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6月,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建成。
2013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民革中央原主席
周鐵農為新建的國民革命軍第48軍176師“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塔”題寫了“抗戰英烈永垂不朽”。
2017年2月28日中午,在野寨中學新建學生公寓工地上,發現了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犧牲在安徽的抗戰將士劉傳浩遺骸;3月1日,又發現了抗戰將士韋皋的遺骸。兩名將士的遺骸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旁妥善安葬。
主要建築
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墓園占地約20000平方米,由忠烈祠、浩然亭、景忠廳、光岳亭、覺後亭、紀念碑等建築組成。忠烈祠為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的主體建築,取紀念忠烈之意,是供奉將士牌位的祭祀場所。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開間,坐北朝南,東側建有碑坊。祠為磚木結構,且磚為宋代佛轉、木為紅木。四壁嵌有當年48軍176師和社會名流題撰的紀念碑刻。浩然亭在墓園東南側,重檐六角贊尖頂。覺後亭在墓園東側,單檐四角攢尖頂。景忠廳為紀念性建築,灰瓦紅牆。紀念碑,坐落在椅形山上,由原國民黨中將白宗禧親題碑文,方形大理石。光岳亭,已毀。墓冢在忠烈祠正面,為長方形,長約20米,寬約25米,冢內用陶罐排列有序地安葬著陣亡將士骨骸985具。墓冢前砌80級石質台階。
文物遺存
白崇禧題寫的“忠烈永留”石碑雖然被鑿,但字跡隱約可見。48軍軍長
蘇祖馨的題聯:“負弩效前驅,碧血黃沙殉一死;遺骸正丘首,青山白骨共千秋”懸掛在忠烈祠兩側。
歷史文化
野寨中學
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建成當年,為保護陵園、傳承先烈精神,使英勇獻身的精神發揚光大,啟迪後人,范苑聲等人在陵園內創辦了一所學校,取名景忠中學,表示景仰忠烈之意。後因學校所在地為野寨鄉,更名為野寨中學。野寨中學也因此成為中國唯一一所因陵建校、以校護陵格局的中學。
176師
176師,前身是十九路軍,再前身是孫中山領導的粵軍第一軍第一師。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一二八事變”(又稱第一次淞滬抗戰)爆發後,十九路軍在蔣光湘、
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抗擊侵華日軍。半年後,淞滬停戰。十九路軍奉調福建,發動反對蔣介石的福建事變。編制撤銷後,餘部赴廣西,被
李宗仁、
白崇禧領導的桂系部隊收編,改為國民革命軍第48軍176師,
區壽年任師長,士兵以廣西人為主。
主要展覽
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博物館
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博物館收藏有30多位國民黨人士為學校和學校創建者的題贈。
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園
2023年,是野寨中學建校和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落成80周年,學校在公墓旁興建了“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園”。園內四周為面積近400平方米的反映中國人民浴血抗戰和176師抗戰經歷的大型浮雕,紀念園廣場中心位置為高達近5米的大型銅雕“團長在此”,刻畫了抗日英雄和英雄群體不怕犧牲、英勇殺敵的畫面。
歷史價值
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是抗戰期間建成最早、規模宏大的抗戰英烈集體墓葬之一,是反映正面戰場抗戰以及中國軍民堅持持久抗戰的重要歷史遺存,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是安徽統一戰線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保護措施
所獲榮譽
2020年9月1日,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
天柱山鎮野寨中學校園內的椅形山上。
交通信息
自駕:自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路程約9.4千米,用時約1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