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漢族家庭形態研究

金代漢族家庭形態研究

《金代漢族家庭形態研究》是劉曉飛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1年12月。

該書分七章,闡述代漢族家庭的基本形態,人際禮、法關係,收支與經濟管理,宗教,教育,與鄉村社會關係以及民間信仰。該書強調,金代漢族家庭形態的研究要正視血緣、地緣,不沉迷於宗族主義、地方主義。家庭形態的討論,更要放在“禮”與“法”的歷史研究範疇之內。漢族家庭在金代繁衍生息,民族交融才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代漢族家庭形態研究
  • 作者:劉曉飛
  • 首版時間:2021年12月
  • 字數:380千字
  • 類別:歷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研究金代漢族家庭形態,從家庭規模結構,人際禮、法關係,收支與經濟管理,宗教信仰,親職教育,與鄉村社會關係以及民間信仰七個方面,考察金代漢族家庭“大雜居、小聚居”的外在生存生活實態和內在禮、法維護與制約下的尊卑有差、長幼有序與男女之別。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金代漢族家庭的基本形態
第二章 金代漢族家庭人際禮、法關係
第三章 金代漢族家庭的收支與經濟管理
第四章 金代漢族家庭的宗教信仰——以佛道二教為中心
第五章 金代漢族家庭的教育
第六章 金代家庭、家族與鄉村社會
第七章 金代漢族家庭的民間信仰

創作背景

金代的統治民族——女真族以少數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在胡漢文化不斷的碰撞和交融下,社會經濟基礎以及上層建築也在進行衝撞和整合。生產方式上,作為建國主體民族女真族早期從事農業和漁獵等,漢族和渤海族從事農業,契丹、奚族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而且各民族生產力水平差別甚大;生活方式上,各民族交錯雜居,廣大的少數民族漢化、中原地區的漢族胡化顯著,以至通過當時人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把民族融合的特點體現的淋漓盡致;文化層面上,女真族武力征服中原時,也被漢族的文化所馴服,儒家的禮樂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充斥著社會的各個層面。此外,金代薩滿教、佛教以及道教等宗教信仰的盛行,都對當時民眾的文化心理產生了深刻影響。因此,在政治、經濟、文化互相糅合下,對於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漢民族而言,其家庭的研究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基於此,《金代漢族家庭形態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鑑賞

該書的特色與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同鄉”“同志”與“同族”這三種基本社會關係於同一地域中是互相重疊的,所以基於婚姻和血緣的家庭骨肉世系備受重視,研究內容也強調家庭成員這一群體。此專題理應重視家庭這一基本單位,但“生於斯、長於斯”是他們的生活特點,而傳統家庭研究卻常常脫離家庭成員所在的家庭之外的具體生活場所——鄉里,因此因共同生活在這一場域,而產生的鄉鄰里黨、師友同僚往往被忽視。更甚至對地緣和血緣共生作用下的金代漢族家庭與鄉村社會所述不詳,家庭的延展性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和發揮,該書從地緣角度對此予以補充。
第二,關於金代鄉、裡面積的推估,該書主要利用考古資料,從已出土的遼金宛平縣墓葬葬地、出土地和現在所在地入手,依據古今所在地地域上的聯繫,推估鄉里的大概面積。具體方法是,先梳理宛平縣之下的鄉和里,然後找出同一個鄉或者里中下轄的最遠或者最近的兩個葬地,對應現在地圖上的地理位置,最後按照地圖上的地理位置確定這個鄉或者里的最大或者最小面積。
第三,關於金代民間信仰所包含的神仙譜系,該書並不以信奉者群體來簡單劃分,民間信仰在金代被理解為同一個空間內的思想活動更為恰當。具體以岳鎮海瀆為例,從祠廟經費來源、撰者群體以及岳鎮海瀆信仰自身世俗化的傾向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金代的民間信仰全民化是它的主要特點之一。所以岳鎮海瀆、宣聖,都包括在該研究的民間信仰當中;除此之外,對與民間信仰相關的祠廟管理、祭祀活動內容進行補充。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金代漢族家庭形態研究》
2021年12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9202-0

作者簡介

劉曉飛,吉林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西北大學歷史學博士後。遼寧師範大學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遼金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