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憶別

《醉落魄·憶別》是北宋詞人蘇軾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寫與佳人留別,讚頌佳人忠誠、摯厚的感情。下片寫與佳人淚剮,表達了對佳人的深情厚意。上片由己及人,以議為主;下片由人及己,以敘為主。全詞先議後敘,情融其中,突出了彼此心意契合、一往情深的主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醉落魄·憶別
  • 作者:蘇軾
  • 創作年代:北宋
  • 出處:《全宋詞
  • 作品體裁:詞
  • 作品別名: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醉落魄·憶別
蒼頭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舊交新貴音書絕。惟有佳人,猶作殷勤別。
離亭欲去歌聲咽。瀟瀟細雨涼吹頰。淚珠不用羅巾裛。彈在羅衣,圖得見時說。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醉落魄: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怨春風》《章台月》等。雙調五十七字,仄韻。
  2. 佳人:指秦樓楚館裡的商女,這裡指的是歌女。
  3. 裛(yì):纏繞。
  4. 羅衣:指衣服。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容顏蒼老,白髮滿頭,回家的計畫不知何時能實現。老友新朋都已斷了聯繫,只有你殷勤為我設宴踐行。
就要告別而去,開口未歌先淒咽,細雨和涼風吹打著面頰。不要用手帕擦眼淚,就任由它灑滿衣衫吧,將來再見面對,好重抒舊情。

創作背景

蘇軾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移知密州,十月途經蘇州時,在蘇州西北的閶門餞別宴上作此詞,以贈某歌妓。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寫與佳人留別,讚頌佳人忠誠、摯厚的感情。
開篇便以抑鬱的語調、詰問的口氣,寫自己已經“蒼頭華發”,征塵滿面,回歸故鄉的計畫如何才能實現。詰問得悲傷、憤激,表達了對宦途奔波的厭倦,對離京做地方官的不滿。接下三句寫與佳人留別。詞人運用對比手法:“舊交新貴”跟自己斷絕了音信往來,“佳人”卻跟自己“殷勤”留別,和過去一樣,盛讚佳人忠誠純真的品格。詞人對這些“舊交新貴”,給以極大的鄙視,反映了世態炎涼。
下片寫與佳人淚剮,表達了對佳人的深情厚意。
緊承“殷勤別”,進一步寫驛亭前的難捨難離的情景。先寫佳人因離別而歌聲哽咽,也暗暗點明“佳人”的歌妓身份。接著用比喻,把佳人惜別之淚比成“瀟瀟細雨”,極寫佳人別離的悲痛,表現出對詞人的一片真摯感情。最後三句,竭力安慰佳人,因為太悲傷,索性讓她們痛痛快快地哭一場,淚珠也不要擦掉,讓它彈落在羅衣上,將來再見面對,好重抒舊情。把希望寄托在將來的重逢上,表達了對佳人體貼入微的深厚而真摯的情意。
這首小詞感情摯厚而飽滿,通過對比,把這些被侮辱、受損害的歌妓,引為比“舊交新貴”還要可尊敬的知已,這比起柳永對她們持平等、同情的態度,則更進了一步。同時,詞人還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和她們的不幸痛苦連在一起,使詞意更加深婉,增強了歌妓詞的美學意義。

名家點評

中國古典文獻和文學研究員周義敢、湯易水:作者的贈別詞一般均以寬慰對方作結,此首用“圖得見時說”來鼓勵佳人,對再次相聚抱有信心。真情流於肺腑,對佳人體貼入微。(《宋詞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