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醫微知著
- 作者:高解春
- ISBN:978-7-5154-0149-2
- 頁數:196頁
- 定價:45.00平裝
-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7月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作者簡介:,閱讀價值:,圖書前言:,作者自序:,圖書目錄:,
基本信息:
面對風起雲湧的醫改,已在醫療領域躬耕30餘年的高解春,自2006年開始向業內媒體供稿或撰寫部落格,闡述他的醫改觀點。所以,這是一本開放暢談醫改、醫管和醫事的文字彙編。不過與眾不同的是,作者沒有滿腹牢騷地去消極批判,也沒有光憑提高聲音分貝去空洞吶喊,而是沿著各種事實或現象基於國情理性思考,釐清改革誤區並提供解決路徑。
更可貴的在於,他變換多種角度,有的是直陳醫改己見,有的是根據熱點時事以小見大評說醫改,有的是考察國外醫療歸納出值得中國借鑑之處,有的是回味自己過往經歷而談感悟。這也構成本書的四個篇章。歸納而言,這是一本結合時事以小見大談論醫改、醫院管理和醫事的讀物。
作者簡介:
高解春,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1957年4月生於上海,自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後,歷任小兒外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教授和博士生導師。1993年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曾任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復旦大學醫學科研處處長,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2004年獲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優秀醫院院長”稱號。至今已堅持多年撰寫部落格和個人網站,持續跟網友分享自己的醫事、醫管和醫改見解。
閱讀價值:
從內容上講,相比純粹立足巨觀探討醫改的作品,本書著眼醫療領域的具體事情,由點到面談論醫改,因為感同身受而拉近醫療從業者與醫改的心理距離,易於非醫改政策制定者的院長和普通醫務工作者真正理解醫改的必要性,以及懂得如何著手自己力所能及的改革。
從形式上講,所有文章短小精悍,每篇一個主題,避免讀者產生閱讀鴻篇巨製那樣的枯燥乏味之感。再說表達式,一是作者醫科出身,文字卻行雲流水,起承轉合盡在掌握;二是他身在充斥“客套”的官場,言語卻酣暢淋漓;三是闡述觀點通透明白,且直擊本質。
事實上,作者的文字也贏得了眾多網友的叫好。從其部落格的點擊率和火熱跟帖來看,他無疑充當了所評述事件的“意見領袖”。時過境遷再看這些評論,依然能感受到作者既是“妙筆”,也是“辣筆”,論述觀點講求事實與論據,在敏銳洞察力的背後,是一個充滿悟性的獨立思想者。
圖書前言:
讀者一般不愛閱讀前言,但這仍抵擋不住我要在正文前嘮叨幾句的衝動。因為編輯文稿過程中油然而生的驚嘆,相信具有說與人聽的價值。既然自己是這本書的第一位讀者,就以讀者視角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述說。
第一,這是一本什麼書?眾所周知,醫改是近幾年國家的一項要事,新醫改方案問世前後,國家持續向民眾集思廣益。面對此大背景,已在醫療領域躬耕30餘年的作者,自2006年開始向業內媒體供稿或撰寫部落格,闡述他的醫改觀點。所以,這是一本開放暢談醫改、醫管和醫事的文字彙編。
不過,與眾不同的是,作者沒有滿腹牢騷地去消極批判,也沒有光憑提高聲音分貝去空洞吶喊,而是沿著各種事實或現象,基於國情理性思考,釐清改革誤區並提供解決路徑。
更可貴之處在於,他變換多種角度,有的是直接陳述醫改事項的己見,有的是根據熱點時事以小見大評說醫改,有的是考察國外醫療後歸納出值得中國借鑑之處,有的是回味自己過往經歷而談感悟。這也構成本書的四個篇章。
第二,這本書有何價值?從內容上講,相比純粹巨觀探討醫改的作品,本書立足醫療領域的具體事情,由點到面談論醫改,因為感同身受而拉近醫療從業者與醫改的心理距離,便於非醫改政策制定者的院長和普通醫務工作者真正理解醫改的必要性,以及懂得如何著手自己力所能及的改革。
從形式上講,所有文章短小精悍,每篇一個主題,避免讀者產生閱讀鴻篇巨製那樣的枯燥乏味之感。再說說作者的表達方式,這也是編者深感驚嘆之處。剛剛翻閱到一半書稿,編者就產生三個“驚嘆號”:一是作者醫科出身,文字卻如行雲流水,起承轉合盡在掌握;
二是他身在充斥“客套”的官場,言語卻酣暢淋漓;三是闡述觀點通透明白,且直擊本質。事實上,作者的文字也贏得了眾多網友的叫好。從其部落格的點擊率和火熱跟帖來看,他無疑充當了所評述事件的“意見領袖”。時過境遷,再看這些評論,依然能感受到作者既是“妙筆”,也是“辣筆”,論述觀點講求事實與論據,在敏銳洞察力的背後,是一個充滿悟性的獨立思想者。正是因為編者偶遇上述種種始料未及的信息,於是“我要好好編輯此書”的激情被迅速點燃。
首先想到給部分文章配圖,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豐富表達;其次,給時事評論加注事實背景,易於讀者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再後來又驚喜地發現另外一個富礦——作者發表在部落格中的文章,每篇後面都有10則以上的網友跟帖,此中不乏精彩之言,因而決定摘選一些附在文後。
值得一提的是,所選跟帖系原貌照搬,編輯過程中僅作字詞校誤。而且,沒有刻意選擇贊同的聲音,而是儘量保持百花齊放,延續網路世界自由發聲的氛圍。所以,最終被採用的跟帖,贊同作者觀點者有之,與作者討論者亦有不少。更重要的是,對於這些,作者並未提出任何異議。後來此書的策劃人又提出一項建議——給部分文章配漫畫。眾所周知,媒體向來愛好給優秀的時評添排漫畫,這樣能讓讀者更加感到意味深長。
還有一事需要告訴讀者,因為該書的文章是作者先後花六年時間撰寫而成,為了讓讀者儘快閱讀到新近作品,因此每個部分的文章均按時序倒列,越新的文章越靠前。每篇文章後緊跟著撰寫時間,旨在方便讀者檢索關聯信息——這是作者的授意。遇到如此細心的作者,也使編者感到驚嘆。
最後還要說明一點,考慮到出版物的用詞用句比網路文章規範,因此作者將收錄進書的部落格文章作了些許修改。當然,修改局限於“些許”層面,只為儘量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
忍不住再次欣慰結識一位獨立思考的作者,偶遇一疊值得細細品味的書稿!
作者自序:
離開青燈黃卷的書案,輕輕推開書房窗戶,盛夏晨曦的習習涼風柔拂面頰,疲感頓消。剛剛合上的稿件,是自己過去六年間撰寫的70篇醫改、醫管和醫事評論雜記。看著即將彙編成書的文字,思緒萬千。
遙想2006年12月,我率領上海醫院管理培訓團在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接受醫院管理培訓後的結業典禮上,與當年美國總統共和黨候選人、麻省州長羅姆尼的副手,一位衛生管理博士並分管衛生福利的女州長赫利對話。我驚訝地發現,同樣的看病難和看病貴,同樣的醫患矛盾,美國官員卻把這一切都歸結於醫藥衛生制度,由政府包攬所有責任。體制機制改革也理所當然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聯想我國當時由“中國醫改總體不成功”引發的爭論中,醫院和醫生成為眾矢之的,甚至有官員妄言“中國看病難和看病貴的癥結是醫生的欲望無窮大”。彼此在認識、立場上出現如此巨大的差異,令我深思頗多。
正是看到大洋彼岸一個衛生管理專業出身的女州長,以自己衛生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在麻省演繹了一場令人矚目的全民醫保改革,為日後歐巴馬醫改方案做出精彩的鋪墊。這一切,讓我萌生以醫院管理者角度去剖析中國醫改本質和目標的責任感;產生以醫者的良知去直擊醫事焦點、正視矛盾、呼喚真情的衝動。一連串的想法最後落於筆耕,旨在用激情吶喊,喚醒人們對重建良好醫療環境和醫患關係的信念和希望。自此,我接二連三的觀點以“醫改漫談”、“醫管手記”、“醫事焦點”、“訪問隨感”等多種形式發表在《中國醫院院長》、《中國衛生》、《健康報》等行業報刊上,有的也放在我的部落格和個人網站裡。
2011年的冬天,我和我們復旦醫院管理研究所的幾個副所長與本書的策劃、編輯在廣州相遇,談及目前幾本有關醫改和醫院管理的專著,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學院教授撰寫的教科書或學術論文集,雖然學術性很強,但缺乏醫院管理實證,也較少涉及醫藥和醫院管理熱點時事;另一類是業外人士撰寫的報告文學式專著,多以羅列現象、揭露黑幕為主題,難免有譁眾取寵之嫌,有的甚至扭曲事實。當時大家相對更加譴責後者,因為這些文字貌似真理真情,但常常有悖於衛生規律;他們打著民生和公平的旗幟,勾畫的卻是一個不符合中國國情和很難實現的烏托邦宏圖。
於是,大家提議我將近年來撰寫的評論手記編輯出版,以正視聽。正因為這樣,也才有了這70篇稿件的匯集。“醫微知著”取常用成語“以微知著”的諧音,寓意從醫事、醫改的細微之處,開放思考醫療衛生髮展的趨勢和路徑。事實上,我思考醫改醫事的軌跡,反映的也是一個醫院管理者的心路。
重溫這六年來自己對醫改的憧憬、焦慮、探索和展望,再次放眼世界、縱觀古今,發現即便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再艱難,只要正確把握醫療衛生髮展規律,仍然可以開闢出一條令人充滿希望的航道。
圖書目錄:
第一篇 醫改漫談
醫療資源整合的“瓶頸”與方向 / 002
管辦分開要略 / 005
國情呼喚廣覆蓋與多層次 / 008
釐清醫院運行機制改革之關鍵 / 011
醫藥價格應保證基本需求和體現服務價值 / 014
衛生法律法規體系亟待完善 / 018
回眸六論醫改 / 022
公立醫院改革重在調整補償機制 / 025
醫改的關鍵是政府轉變角色 / 028
謹防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拘泥於形式 / 031
洞悉上海醫院管理改革 / 034
盤點申康管院要略 / 038
縱論醫院產權屬性與分類管理 / 041
第二篇 焦點直擊
“藥品團購”如何做? / 050
春運購票與預約掛號 / 054
子長啟迪公立醫院公益路 / 056
蕪湖“藥房重返”折射什麼? / 058
急診分級的意義與要素 / 060
拷問“八毛門”背後的責任與良知 / 063
務實科學的管理勝於承諾 / 066
取消“點名掛號”動了誰的乳酪? / 069
一份調研報告引發波瀾的背後 / 072
勿妄解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 075
獲得處方點評理想結果的關鍵 / 078
職業化院長體制探路 / 080
點評《醫院評價標準》 / 082
政府回購隱含的失誤與迷茫 / 086
“林妹妹”死後遭遇非議的聯想 / 090
白衣天使被妖魔化的罪與罰 / 093
較真說說醫生的欲望 / 096
第三篇 他山之石
俄羅斯滯緩的醫療體制改革
任重道遠 / 100
日內瓦醫療保障和多元化醫療服務體系 / 102
紐西蘭醫療啟示中國醫改 / 105
澳大利亞的醫院專業化管理 / 107
異國他鄉共話醫改 / 110
加拿大醫療啟示錄 / 113
希臘高端醫療集團運營借鑑 / 116
法國醫療體系之悟 / 118
芬蘭的醫療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 / 121
再感醫院管理任重道遠 / 124
香港醫療補償分配機制引深思 / 126
美國醫改難題攻略 / 128
坦誠交流換來感悟 / 130
匈牙利醫療尋路 / 133
反思與願望 / 135
第四篇 醫管心路
艱難的圓夢征途 / 138
金秋回眸風雨路 / 140
憧憬21世紀華人健康事業 / 142
老師的欣慰 / 144
管理者的願景激勵 / 146
縱論“時間管理” / 149
職業、事業與管理 / 153
話說“管理創新” / 155
談演講 / 158
醫生的風險與責任 / 160
喚醒你的愛好 / 162
震後都江堰感悟 / 164
師樂 / 167
充實並感動著 / 170
有感眾志成城 / 172
了不起的隨和 / 174
換位思考和體驗 / 176
領導的仁和忍 / 178
別丟了激情 / 180
納悶 / 182
醫生的欣慰 / 184
不惑歲月的徹悟 / 186
寬容個性 / 189
醫患能否多點互動? / 191
別了,我永遠的汾陽園 /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