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則先,男,曾任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白石學校校長。
2018年11月29日,榮獲中國敬業奉獻好人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則先
- 國籍:中國
- 職務:校長
- 主要成就:獲“中國敬業奉獻好人”稱號
- 性別:男
- 原工作單位: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白石學校
人物事跡,人物榮譽,
人物事跡
他就是桑植縣白石學校校長金則先,一個紮根山區,夢縈教育的育苗人。
筆者慕名前往白石學校。汽車在崇山峻岭間蜿蜒行進了4個多小時,終於到達目的地。
初見金則先,穿著,言語,舉止,一切都那樣鄉土,那樣樸實,甚至散發著泥土的氣息與原野的芬芳。
校門口一組照片深深地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金則先指著照片介紹:一組是6年前甚至更早時候的,一組是現在的。兩組照片巨大的反差很清晰地告訴我們,這幾年,學校的華麗蛻變。
“這可都是我們金校長的全部心血呀!”一名老教師走過來熱情的介紹,喜悅中透著幾份難以抑制的深情,無限感慨溢於言表:“沒有他,不可能有白石學校現在的樣子”。
“趕緊進學校吧,讓我的孩子們一起接受你們的採訪。”
跟隨金校長,我們踏進了白石學校,也踏進了金則先37年堅守深山,夢縈教育的史冊。
談起這37年,金則先只用了三個詞:信念,熱愛,堅守。
投身教育,只為一份信念
金則先出生在白石,長在白石,曾在這裡念過書,畢業後又到這裡教書。小的時候,“老師”這個詞在金則先的心裡就很有分量。白石距縣城120多公里,一直以來,這裡的教師派不進、留不住。土生土長的金則先,從小就體會到山區民眾對教育的期盼。長大後,看著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神,想到鄉親們希望下一代走出大山的期盼,金則先中心萌生了一份信念,那就是用教育改變現狀。
1981年,金則先毅然報考這裡的民辦教師,幾經周折,同年9月,他終於如願以償。
起初,金則先被分配到當時的白石鄉岩門村小。不到一百個學生,3名老師。從此,他走上了講台,投身於教育,一乾就是37年。
情系教育,只為一份摯愛
起初,他也曾動搖過。
“民辦教師難呀。”簡簡單單幾個字,讓我們感覺到了金則先曾經的心酸。
用當時比較流行的話講,金則先家是“半邊戶”,妻子沒有工作,一頭要照顧年邁雙親,一頭要下地幹活,帶孩子,洗衣做飯,哪一樣都不能落下。
作為丈夫,金則先看在眼裡,疼在心頭。在初入教壇的十多年裡頭,金則先一直扮演著雙重身份。白天,他總是第一個來到學校,早早計畫好一天的工作,備課,批改,輔導。他總能以一張笑臉迎來送走每一個孩子。傍晚,匆匆回到家裡,吃飯都顧不得細嚼慢咽。丟下碗筷,他還得忙完妻子做不了的重活兒。
兩個兒子一天天長大,父母卻一天天變老,家裡的負擔也一天天加重。每月不到一百元的民辦教師工資和妻子勞動所得的一點點收入,漸漸已不能保證這個六口之家的開支。
“收入那么少,又轉不了正,咱不當老師了吧,我們做點小生意,或者耕田種地,一年養幾頭豬也比當那個民辦老師強。”回憶當年的艱辛和妻子的話,金則先略顯幾份動容。
金則先心裡明白,妻子的話是有道理的。改革開放後,農村經濟也活了,掙點錢養家餬口,不是難事。他也動搖,他也想不幹了。可他深知,雖然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投身教育時的初衷並沒有變。於是他安慰妻子說,政府說了,民辦老師要轉正的,而且退休後還有工資拿。
其實當時他也不清楚能不能轉正,能不能拿到退休工資。心裡也就一個念頭:把教育幹下去,而且要乾好。
說到這裡,金則先臉上露出了一絲難得一見的羞澀與愧疚。
留守大山,只為一份牽掛
由於工作敬業,成績突出,不多久,金則先調入白石鄉中學。這裡給了他一個更為廣闊的舞台,但同時,他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在中學任教後,他意識到,要將畢生心血將奉獻給教育事業,就必須堅持學習,保持與時俱進的清醒頭腦。只有這樣,才能引領學生在不斷更新的知識海洋中遨遊。
於是,他開始半工半學。包括後來擔任校長後,他也一直沒落下學習。從教學札記,到教研教改;從學校管理,到創新教育,他通讀了大量教育教學專著及教育政策文獻。他還自練書法,專修體育。他利用課餘時間帶體育訓練隊,並且在體育教學上大有建樹。他多次帶體育訓練隊參加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市以及桑植縣體育比賽,並獲得了多項優異成績。他本人也先後多次被評為市(州)、縣體育教學先進個人。漸漸地,“桑植縣優秀體育教學工作者名錄”中有了他的名字。他的名字也伴著他的成績不脛而走。
桑植六中(現官地坪中學)、桑植四中曾多次派人想把他“挖”走,可都被他婉言謝絕了。因為他清楚,他的根在白石,他的牽掛也在白石。
夢縈教育,只求一絲安慰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30多年的教學生涯,金則先把根深深地扎在這片生育養育他的土地上,他起早貪黑,苦心經營,青絲熬成了白髮。經他執教的學生有50多名圓了農家孩子的大學夢,2017年,從這所學校走出的吳崢同學,考取了復旦大學。孵化的雛鷹終於飛出了大山,翱翔於更加廣闊的天地里。
2009年,金則先走馬上任,擔任白石學校校長。身份變了,工作重心,工作方法都在變,唯一不變的是金則先教育的情懷。
憑著這一生不變的鐘愛情懷,金則先更是把全部心血傾注在他苦心經營的學校上。
“人心齊,泰山移”。談到當校長的心得,金則先簡簡單單說出了六個字。
白石學校是桑植縣最偏遠的中心學校。留住教師,是解決白石教育問題的根本。金則先深知其要義。
突出“人本關懷,儘可能多的留住教師,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的潛能。”是白石學校突破發展瓶頸的切入點。金則先找準了,也突破了。
一直陪著我們採訪的該校老教師吳中恕說出了個一故事,足以說明白石學校人心有多齊,足以說明,金則先用他個人的人格魅力和科學方法解決了“人”這一關鍵因素的重大課題。
2014年,放寒假的時候,召開最後一次全體教師會,會議公布了教育局關於年終績效獎勵發放的標準:一檔單位參照局裡的標準執行,每人5000元。令人意外的是,老師們並沒有表現出想像中的興奮,反而有一名老師馬上說:“還是就按原來的標準,一檔3000,你一年四季到外頭找錢也不容易,能省一個是一個。”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老師們竟然贊同他的意見。
是白石學校的老師傻嗎?不是。是白石學校的老師富裕,不在意這兩千塊錢嗎?更不是。老師很苦,老師並不富裕,兩千塊錢,可能就是他們一家老小的年貨,是父母長輩的新衣。然而這種豁達與捨得,源自於不知不覺中,老師們已經把學校當成了家。有這樣一個團隊,這樣一個“家”何愁辦不好事情。
作為一個教育人,桃李芬芳固然是安慰,作為一個山區教育的先行者,最大的安慰莫過於精誠所至,團結共進;莫過於十人,百人,千人共勵,夢縈教育,夢縈山區教育。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獻身於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也是桑植縣白石學校校長金則先奮鬥在教育戰線上的座右銘。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37年風雨滄桑,37年夢縈山區教育,金則先矢志不渝,心性不變。由於年齡原因,2017年,金則先離開了校長崗位,但他將始終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甜美的夢,繼續譜寫著人生平凡而卓越的華章。
人物榮譽
在長達30多年的教書育人過程中,由於工作業績突出,金則先獲得了數十項榮譽,多次受到表彰。1987年,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記大功一次;2005、2007、2011三次記受縣人民政府記三等功;2008年、2016年被評為桑植縣優秀校長;2014年被評為張家界市優秀校長。自2009年任校長以來學校連續6年績效考核一檔單位;學校教學質量也一直處以全縣先進行列。此外,金則先還撰寫了數十篇教育教學論文先後《今日中國教研》上發表,或在國家、省、市論文評選中獲獎。
2018年11月29日,榮獲中國敬業奉獻好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