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玉行》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寫了封建官府驅逼勞動人民在極其艱險的條件下采玉,以及這一殘酷壓迫所帶給家人的悽慘和悲苦。官吏如此暴虐,人民這樣遭難,只不過為了開採溪中碧玉, 以供皇宮內苑享樂生活的需要,這就反映出了封建統治者的荒淫和腐朽。此詩抒寫形象生動,真切感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采玉行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韋應物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采玉行
官府征白丁1,言采藍溪玉。
絕嶺夜無家2,深榛雨中宿3。
獨婦餉糧還4,哀哀舍南哭。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白丁:原指未編入軍籍的丁壯或沒有功名的人士,此泛指一般平民。
2.絕嶺:猶言深無人煙的山嶺。
3.榛(zhēn):一種有刺的小灌木。此泛指雜木橫生的叢林。宿:住宿,露宿。
4.餉:饋贈,此當送(糧)講。
白話譯文
官府說要開採藍田的玉石,就徵調老百姓前去服役。
陡峭的山嶺下沒有人家,雨天的夜晚只有在雜樹林中住宿。
給丈夫送飯的婦女因為找不到丈夫,只好獨自回家,哀傷地哭泣。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未知。唐代重玉,上層貴族階級生活奢靡,需求量極大。除朝廷遣人從安西、于闐等外地求玉之外,官府還在產玉地區藍田一帶徵丁采玉。采玉往往要攀絕嶺,入深水,玉工艱險備嘗而死者相繼。韋應物有感於此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李賀的《老夫采玉歌》開頭便說:“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一個“須”字,表現了統治者對玉質的苛求,除了“水碧”,別的玉概不合格;也表現了他們要美玉只不過是為了滿足淫慾的醜惡目的。而韋應物這首詩,一開頭便說“官府征白丁,言采藍溪玉。”“官府”二字,說明這是無償徵用,徵用的平民不會供給任何報酬;而且指定和限制開採的是“藍溪玉”,即藍田山深溪之“水碧”。
官府只管要質地最好的藍溪“水碧”,但對玉工的食宿和生命是全然不問的。李賀《老夫采玉歌》中的“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夜雨岡頭食榛子,杜鵑口血老夫淚”正好與這首詩“絕嶺夜無家,深榛雨中宿”相互參讀。玉工們辛苦勞作了一天,卻饑寒交迫,無處安身,只能撿野榛充飢,冒山雨露宿。
詩的最後說:“獨婦餉糧還,哀哀舍南哭。”即送飯。這兩句說,孤獨的妻子送飯回來,悲悲切切地在舍南的田園中痛哭。妻子送飯而歸,還要“舍南哭”,詩沒有明說。但聯繫上下文來看,大概有四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妻子前來送飯,看到丈夫“絕嶺夜無家,深榛雨中宿”的非人生活和凍餓之軀,因為疼惜而哭。第二,詩言“獨婦”可知其家中再無男子和勞力;田園荒蕪,無力為耕,收成無望,為將來的生活沒有著落而哭。第三,儘管如今還能“餉糧”,今後難以為炊。丈夫從事那樣艱辛危險的勞動,再加上食難果腹,山頭露宿,豈不將凍餒而死;如若夫死,妻何以堪;瞻前顧後,不寒而慄,叫她不能不哭。第四,餉糧時強忍悲淚,不敢言明家中之苦,以免再增役夫之悲痛;而今餉糧而還,萬般苦楚而又無處可訴,她也就只能“哀哀舍南哭”了。
這首《采玉行》,簡短樸實,且完全站在玉工的角度為其申冤鳴恨,表現出濃厚的憫農情緒,故而為人所稱道。
名家點評
宋代詞人劉辰翁《韋孟全集》:韋柳本色語。
清代詩人沈德潛《唐詩別裁》:苦語卻以簡出之。
作者簡介
韋應物(737—792或793年),京兆長安人。年青時曾為唐玄宗的侍衛。後一度在太學讀書。代宗時為洛陽丞,至長安任京兆府功曹,出為鄂縣令、櫟陽令,以疾辭官,閒居長安。德宗建中二年(781年 ),除尚書比部員外郎。建中四年,出為滁州刺史,次年罷任。下年秋,為江州刺史。貞元三年(787年),入朝為左司郎中。次年出為蘇州刺史,罷任後卒於蘇州, 約當貞元七、八年(791、792年)間。韋應物詩有反映民間疾苦的作品,但更多的是山水田園之作。詩入王、孟一路,風格清淡,長於五言。有《韋蘇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