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四千萬方公共租賃住房用地保障研究

《重慶市四千萬方公共租賃住房用地保障研究》是由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勘測規劃院、重慶市公共租賃房管理局、重慶工商大學、重慶欣榮土地房屋勘測技術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邱道持、郭唐勇、張孝成、鄭財貴、邱繼勤、牛德利、白佳飛、曹蕾、鐘菲、肖林彬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四千萬方公共租賃住房用地保障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勘測規劃院,重慶市公共租賃房管理局,重慶工商大學,重慶欣榮土地房屋勘測技術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邱道持,郭唐勇,張孝成,鄭財貴,邱繼勤,牛德利,白佳飛,曹蕾,鐘菲,肖林彬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40060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4-2-49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一、立項背景。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其中公共租賃住房是建設重點。重慶市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計畫建設4000萬平方米,80萬套公共租賃住房。短時間、大規模建設公共租賃住房對土地供應造成巨大的挑戰,如何保障土地供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科學安排土地空間布局和供應時序,是現實的科學問題。研究團隊依託科技項目《重慶市保障性住房規劃編制技術研究》、《重慶市公共租賃住房發展“十二五”規劃》、《重慶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十二五”規劃》、《重慶市保障性住房發展“十二五”規劃》、2010-2013年曆年《重慶市土地供應計畫》、《重慶市保障性住房創新發展》對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用地保障的理論及實踐問題進行了科學探討,並對空間選址、供地時序、用地融資等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對保障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起到重大科技支撐作用。 二、研究目標。通過解讀公共租賃住房建設供地政策,揭示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用地的特徵,解決公共租賃住房用地的需求強度,用地選址、供地時序的關鍵技術,建立公共租賃住房供地、用地技術體系,協調解決公共租賃住房與商品住房的土地供應結構,配套基於技術體系的用地保障機制,以保證公共租賃住房用地的有效供應。 三、主要創新成果。一是首次提出了基於生態足跡的用地需求分析技術。將生態足跡理論引入公共租賃住房用地供需分析,確定用地有效需求。二是構建了“公眾調研-因素分析-GIS建模-經濟分析-選址儲備”的保障性住房空間選址技術。三是依據系統性、可測性和科學性原則,提出了公共租賃住房供地時序的影響因素、指標量化方法及優先度計算方法。四是設計了依靠國資、土地規劃和土地儲備的有機結合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土地資金保障機制 四、套用情況。提出的公共租賃住房用地需求預測、選址方法、供地時序與用地保障機制已在編制的《重慶市公共租賃住房發展“十二五”規劃》、《重慶市保障性住房發展“十二五”規劃》、《重慶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十二五”規劃》、2010-2013年曆年《重慶市土地供應計畫》中的用地篇章得到切實有效的套用。 五、社會經濟效益。一是為重慶市公共租賃住房的用地規劃提供的理論和技術支撐,提高了用地效率與準確度,引導公共租賃住房的供地數量、區位、時序,從源頭上降低用地風險。根據研究提出的供地時序與用地保障機制,已累計保障4169萬平方米,74.74萬套公共租賃住房的建設用地,合計規模達到1737公頃。二是科學合理的用地選址和供地時序,最大程度上實現了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有所居”,穩定了房地產市場預期。截止2012年12月,重慶市通過公共租賃住房35.6萬戶,增加住房市場的供應量,房地產供需格局產生根本性的改變,削弱房價過快上漲的基礎。三是提出的依靠國資、土地規劃和土地儲備的有機結合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土地資金保障機制,解決了西南欠發達地區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部分融資困境。四是提高了用地效率與準確度,從源頭上降低了公共租賃住房的空置率,避免了公共資源浪費,避免浪費資金達30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