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轉道

釋轉道(1872~1943年)法諱海青,俗姓黃。晉江安海桐林村人。生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一月。父黃依汲,母呂氏,世業農。父母皆崇信佛教,生子6人,轉道居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釋轉道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72年
  • 逝世日期:1943年
  • 職業:和尚
  • 出生地:晉江安海桐林村
  • 法諱:海清
人物信息,禮佛歷程,

人物信息

轉道13歲往南安仙跡岩當"飯頭"。18歲懇求雙親允其出家。19歲往漳州南山寺拜喜修和尚為師,正式剃度。20歲於泉州崇福寺依佛學和尚受具足戒。22歲發願雲遊大江南北參拜名師,先往江蘇鎮江金山寺參謁隱儒和尚學禪,住掛3年。又往揚州高□寺參禪,結識禪宗大師虛雲和尚,同參多年。又與高僧圓瑛、會泉等侍教於天童寺通智和尚,在天童寺潛修7年,足不下山,終日結制清修。

禮佛歷程

光緒三十年(1904年)春,轉道發願朝拜國內四大名山,先至浙江寧波阿育王寺拜舍利塔,旋赴五台山朝禮。此後,歷終南、峨嵋、九華、普陀諸名山。中間3次朝拜五台山,20多次上普陀山,後返廈門,住錫禾山金雞亭普光寺年余,奉父母遺骸葬漳州萬松關側瑞竹岩,於瑞竹岩靜修多年。
宣統元年(1909年),廈門南普陀寺住持、師叔喜參和尚閉關守靜,請他代理住持。代理期間擘劃董建南普陀寺放生池,後退居養真宮。
宣統三年,虛雲和尚從雲南雞足山來廈門,欲往北京申請藏經回雲南供奉,要求轉道偕行襄助。當時申請藏經須經清政府內務部奏準,手續繁雜,轉道為之多方奔走,後來得到一位與轉道在金山相識的姓李內監的幫助,才得到解決。虛雲和尚感念轉道的竭誠幫助,特為轉道在雞足山開傳戒大法會,以為酬答。
民國2年(1913年)廈門南普陀設立"僧伽學院",因缺乏經費,眾推轉道赴南洋募化。轉道到新加坡不久即與轉岸、瑞等二僧侶同建新加坡普陀寺,後來兼主天福宮。
轉道熟諳醫術,對小兒科尤為精通,乃於天福宮開業行醫,人稱為"兒科活佛"。他的行醫意在度眾,凡貧民求醫,不僅免費優待,還要贈金施藥,因此皈信士女甚多。轉道自奉儉樸,所有積余,大部分捐施國內各大佛寺或慈善機構。
1921年,轉道在新加坡光明山興建南洋第一座十方大叢林普覺寺。越年,普覺寺落成,乃請寧波天童寺住持圓瑛法師至寺開講《大乘起信論》,盛況空前。其間,轉道和圓瑛、轉物等發願重興泉州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為閩南著名古剎,歲久失修,殿宇多有破損。民國13年,轉道約圓瑛和轉物同返泉州,擘劃修葺開元寺。轉道把歷年積蓄數萬元作為修葺大殿和戒壇的基金,後得到菲律賓歸僑黃秀烺、印尼富僑黃奕住等捐施巨款,修葺東西塔;黃仲訓、黃念憶捐資修理法堂和大山門,千年古剎煥然一新。開元寺全面修葺後,轉道把從印度迎回的佛陀舍利7顆安放在仁壽塔(西塔)上。是年11月,轉道在開元寺戒壇傳授三壇大戒,受戒佛教徒756人,加上數百人的護戒僧俗,形成1000人的大法會,為開元寺300多年來僅見的佛教盛會。其後,轉道與圓瑛倡辦開元慈兒院,收養社會上無依的孤兒,給予教養就學習藝。
轉道在興修開元寺期間,經常往來南洋各地募款。開元寺建成後,募資修葺漳州南山寺,創辦南山佛化學校,免費招生入學。
1928年,新加坡組織中華佛教會,公推轉道為首屆會長,以後蟬聯兩任。1929年,世界佛教大會在緬甸召開,轉道被推為新加坡佛教代表出席大會,得以再度朝拜仰光大金塔。民國20年,北京佛教青年會張宗載、寧道蘊赴新加坡弘教,得到轉道的大力支持,出版發行《覺華佛學》。後來轉道的徒弟寂英在柔佛新山創辦轉道學園,並發行《佛教與佛學》刊物。1934年,轉道與李俊承、邱菽園、莊篤明等居士發起組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1938年與陳景祿居士創辦英文佛教會。這些佛教團體組織,都推轉道為導師,對新加坡的宏揚佛法,開展佛學研究發揮很大的作用,轉道也被國外佛教界譽為"當代高僧"、"法界人傑"。
1943年11月18日,轉道於新加坡普陀寺圓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