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新技術轉化套用模型構建及實證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陳英耀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醫學新技術轉化套用模型構建及實證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英耀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醫學技術作為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與基礎性工具,面臨著兩次衛生革命的挑戰。越來越多醫學新技術的臨床套用,彰顯了科技進步給人類健康水平帶來的積極效應,但也可能對人群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和不良衝擊。目前尚缺乏醫學新技術臨床轉化套用的系統研究。本研究引入渥太華研究利用模型與社會生態理論,遵循“理論分析-影響因素分析-模型構建-實證驗證”的研究思路,以醫學新技術轉化套用過程中的多個環節為切入點,並以醫生決策行為模式為觀察視窗,多層面識別影響醫學新技術轉化套用的因素,系統構建醫學新技術轉化套用模型,並進行實證驗證。研究將採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社會經濟水平不同地區進行醫院、醫生和病患的調查,運用多元統計分析、多水平模型和結構方程模型和社會網路分析技術進行數據分析。研究將提出促進醫學新技術的合理使用和巨觀管理的對策建議。
結題摘要
醫學模式轉變與轉化醫學套用推動了醫學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新技術以更快的速度被投入臨床套用;醫學新技術對人類健康水平改善帶來積極效應的同時,也可能存在負面影響和不良衝擊。在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及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更應以全面、整體和系統思維角度重視各類醫學技術在其全生命周期間各環節科學問題的思考與解決。 本研究將醫學新技術臨床套用這一概念置於知識轉化過程中,遵循“理論分析-影響因素分析-模型構建-實證驗證”的研究思路,以藥物塗層支架與高通量基因測序為代表技術,識別影響技術轉化套用的內外在因素。研究引入“社會生態”、“渥太華研究利用”、“技術接納”及“技術擴散”等理論模型,融入“醫患共同決策”、“社會網路分析”等方法與內容,系統構建了基於多水平分析的醫學新技術轉化套用模型,並進行實證驗證。 本課題在4個省/直轄市的8個城市(區)共27家醫療機構進行了現場調研,深入訪談83場,調查醫院管理人員149位,收回有效醫生問卷1261份、患者問卷1305份、醫生社會網路問卷139份。 研究發現:(1)二、三級醫院基本形成了一整套新技術的引進及管理制度,政策因素、技術特性與循證依據、技術引進對醫院的影響、技術引進對醫生及醫患關係的影響在醫院新技術引進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對於處於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新技術,其所遵循的傳播曲線具有明顯不同,受到的外部推動力也有明顯差異。(3)新技術使用過程中,醫患共同決策量表得分值相對較高,且對其技術使用行為具有顯著影響。(4)社會經濟發展指標、技術特性、傳播途徑及醫生受益對醫生使用行為具有重要影響,而患者相關因素對患者最終新技術使用產生主要影響。針對上述發現,課題組提出了促進醫學新技術合理使用和巨觀管理的對策建議。 課題組已發表期刊論文16篇,會議論文4篇,特邀發言及HTAi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發言與牆報展示7次,課題培養博士1名,碩士2名。以本研究為依託,新獲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