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同伴服務模式的社區干預研究

《重性精神疾病同伴服務模式的社區干預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馬寧擔任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性精神疾病同伴服務模式的社區干預研究
  • 項目負責人:馬寧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採用定性和定量結合的對照研究方法(包括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和研究組干預前後自身比較),進行重性精神疾病同伴服務模式的社區干預研究。研究組給予為期2年的常規服務加同伴服務,對照組進行為期2年的常規服務。運用倍差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分析同伴服務的效果和社會效益,驗證同伴服務能夠增加患者臨床穩定性、降低再入院次數、提高其獨立生活功能,減少患者家屬照顧時間,提高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度以及患者、家屬、專業人員和社區對同伴服務的接受度,最終形成一種較少依賴專業人員、能夠在經濟狀況等各種條件不同的地區廣泛推廣的社區服務模式。據此闡明康復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成為精神衛生服務提供者的可能性,以及由其為主導的社區同伴服務模式在中國的可建立性和可行性,為在社區層面建立精神疾病復原的路徑和模式提供參考,同時為中國精神衛生服務體系的發展提供一點思路。

結題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康復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成為精神衛生服務提供者的可能性,從而形成一種能夠廣泛推廣的新型有效的社區服務模式。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採用定性和定量結合的對照研究方法(包括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和研究組干預前後自身比較),進行重性精神疾病同伴服務模式的社區干預研究。為研究組提供常規服務加同伴服務,對照組接受常規服務。同伴服務由經醫生評估篩選,並經過系統培訓和督導的康復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分別對同伴組、研究組、對照組和家屬組進行基線評估和服務開展1.5年後的評估。結果顯示,服務開展1.5年後,同伴組和研究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提高,再住院次數降低;研究組患者家屬照顧患者所花費時間減少,表明患者的獨立生活功能有所提高;社區重性精神疾病同伴服務被患者和家屬高度接受,同伴的自身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所提高,研究組患者的社交能力、情緒改善、情感支持、歸屬感等方面均有所改善,尤其在社交能力方面提高較顯著。對照組基線時的生活滿意度量表、自尊量表和PSP量表評分均稍高於研究組,但差異均無顯著性;同伴支持服務開展1.5年時再次評估,除對照組自尊量表評分稍有下降外,兩組各量表評分均提高,但兩組之間比較,以及各組基線與1.5年之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研究結果表明由重性精神疾病康復患者為主導的社區重性精神疾病同伴服務模式在中國具有可建立性和可行性,並且具有精神衛生服務效果和社會效益,可為社區層面建立精神疾病復元的路徑和模式提供參考,並為中國精神衛生服務體系的發展提供借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