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拔子(唇形科香薷屬植物)

野拔子(唇形科香薷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拔子(學名: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是唇形科香薷屬植物。草本或亞灌木狀,高可達1.5米。莖多分枝,枝密被白色微柔毛;葉橢圓尖或微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穗狀花序頂生,花冠白色被柔毛;小堅果淡黃色,長圓形;花果期10-12月。

野拔子分布於中國雲南、四川、貴州及廣西等地。常生於山坡草地、曠地、路旁、林中或灌叢中。野拔子喜充足的陽光和肥沃的土壤。人工繁殖方式可選用播種和扦插繁殖。

據《新華本草綱要》記載:野拔子“用於傷風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胃炎、痢疾、咳血、外傷出血、爛瘡、蛇咬傷等症”。其還是一些少數民族傳統的保健茶飲,具有提神補氣、滋陰壯陽之效。其種子是一種油料作物,可榨油用於烹飪。野拔子為重要冬季蜜源,花期長,泌蜜豐富,結晶後為乳白色,質硬、粒細,具清香味,素有“雲南硬蜜”之稱,屬蜜中極品,曾是皇家御用貢蜜。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野拔子,草本或亞灌木狀。莖高0.3-1.5米,多分枝,枝鈍四稜形,密被白色微柔毛。葉卵形,橢圓形至近菱狀卵形,長2-7.5厘米,寬1-3.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鈍,基部圓形至闊楔形,邊緣具鈍鋸齒,近基部全緣,堅紙質,上面欖綠色,被粗硬毛,微皺,下面灰白色,密被灰白色絨毛,側脈4-6對,與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明顯隆起,細脈在下面清晰可見;葉柄纖細,長0.5-2.5厘米,腹凹背凸,密被白色微柔毛。
穗狀花序著生於主莖及側枝的頂部,長3-12厘米或以上,具長1.2-2.5厘米的總梗,由具梗的輪傘花序所組成,位於穗狀花序下部的輪傘花序疏散;下部1-2對苞葉葉狀,但變小,上部呈苞片狀,披針形或鑽形,長1-3毫米,全緣,被灰白絨毛;花梗長不及1毫米,與序軸密被灰白絨毛。花萼鐘形,長約1.5毫米,直徑約1毫米,外面被白色粗硬毛,萼齒5,相等或後2齒稍長,長約0.7毫米。花冠白色,有時為紫或淡黃色,長約4毫米,外面被柔毛,內面近喉部具斜向毛環,冠筒長約3毫米,基部寬1毫米,至喉部寬達1.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長不及1毫米,先端微缺,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圓形,邊緣齧蝕狀,長寬約1毫米,側裂片短,半圓形。雄蕊4,前對較長,伸出,花絲略被毛,花葯球形,2室。花柱超出雄蕊,先端2裂。小堅果長圓形,稍壓扁,長約1毫米,淡黃色,光滑無毛。花、果期10-12月。

產地生境

野拔子分布於中國雲南、四川、貴州及廣西等地。生於海拔1300-2800米的山坡草地、曠地、路旁、林中或灌叢中。

生長習性

開花流蜜規律:野拔子花期隨緯度南移而推遲,昭通六月中旬,尋甸七月上旬,昆明七月中旬小花開始零星開放,但不流蜜。野拔子真正流蜜期在昭通為九月中旬,尋甸為九月下旬,昆明十月上旬,路南十月中旬,建水十月下旬。從外觀看,野拔子初花期,花為黃白色時,流蜜很少。盛花後期,花為烏黑色時,流蜜特多。花期也隨海拔高度降低而推遲。以昆明地區為例,山頂(海拔2300米)十月上旬開花流蜜,山腳(海拔1950米)則推遲至十月下旬。流蜜期60天左右。野拔子開花後3-4天流蜜最多,受粉後流蜜量逐漸減少。氣溫在14℃時開始流蜜,17℃以上流蜜最涌。流蜜量受雨水情況的影響很大。雨季雨量充沛,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野拔子生長發育良好,必為豐年。如雨季開始遲,結束也推遲,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下,則生長發育不好,流蜜很差,就可能為災年。早晨有霧,白天烈日普照,晝夜溫差大,流蜜很多。如長期陰雨或刮四級以上乾燥西南風,流蜜則很少,甚至停止流蜜。野拔子喜充足的陽光和肥沃的土壤。
野拔子(唇形科香薷屬植物)
野拔子

繁殖方法

人工繁殖方式可選用播種和扦插繁殖。

主要價值

據《新華本草綱要》記載:野拔子“用於傷風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胃炎、痢疾、咳血、外傷出血、爛瘡、蛇咬傷等症”。其還是一些少數民族傳統的保健茶飲,具有提神補氣、滋陰壯陽之效。其種子是一種油料作物,可榨油用於烹飪。野拔子為重要冬季蜜源,花期長,泌蜜豐富,結晶後為乳白色,質硬、粒細,具清香味,素有“雲南硬蜜”之稱,屬蜜中極品,曾是皇家御用貢蜜。
全株含芳香油,鮮花序出油率0.8%,枝葉出油率0.26-0.7%,油的比重(24℃)0.9004,折射率1.4741,旋光度(24℃)+3.4°,酸值1.18,乙酚化後鹼化值78.1,醛酮含量5%。枝葉可入藥,為西南各省常用中草藥,治傷風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脹、上吐下瀉、胃腸炎、絞腸痧、傷寒發熱、痢疾、鼻衄、咳血、產後腹痛、外傷出血、爛瘡、蛇咬傷等症。又花繁多而花期長,適作冬季蜜源植物。
在雲南,野拔子不僅用於泡涼茶,也是雲南一些地區重要的一種彝藥,常用於治療傷風感冒、腹脹腹痛、消化不良、臃腫積滯,外用止血、敷爛瘡等疾病。植物化學和藥理學研究也在其身上找到了不少具有藥用開發價值的活性成分。 在滇中地區野拔子雞是不折不扣的特色名菜之一,“野拔子雞”在滇中不僅被許多餐館用作店名,更是不少彝族菜餐館的主打菜品。
野拔子在秋冬季鬱閉度不高的草坡開花。 這時候其它開花的植物種類相比春夏季節少很多,如中華蜜蜂等傳粉昆蟲會將更多的關注投向野拔子,讓野拔子獲得更高的傳粉昆蟲造訪率。 另一方面,選擇在開闊度很高的草坡開花,無疑會比在視野不好的林下或者山谷等環境獲得更高的昆蟲可見度。 此外,野拔子常常成居群的聚眾開花,這在傳粉生物學上也被看做是一種提高對傳粉昆蟲吸引力的有效策略,中華蜜蜂在食物匱乏的季節獲得寶貴的食源,而人們也獲得了又一美味的彝族地方特產——野拔子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