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後贈從甥高鎮

《醉後贈從甥高鎮》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此詩描繪了詩人與從甥在客中相逢、同病相憐而觸景生情的情景:前四句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暗用典故喧染悲涼的氛圍,加深悲愁的情思。接著六句詩詞直抒其情,把現實生活的種種落寞淒涼的情懷,躍然紙上。憤懣之情,溢於言表。結尾四句宕開一筆,以將劍換酒的詩意來排遣心中的無限苦楚,升華品位,彰顯題旨。全詩意境含有嘆窮感概之意,但詩意仍不失名士的豪氣與尊嚴。詩人以豪飲求醉方式,怨恨懷才不遇,以遊俠放縱之氣來發泄內心的不滿,而詩中的窮酸味,盡顯文人落魄的悲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醉後贈從甥高鎮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醉後贈從甥高鎮
馬上相逢揖馬鞭,客中相見客中憐。
欲邀擊築①悲歌飲,正值傾家無酒錢。
江東風光不借人,枉殺落花空自春。
黃金逐手快意盡,昨日破產今朝貧。
丈夫何事空嘯傲,不如燒卻頭上巾②。
君為進士不得進③,我被秋霜生旅鬢④。
時清⑤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兒重廉藺⑥。
匣中盤劍裝魚昔魚⑦,閒在腰間未用渠⑧。
且將換酒與君醉,醉歸托宿吳專諸⑨。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擊築:荊軻嗜灑,每日與高漸離在燕市飲酒,飲至興酣時,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築聲唱歌,事見《史記·刺客列傳》。後代常用來形容放歌暢飲、悲涼慷慨的情景。築,古樂器,形如琴,項細肩圓,十三弦。演奏時,用竹尺敲擊,故云擊築。
②不如燒卻頭上巾:儒生苦學而無人任用,不如燒掉儒巾。巾,指儒生帶的頭巾。
③君為進士不得進:唐代制度,凡應禮部考試而沒有及第的人,都可稱為進士。考試及第後,稱為前進士。“不得進”,指考試不第、不能入仕求得進取。
④我被秋霜生旅鬢:我客居在外,鬢上生滿白髮。秋霜,指白髮。
⑤時清:時代清平。
⑥三尺童兒重廉藺:像廉頗、藺相如這樣著名的將相,也受到三尺兒童的輕視。唾,唾棄,輕視。
⑦魚昔魚:鮫魚,今稱沙魚,皮可以製成刀劍的鞘。
⑧渠:它,指上句的劍。
⑨專諸:春秋時吳國的刺客,曾藏匕首於魚腹中,刺殺吳王僚,使公子光奪得王位,事見《史記·刺客列傳》。

作品譯文

我們騎著馬在路上相逢,相互高揖馬鞭問候,都是在外的遊客,客中相見分外憐惜。
想邀你一起擊築悲歌酣飲,擊築悲歌沒問題,但正值我傾家蕩產無酒錢。
江東的人啊,看錢看得緊,風光不借人,枉殺貧窮人,落花空自春。
不是沒有過錢,只是黃金逐手,快進快出,昨日剛剛破產,今朝陷入貧窮。
大丈夫何必空自嘯傲,不如燒卻頭上戴的儒士巾。
你身為進士不得封官進爵,我被秋霜染白了旅途中的雙鬢。
時世清明,可是實惠未施及英豪之人,三尺童兒都知道尊重廉頗與藺相如。
寶劍放在鯊魚皮的刀鞘里,閒掛在腰間,沒有機會用它。
就將它換酒與君醉,醉歸以後就寄宿到吳國俠客專諸的家裡。

創作背景

詹瑛先生根據詩中提到“江東風光不借人”,“時清不及英豪人”,以為這首詩當是寫在天寶之亂以前,李白流寓江東一帶的時期里。這種說法在《李白詩文系年》中,可作鑑賞參考。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題中關鍵性的地方是“醉後”二字,全詩就是從“醉”字上生出許多感發興會來的。
詩篇首先敘述馬上相逢,詩人與從甥際遇相似,況且又在客中相逢,因而產生了“欲邀擊築悲歌飲”的意願。這裡暗用了荊軻、高漸離擊築高歌的典故,點染悲涼的氛圍,寫出豪爽的俠士風度。詩人本想借酒澆愁,無奈無錢買酒,詩意透過一層,把悲愁的情思寫得非常深沉。在欲醉不得的景況下,詩人寫出“江東風光”以下六句,從心底深處流露出時光易逝的哀傷;江東此時正春光明媚,可惜即將消逝,如果不及時痛飲行樂,就枉對這良辰美景了。同時,也從心底深處發出憤憤不平的吶喊:黃金已盡,徒然嘯傲,不如燒掉儒巾。詩人進一步直抒其情:“君為進士不得進,我被秋霜生旅鬢”雖說時代清平,英豪的人卻不得重用,充滿了同病相憐、相互慰藉的情意。詩寫到這裡,題旨已經顯影,感情的波瀾也被推至高峰,於是結尾四句宕開一筆,寫出“且將換酒與君醉”的詩句;收束全篇。歷史上有“金貂換酒”、也有“賣劍買犢”的故事,李白把它們糅合起來,轉換成將劍換酒的詩意。寶劍既然閒置無用。不如用來換酒,可勸從甥一醉,也求自身一醉。現實生活中形成的種種落寞、飄零、憤激、悲愁的情懷,都可以在“醉後”忘卻,也只有在“醉後”才能得以排遣。從欲飲到已醉的片刻中,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狂放不羈的性格和高鎮仕途不得意的無限苦楚,詩人對他的深切同情,都充分地反映出來了。
此詩為了適應表達題旨的需要,詩入採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詩篇中絕大多數詩句,都是生活體驗的直陳,主觀意想的表露,內心激情的傾瀉。儘管詩中有“江東風光不借人,枉殺落花空自春”這樣的句子,但全詩不是以情景交融的詩境取勝;儘管詩中有“馬上相逢揖馬鞭”、“且將換酒與君醉”這樣的句子,但全詩不是靠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動態,以構成傳神的筆觸。

名家點評

近代·安旗《李白詩秘要》:“寶應元年春於金陵偶逢從甥高鎮,醉後抒憤懣之作。李白暮年流落江東之情況於此可見一斑。高鎮,事跡不詳,惟從詩中知其亦為失意之人。”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