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桂花白酒,創釀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由王四酒家創始人王祖康自釀而成。“王四酒家”的店名有兩個含義:其一為酒家創始人王祖康在兄弟間排行第四;其二清末翰林黃謙齋以“王四酒家”周邊環境與
杜甫的詩句“王四娘家花滿溪”所描述的情景十分相似,故提議取名“王四”。桂花酒是“王四酒家”的招牌酒。桂花酒香甜醇厚,是該店的一大特色,主要是用料與釀製工藝與眾不同。其一,主要原料是常熟當地新登場的上等糯米,開壇之日恰好菜花黃時,故鄉間稱為“菜花黃”。其二,雖然王四酒家附近有井有河,可王祖康卻捨近求遠,到距店約一里地的楊樹澗去擔水。楊樹澗的水源在虞山
聯珠洞,是上等優質泉水。適到楊樹澗乾涸時,則到更遠一些的“舜過井”去擔運。用這種泉水釀出的酒,飲過之後,會使人產生甘醇的味感,該店的桂花白酒被人們讚不絕口,與這種水質大有關係。其三,桂花酒所用之鮮桂花,則是選用虞山北麓山民種的比一般桂花花期遲一星期左右開放的“青花”,香氣濃郁而又文雅,提煉成桂花原露後芬芳撲鼻,是上等的酒香料。
據史料記載,清代名臣
翁同龢,晚年罷官回常熟後,經常去王四酒家品嘗王四自釀的桂花酒,並即興題聯:“帶徑鋤綠野,留露釀黃花。”聯中所說黃花,就是王四的傳世名酒——桂花白酒。後來,像
宋慶齡、
宋美齡等要人以及
易君左、
趙石、
鄧散木、裴肯堂等文人都曾在王四品嘗過桂花酒或給王四留下了墨寶,桂花酒也隨著王四酒家的名聲弘揚四海。
工藝特徵
米酒經過三、四個盛夏嚴冬的貯存,酒的暴烈之性已大大消失,酒性趨於溫和,而又有一定後勁,飲後不覺口燥,而且留香滿口。釀成的桂花酒,色呈琥珀晶瑩,酒質味甜香醇,品質優,酒度低,上口帶桂花香,微甜。王四桂花酒不僅是常熟人民家喻戶曉的送禮佳品,更是常熟人民愛喝的好酒。它香而不濁,意境幽深,口感甘醇芬芳,老少皆宜,帶有濃厚的常熟風味。
工藝流程
王四桂花酒釀製工藝獨特、製法科學、用料精細、工序複雜、原材料全部取自本土。其精選常熟上等糯米,集秋後虞山北麓山民種植的晚桂花——“青花”,以及虞山楊樹澗優質山泉水,從浸米、蒸飯、拌藥、兌水、壓榨、蒸甏、煎酒、灌甏到封泥自成一體,逐漸形成了前店後坊獨特的民間釀酒工藝。所釀之酒,一般要陳伏三年以上才上堂供飲。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桂花酒作為常熟“王四酒家”的招牌酒,通過父傳子、兄傳弟、家族相傳、師徒相傳已有百餘年的歷史。王四桂花酒的發展起起伏伏,有一個時期甚至幾乎匿跡銷聲。直到後來,常熟市飲食服務總公司經過考證投產,終於使常熟的這一地方特色重顯風姿,市場供應更是不斷走俏。如今,王四桂花酒依然秉承傳統的釀造工藝,但在此基礎上引進了現代科技元素,適度地改進了配方和工藝,從而生產出更保健、更符合食品衛生以及當代人口感的酒。
傳承人物
時書芳,蘇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承項目“蘇派釀酒技藝(王四桂花酒)”;常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五批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王四酒家桂花酒製作技藝”。
保護措施
為了保護和延續傳統技藝,王四酒家在塔弄、工廠、沙家浜開辦了多個研學基地,常常會有小朋友來體驗。傳承人多次參與展銷會上台展演,也多次參與央視、湖南衛視、東方衛視等節目錄製,將王四桂花酒推向了全國各地。
“釀造酒釀造技藝(王四桂花酒釀造技藝)”保護單位:常熟市飲食服務總公司。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08年,在徐州舉行的江蘇省農業國際合作洽談會上,王四食品有限公司的桂花酒參展。
榮譽表彰
2015年,由
江蘇新合作常客隆連鎖超市有限公司推出的“常熟八珍”獲得2015“蘇州有禮”旅遊商品大賽(實物類)金獎,主要包括叫化雞、桂花酒、鴨血糯、松樹蕈、虞山綠茶、桂花栗子、飯粢糕及沙家浜青魚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