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郭沫若舊居

重慶郭沫若舊居

重慶郭沫若舊居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政治部第三廳和文化工作委員會舊址,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西永鎮香蕉園村(全家院子),舊居占地面積10190平方米,建築面積1566平方米,建築風格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結構,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頂。

基本介紹

郭沫若在重慶郭沫若在重慶

郭沫若於1938年12月抵渝,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0年,國民黨政府撤銷第三廳,另成立文化工作委員會,郭沫若任主任。抗戰時期,郭沫若在重慶領導文化界人士進行抗日宣傳工作,全家院子逐漸成為當時大批文藝界人士活動的重要陣地。被毛澤東高度讚賞並列為延安整風學習檔案的《甲申三百年祭》、《青銅時代》和《十批判書》就創作於此。在重慶期間郭沫若還完成了《屈原》、《虎符》、《高漸離》、《棠棣之花》、《孔雀膽》、《南冠草》等歷史劇的創作。1946年5月,郭沫若離開重慶。
2000年9月,郭沫若舊居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為直轄後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舊居修復工程正式啟動,6月30日舊居主體工程竣工,並於9月7日正式對外陳列開放。
抗戰時期,重慶是國民政府戰時首都、世界所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和國共第二次合作的重要地點。重慶天宮府和賴家橋全家院子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及其後的文化工作委員會(簡稱工會)所在地,是重慶進步文化人士經常聚會的地方。三廳和文工會是負責開展文化宣傳工作的機構,周恩來時任政治部副部長,郭沫若時任三廳廳長(文工會主任),陽翰笙任主任秘書,傅抱石為秘書。
三廳和文工會在中共南方局和周恩來的領導下,在國共合作的基礎上,利用這一合法機構,團結大後方文化界進步人士,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文學、戲劇、音樂、美術等各種活動,宣傳團結抗戰,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推動了大後方的抗戰救亡運動和****運動,帶來了文學藝術的空前繁榮,為新中國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院子院子
郭沫若(1892-1978),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著有詩歌集《女神》、《星空》,散文集《三葉草》。1938年12月27日,郭沫若來到重慶,先後擔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和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來同志的關懷下,他一直站在抗日救亡的前列,來賓國統區的進步文化人士開展抗日文化宣傳工作和反獨裁、爭****的鬥爭。從1939年到1946年5月的8年裡,郭沫若一直生活在位於沙坪壩區西永鎮香蕉園村的居所里,並在此完成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歷史劇的創作。
重慶郭沫若舊居簡介重慶郭沫若舊居簡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