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門長江大橋(重慶朝天門大橋)

朝天門長江大橋

重慶朝天門大橋一般指本詞條

朝天門長江大橋(Chaotianmen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國重慶市境內連線江北區南岸區的過江通道,位於長江水道之上,是重慶主城區向外輻射的東西向快速幹道,建成時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橋。

朝天門長江大橋始稱王家沱長江大橋,後曾被命名為紅岩長江大橋,於2004年2月改為現名。2004年12月,朝天門長江大橋動工興建。 2009年4月29日,大橋正式通車。

朝天門長江大橋西連江北區五里店,東接南岸區彈子石;線路全長1741米、主跨長552米;橋面上層為雙向6車道主幹道I級公路,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橋面下層為2條雙向軌道交通,並在兩側預留2個車道;大橋採用BT模式興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天門長江大橋
  • 外文名:Chaotianmen Yangtze River Bridge
  • 投用時間:2009年4月29日
  • 所屬地區:中國重慶市
  • 類型拱橋公軌兩用橋特大橋
  • 長度:1741米
  • 寬度:全寬36.5米、桁寬29米
  • 車道設定:上層:雙向6車道,下層:2車道
  • 軌道規模:2條雙向軌道交通
  • 途徑線路重慶軌道交通環線
  • 設計速度:汽車:60千米/小時
  • 起止位置:五里店立交、黃桷灣立交
  • 管理機構重慶市城市管理局
歷史沿革,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建設成果,科研成果,所創記錄,榮譽表彰,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朝天門長江大橋始稱王家沱長江大橋。
大橋通車時景象大橋通車時景象
1998年4月19日,時任葡萄牙總理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重慶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期間,中、葡、澳三方簽定了合作建設、經營重慶長江王家沱大橋等橋樑的最後協定書。
2003年9月22日,重慶市政府第15次常務會議審議了《重慶王家沱長江大橋和華村嘉陵江大橋主橋橋型方案》,會議原則同意王家沱長江大橋採用中承式鋼桁架拱橋方案。
2003年-2004年,重慶曾決定將規劃擬建的王家沱長江大橋命名為紅岩長江大橋。
2004年2月9日,重慶市政府常務會決定,將紅岩長江大橋更名為朝天門長江大橋。同年12月29日,朝天門長江大橋正式動工興建。
2008年1月25日,大橋主拱實現合龍;5月18日,大橋全橋實現合龍。
2009年4月29日下午5點,大橋正式通車。
2018年8月2日,重慶軌道交通環線(朝天門長江大橋段)實現短軌通。
2019年1月,大橋被中國建築業協會公布為“改革開放40年百項經典工程”。
朝天門長江大橋全景大圖朝天門長江大橋全景大圖

橋樑位置

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位於重慶朝天門(長江與嘉陵江交匯點)下游1.7千米的長江王家沱河段,西接江北區五里店立交,東接南岸區渝黔高速公路黃桷灣立交,是連線重慶市南岸和江北中央商務區的重要過江通道。
朝天門長江大橋位置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設計理念
大橋設計方案名為“城市之門”,規劃之初即被定位為江上城市之門,突出景觀效果;穿過這扇城市之門,可觀渝中半島景象。
大橋除橋墩外通體紅色,設計入水橋墩少,對江面景觀破壞小,而且把解放碑和朝天門這兩張城市名片也融為一體。船近重慶城,穿過由“解放碑”橋墩和大橋橋面構成的“城市之門”,可見渝中半島
此外,大橋的兩個主墩原計畫被設計成解放碑的樣子,一剖兩半,分成四個柱子,托起大橋。橋墩上原計畫設計有觀景台,用於觀賞朝天門兩江匯流和山城夜景。
  • 結構布局
考慮通航孔雙向通航條件,大橋採用三跨連續鋼桁系桿拱橋,中間主跨通航,兩側邊跨不通航;主梁採用兩片主桁,兩側邊跨為變高度桁梁,中跨為鋼桁系桿拱。上層系桿採用“H”形斷面,下層系桿採用
主橋為“王”形斷面+輔助系索的組合結構,鋼結構系桿端部與拱肋下弦節點相連線,下層輔助系索錨固於系桿端節點處。設定輔助系索的目的在於降低下層鋼結構系桿桿力,使桿件設計尺寸及板厚控制在適當範圍之內,減少用鋼量。
朝天門長江大橋(由南至北)朝天門長江大橋(由南至北)

設計參數

朝天門長江大橋大橋包括主橋和南、北兩側引橋。全長1741米,其中主橋長932米,採用(190+552+190)米的中承式連續鋼桁系桿拱橋。北引橋長314米,南引橋長495米,均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
朝天門大橋橋面朝天門大橋橋面
大橋為雙層橋面布置,上層橋面桁內為城市主幹道雙向6車道,寬26米,主桁外兩側各設寬2.5米的人行道,橋面全寬36.5米。下層橋面中間為雙線城市軌道交通,線間距4.2米,兩側為寬7米的車行道。
橋面公路道路等級為主幹道I級;設計行車速度為60千米/小時;車道布置為上層橋面雙向6車道,下層橋面雙向2車道;道路淨空高度≥5米;一個車道寬度為3.75米;人行道寬度為2×2.5米;軌道交通標準為雙向軌道交通,線間距4.2米;設計行車速度為80~100千米/小時;軌道交通限界為淨寬≥9.2米,軌頂以上淨高≥6.5米;設計基準年限為100年。
主要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
城市主幹道I級
設計速度
主橋:60千米/小時
荷載標準
公路-Ⅰ級 8車道;軌道交通荷載採用B型車,最大軸重140千牛/平方米;人群荷載3.5千牛/平方米
停車試距
主橋:40米;匝道:30米
道路縱坡
主橋最大6%,匝道最大7%
限界高度
4.5米
抗震等級
VI度;設防烈度:VII烈度
參考資料

建設成果

科研成果

  • 科技創新與新技術套用
1.提出了552米跨多肋飛燕式鋼桁無推力拱結構體系。
2.研製145000kN抗震球形支座,是世界同類橋型中承載力最大的球形支座。
3.首次採用實際施工位置計算的精細化有限元仿真分析,對施工全過程進行非線性分析。設計對節點關鍵桿件進行精細化建模分析,對工程關鍵工序建立預判機制。
4.首次利用地震台激勵分析大橋結構動力特性、模擬地震試驗和抗震性能分析;首次對公軌兩用特大鋼桁拱橋進行車橋耦合振動分析。
5.首次制定了鋼桁拱橋特殊構造節點疲勞試驗研究方法,提出其節點疲勞破壞歷程。
6.成功研製21000kN·m中國國內最大拱上爬行架梁起重機;採用切線拼裝取代傳統的折線拼裝;首次實現主拱與剛性系桿無應力合龍;採用17000kN/束鋼絞線斜拉扣索單根索力張拉一次到位及均勻性控制技術。
7.研製了鋼橋超低碳貝氏體Q420qD焊接工藝、超長超大變截面構件及特大整體節點鋼拱座製造工藝;開發了試拼裝精度控制系統。
8.採用岩瀝青複合改性瀝青,提高了鋼橋面鋪築性能和質量。
9.大跨徑鋼桁拱橋懸臂大噸位鋼絞線扣鎖安裝施工、超高雙層箱梁現澆裝配式支架施工獲得2009年度公路工程工法。
10.中跨276米大懸臂無應力合龍中,防傾覆保穩定、結構內力及施工中桁拱體系轉換、拱上起重機等是本橋建設的亮點。
朝天門長江大橋夜景朝天門長江大橋夜景

所創記錄

截至2018年12月,大橋創造了兩項世界第一:第一項是主跨552米為世界已建成的跨度最大的拱橋;第二項是主橋中支點支座採用了145000kN的球型抗震支座,是已建成世界同類橋型承載力最大的球型支座。

榮譽表彰

技術(項目)名稱
所獲獎項
頒發單位
朝天門長江大橋
“改革開放40年百項經典工程”
中國建築業協會
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價值意義

朝天門長江大橋科技創新與新技術套用有關研究成果對促進中國橋樑的建設技術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社會效益巨大。(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評)
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對於完善主城區交通路網,改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新華社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