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茶子

野茶子

野茶子,中藥名。為山茶科植物鈍葉柃Eurya obtusifolia H. T. Chang的果實。分布於陝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止渴,利尿,提神之功效。用於暑熱煩渴,小便不利,瀉痢,神疲眩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茶子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側膜胎座目
  • 山茶科
  • :柃木屬
  • :鈍葉柃
  • 分布區域:陝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 中文學名:野茶子
  • 採集時間: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10-15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苦、澀,性涼。

歸經

歸大腸經。

功效

清熱止渴,利尿,提神。

主治

用於暑熱煩渴,小便不利,瀉痢,神疲眩暈。

相關配伍

1、治解暑止渴:野茶子泡開水服。
2、治小便不利:野茶子,車前草,木通,甘草,水煎服。
3、治腸炎瀉痢:野茶子,板藍根,山石榴,仙鶴草,水煎服。(1-3方出自《四川中藥志 第3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曬乾。

形態特性

灌木或小喬木狀,高1-3米,有時可達7米;嫩枝圓柱形,淡褐色,被微毛,小枝灰褐色,無毛或幾無毛;頂芽披針形,密被微毛和黃褐色短柔毛。葉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5.5(-7)厘米,寬1-2.2(-3)厘米,頂端鈍或略圓,偶有漸尖,基部楔形,邊緣上半部有疏線鈍齒,有時近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黃綠色,兩面均無毛,中脈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側脈5-7對,在兩面均不明顯;葉柄長1-1.5毫米,被微毛。花1-4朵腋生,花梗長1-1.5毫米,被微毛或疏生短柔毛。雄花:小苞片2,近圓形,長約0.5毫米,被微毛和短柔毛;萼片5,近膜質,卵圓形,長1-1.5毫米,頂端圓,有小突尖,被微毛,邊緣無纖毛,外層的1-2片,除被微毛外,尚疏生短柔毛;花瓣5,白色,長圓形或橢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約10枚,花葯不具分格,退化子房無毛。雌花的小苞片和萼片與雄花同,但略小;花瓣5,卵形或橢圓形,長約2毫米;子房圓球形,3室,無毛,花柱長約1毫米,頂端3淺裂。果實圓球形,直徑3-4毫米,成熟時藍黑色。花期2-3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地山區山林中。分布於陝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果實呈不規則的球形,直徑約2mm,表面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先端有殘存花柱,有的基部可見花萼和果柄。氣香,味微苦。

相關論述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止渴,醒腦。治暑熱口渴,小便不利,腸炎瀉痢及頭昏目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