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決明

野決明

野決明,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野決明Thermopsislupinoides (L.) Link的全草及種子。分布於我國西南部。具有解毒消腫,祛痰催吐之功效。用於惡瘡,疥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決明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豆科
  • :野決明屬
  • :野決明
  • 分布區域:我國西南部
  • 採集時間:夏季採收全草,秋季採收果實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及種子。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解毒消腫,祛痰催吐。

主治

用於惡瘡,疥癬。

相關配伍

1、治惡瘡腫毒:野決明鮮莖葉搗敷。
2、治疥癬:(野決明)配東莨菪,碾末調油擦。(1-2方出自《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內服:煎湯,3-6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內服宜慎。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全草,曬乾。秋季採收果實,打下種子,曬乾。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莖粗壯。莖直立,稍分枝,具縱槽紋,上部被白色細柔毛,下部通常禿淨。複葉長5~12.5厘米;葉柄長於托葉,長2~4.5厘米;托葉闊卵形,長23厘米,寬1.5~3厘米,通常比葉柄短;小葉較大,闊橢圓形,長3.5~8厘米,寬(2)2.5~3.5(~4.7)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白色柔毛;頂生小葉常為闊披針形;小葉柄短。總狀花序長5~18(~25)厘米,被較密柔毛;花多而疏散,互生;苞片披針形,長8~15毫米,寬3~5毫米,上面無毛,下面在邊緣具白色貼伏絹毛;花梗長5~10毫米;萼鐘形,長10毫米,密被白色貼伏柔毛,萼齒邊緣尤密,下方萼齒披針形,短於萼筒;旗瓣長2~2.3厘米,寬2~2.4厘米,闊卵形至圓形,先端凹缺約4毫米,具短瓣柄,翼瓣長2~2.5厘米,寬1~1.2厘米,龍骨瓣長2.1~2.3厘米,寬0.8~0.9厘米;子房密被白色絹毛,具長約1毫米短柄,或無柄,胚珠10~14粒。莢果直,線形,長3~9(~12)厘米,寬0.5~0.8厘米,向上漸狹,離莖外傾著生,被褐色疏散柔毛。種子腎形,略扁,長3~4毫米,寬2~3毫米,深褐色,種臍色暗。花期5~8月。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山坡。分布於我國西南部。

藥材性狀

全草長20-50cm。莖圓柱形或稍扁,直徑2mm,表面有細縱紋,無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三出複葉;托葉卵形至披針形,長2.5-5cm,寬1-2.5cm,基部聯合。小葉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菱形或橢圓形,長4-7cm,寬1.5-3cm,下面有柔毛,近無柄。有時可見花序和莢果。花蝶形,黃色。莢果線形,長約5cm,深褐色,有柔毛,種子扁腎形,長5-7mm,寬4-5mm。氣微,味淡。種子嚼之有豆腥氣。

相關論述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消腫,祛痰催吐。治惡瘡疥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