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啟源

《醫學啟源》,3卷,金·張元素撰,刊於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上卷著重在條析臟腑病機,而附以臟腑諸病的用藥心法。中卷為《內經》主治備要和六氣方治。下卷為用藥備旨,論述藥性的氣味厚薄、寒熱升降,以及四氣五味、五臟苦欲等理論,悉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篇之旨,是研究藥性最有系統的專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醫學啟源》
  • 書名(異名):《醫學啟源》
  • 作者:張元素
  • 成書年代:金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成書背景,流傳版本,作者簡介,書評、序言,章節目錄,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成書背景

張元素以《素問》為宗旨,吸取了《中藏經》分辨臟腑寒熱虛實和錢乙五臟虛實辨證用藥處方之精華,系統歸納整理了臟腑辨證。同時,張氏吸收了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的內容,又參以《素問》有關氣味厚薄、寒熱升降及五臟苦欲理論,把運氣學說運用到遣藥制方中,著成《醫學啟源》一書。

流傳版本

現存最早刻本為元代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出版。

作者簡介

張元素,字潔古,金代易州(今河北省易水縣)人。張氏二十七歲後,潛心於醫學,經過二十多年刻苦鑽研,醫術精進,臨證療效甚高。其間因治好了劉完素的傷寒病,聲名大噪,以此而顯名,成為易水學派的開山。張氏的學術思想主要體現在總結臟腑辨證、探討遣藥制方,以及重視扶養脾胃等方面,李杲、王好古、羅謙甫等人皆傳其學。著作很多,《醫學啟源》、《臟腑標本藥式》二書為其代表作,還著有《珍珠囊》、《藥注難經》、《醫方》等

書評、序言

先生張元素,〔字〕潔古,易水人也。八歲試童經,二十七經義登科,犯章廟諱出落,於是怠仕進,遂潛心於醫學,二十餘年雖記誦廣博書,(然)治人之術,不出人右。其夜夢人柯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卷於其中,見其題曰《內經主治備要》,駭然驚悟,覺心痛,只為凶事也,不敢語人。自是心目洞徹,便為傳道軒岐,指揮秦越也。河間劉守真醫名貫世,視之蔑如也。異日守真病傷寒八日誤下證,頭疼脈緊,嘔惡不食,門人侍病,未知所為,請潔古診之,至則守真面壁罔顧也。潔古曰:〔何〕視我直如此卑也?診其脈,(謂)之曰:脈病乃爾,初〔服〕某藥犯某味藥乎?曰:然。潔古曰:差之甚也。守真遽然起曰:何謂也?曰:某藥味寒,下降,走太陰,陽亡,汗不徹故也。今脈〔如此〕,當以某藥〔服〕之。守真首〔懇〕大服其能,一服而愈,自是名滿天下。潔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甚〕不相宜,反以害人。每自從病處方,刻期見效,藥〔下〕如攫,當時目之曰神醫。暇日輯(集)《素問》五運六氣,《內經》治要,《本草》藥性,名曰《醫學啟源》,以教門生,及有《醫方》三十卷傳於世。〔壬辰遺失,存者惟《醫學啟源》〕。真定李明之,門下高弟也,請余為序,故書之。蘭泉老人張吉甫〔序〕。

章節目錄

卷之上
一、天地六位髒象圖(圖缺)
二、手足陰陽
三、五臟六腑,除心包絡十一經脈證法
四、三才治法
五、三感之病
六、四因之病
七、五郁之病
八、六氣主治要法
九、主治心法
卷之中
十、《內經》主治備要
十一、六氣方治
卷之下 十二、〔用藥備旨〕
(一)氣味濃薄寒熱陰陽升降之圖
(二)藥性要旨 (三)用藥升降浮沉補瀉法
(四)髒氣法時補瀉法
(五)治法綱要
(六)用藥用方辨
(七)去〔臟腑〕之火
(八)各經引用
(九)五味所用
(十)用藥各定分兩
(十一)藥性生熟〔用〕法
(十二)藥用根梢法
(十三)五臟六腑相生相剋為夫妻子母
(十四)七神
(十五)制方法
(十六)咀藥味
(十七)藥類法象
(十八)法象余品
(十九)五行制方生克法

內容簡介

《醫學啟源》系張氏為教授弟子而作。以《內經》理論為本,旁參各家學說,結合個人心得編成。上卷論述天地六位髒象圖、手足陽明、五臟六腑、三才治法、三感、四因、五郁之病、六氣主治要法、主治心法等。中卷論《內經》主治備要、六氣方治。下卷論用藥備旨,分述藥性、氣味厚薄、寒熱陰陽升降、用藥升降沉浮、補瀉法等。論證簡要,選方不泥於古,分析藥物歸經有創新見解,是張元素代表作之一。

影響評價

本書是張氏的代表作之一。書中反映了張氏的學術思想與方藥,用方的醫學成就。對於研究金元四大家的學術和臨床參考,有較高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