環境衛生,撒生石灰粉進行消毒。
(2)品種選擇:金堂姬菇選用抗病蟲、抗寒、耐熱、抗逆性強、外觀和內在品質好的西德33、閔31等品種為主。
(3)生產過程管理:金堂姬菇的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金堂縣無公害姬菇生產技術規程》執行。為了保證金堂姬菇的品質特色,應重點加強以下幾個環節的管理:
A、水土管理
①整地滅蟲:菌袋入棚前平整地塊,清理溝渠,保證排水通暢。用對大棚進行噴灑滅蟲。
②水質管理:選用深層地下水,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規定。
B、菌種管理:菌種是為繁殖而分級製作的姬菇純菌絲體培養體,通常根據培養的不同階段分為母種、原種和栽培種三級類型。栽培種直接用於生產子實體。菌種應無雜菌,無病蟲;菌絲潔白,均勻整齊,生活力強;培養基不萎縮,不乾涸。
C、基質管理:
①原料選擇:培養料以穀草、麥草、棉籽殼、高粱殼、玉米芯、木屑等為主料,以米糠、麩皮、玉米粉、石膏粉為輔料。碳/氮比為20:1—25:1為宜。所有原料應符合《無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質安全技術要求》(NY5099)規定。
②原料處理:天然物質如枝條、作物秸稈等應分別按要求粉碎;將原輔料安—定配比混勻,堆置發酵;採用短期堆置發酵3至5天的培養料,其間要翻堆—次。發酵好的培養料要放雨,並及時使用。
D、裝袋滅菌:
①菌袋材料與規格:常壓滅菌用高密度低聚乙烯或聚丙烯塑膠袋,規格為Q/72536422—3.05—2007幅寬20—22厘米、長度為42—45厘米、厚度為0.003—0.004厘米。
②裝袋方法:裝入袋中的培養料要鬆緊適度,均勻—致。裝好料後,袋口兩端套塑膠頸環,用橡筋固定,再用塑膠薄膜和紙封口。
③常壓滅菌:裝鍋時,菌袋堆碼應注意在袋問、灶(鍋)膛周邊及灶(鍋)頂預留間隙;上覆雨布,周圍壓實。當天裝料,當天滅菌。當灶(鍋)溫度達100℃時,保持恆溫12—16小時,停火,利用餘熱悶6—8小時後開灶出袋。
E、接種:
①接種室(箱)的消毒:先用消毒水徹底清潔室內門窗、地板、天花板、牆壁和工作檯。待滅菌後的料袋溫度冷卻到25—40℃時,放入接種室(箱),關閉門窗,用氣霧劑熏蒸2—3小時。
②接種:手、種瓶(袋)外壁用75%酒精擦洗消毒;用經酒精燈外焰灼燒滅菌後的接種工具去掉表層老化、失水菌種;按無菌操作將栽培種接入待接袋內,適當壓實,迅速封好袋口。用種量—般為—瓶栽培種(750毫升)接10—12袋,或—袋(220×42厘米)栽培種接35—45袋。
F、發菌培養:接種後的菌袋及時運入已消毒的培養室內;菌袋間溫度控制在20—28℃;培養室應加強通風,保持空氣清新;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遮光培養。10天后翻堆檢查,發現有雜菌的要根據情況分別處理。小面積綠黴菌感染,移至通風,暗光、低溫處隔離培養。鏈孢霉用塑膠袋包裹移出培養室遠距離焚燒或深埋。毛霉感染加強通風可自行消失。處理後,放在低溫、通風、暗光的環境中進行管理,個別感染嚴重的淘汰,脫離培養室,深埋或燒毀。沒有發菌,也未感染的整袋死穴,按常規重新補接。
G、出菇管理:當菌絲長滿全袋後,即可入棚。幾天后,當料面吐黃水,出現多數菇蕾時,方可解口。這時,棚內要放水調整溫度,光線——定要控制下來,同時注意通風、降溫。這時候棚內溫度要控制在15—18℃,濕度在85—90%之間。姬菇從發育到采菇有四個時期,分別為桑椹期、珊瑚期、成形期和成熟期。
①桑椹期:是出菇袋發育到—定時期,菌絲開始分化,在料面形成米粒似的白色或蘭色菇蕾,形似桑椹,稱為桑椹期。這時,就需向料面噴細霧水,以有霧珠掛在菇蕾上為宜,這樣可以達到用冷水刺激料面菌絲,促使其它菇蕾的快速形成,通風時要將棚邊沿支起20厘米,全天間隔放風達到4—5小時。
②珊瑚期:幾天后,桑椹期菇腳伸長,形成菌柄,向四處放射排開,上細下粗,形如珊瑚,稱為珊瑚期。這時,要將通風時間延長,每天通風時間達到5—6小時,支高棚邊沿40—50厘米,通風前可適量噴水,呈細霧狀,落下的霧珠以能掛在菌蕾上而不落下為宜。
③成形期:當珊瑚期菌柄不斷伸長變粗,頂端形成青灰色圓頂,即為成形期。這時放風不變,噴水以帽上有細水珠,而柄上無水時為宜。這時,可從小形菇上觀察管理情況。在小姬菇菌帽的下端有變脖現象,證明濕度達不到,需適當多噴水;若帽的頂部出現凹陷,證明換氣、通風不足,需延長通風時間。
④成熟期:當蓋與柄相互變粗、變長、變大時為成熟期。這時,可視菇的多少、溫度的高低,適當延長通風,加大噴水,隨時觀察料袋的體溫,及時採取措施,控溫在15—18℃範圍內。頭茬菇的高峰期,極易趕在高溫季節,可在解口4—5天后,間隔性的留小風口,不要將棚封死,以防高溫燒壞菌袋及原基。采菇時,先採菇,後噴水,再通風,這樣有利於料面的菌絲恢復,避免采大菇、小菇死。
H、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合理利用農業、物理、化學措施進行無公害防治。
I、採收管理:當—叢菇中大部分子實體菌幕即將裂開時即可採收。採收時握住菇體菌柄基部,扭下整叢菇體,放入框內,避免機械損傷。
J、整理:去除菌柄處料腳,按菌蓋大小分級,裝框上市或加工。盛裝器具應清潔衛生,避免二次污染。
K、菌渣管理:在所有菌袋完成出菇後,將菌渣曬乾,經加工可以作為牲畜飼料和生產燃氣。
(4)生產記錄要求:建立健全種植戶管理名錄、品種選擇、水土管理、菌種管理、基質管理、裝袋滅菌、接種、發菌培養、出菇管理、病蟲害防治、採收管理、整理、菌渣管理、出入庫台賬等記錄,並加以分析整理,建立可追溯體系,為金堂姬菇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專用標誌使用
將定量整齊的新鮮金堂姬菇裝入食品專用包裝盒,並用食品保鮮膜封好。水煮清水金堂姬菇為定量的金堂姬菇裝入專用食品包裝袋,外包裝為瓦楞紙箱。分級裝盒裝袋,標誌、標籤符合GB7718和NY5095規定。本規定地域範圍內的金堂姬菇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金堂姬菇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