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現象學方法的人文主義地理學空間體驗研究

重申現象學方法的人文主義地理學空間體驗研究

《重申現象學方法的人文主義地理學空間體驗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張驍鳴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申現象學方法的人文主義地理學空間體驗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驍鳴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本申請項目將以人文主義地理學對人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意義的關切為基本立場,展開一項主要基於現象學方法的對空間體驗的質性研究。 研究將引入呈現-溝通-生成框架來理解空間體驗問題,並分別從個體的空間體驗、主體間性的空間體驗、作為隱喻的空間體驗這三個層面來展開。在個體層面主要涉及初始體驗(感覺、知覺)與反思性體驗(如記憶、情感、想像);在主體間性層面主要分析在周圍世界、共同世界、前人世界三種空間背景下的空間體驗溝通問題;在隱喻層面主要研究社會-文化背景與人類的空間隱喻之間的互動生成機制。 研究意義和主要創新點包括:第一,提出呈現-溝通-生成的分析框架;第二,提出多模態文本和富文本這兩種資料蒐集方式,並綜合採用了意向性、具身化、主體間性這三種典型的現象學分析方法;第三,多元方法結合,即在調查階段發揮現象學方法的最大作用,也在觀點形成階段引入結構主義的符號分析和實證主義的可驗證性準則。

結題摘要

本研究基於對現象學方法路徑的考察,重審了人文主義地理學面向日常生活、突出對個體生命的關注與尊重的學術立場和實踐指向,完成了如下五個方面的專題性研究:第一,對核心概念的預備性研究(包括對空間、體驗、空間體驗等核心概念的研究);第二,對現象學方法的預備性研究;第三,對個體的空間體驗;第四,主體間性的空間體驗;第五,隱喻性的空間體驗研究。研究基本實現了如下三個方面的預期目標: 其一,增進地理學對空間體驗現象的理解。通過“呈現-溝通-生成”的空間體驗現象框架的梳理,系統探討了個體的空間體驗、主體間性的空間體驗、作為隱喻的空間體驗的存在方式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具體研究路徑; 其二,改進人文主義地理學現象方法框架。分析闡明了現象學體驗學說及其在面向生活世界的人文主義地理學語境中的套用可能性,特別是在隱喻性空間體驗的研究中,創新性地引入了皮爾士(C. S. Peirce)實用主義符號學方法作為隱喻性空間體驗的基本分析框架; 其三:通過空間體驗研究識別主體間溝通的有效途徑。通過對當前基於網際網路社交媒體為載體的空間體驗互動現象的研究,部分實現了對主體間現象的實體化、可觀察化,避免了傳統主體間性研究很多時候只能在觀念層面上進行分析的弊端。 作為一項套用基礎性研究,本課題在執行過程中注意了通過面向學術界同行的講座、會議、研討會等方式以及社會諮詢服務等項目推動學術發現的初步傳播。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