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系統建模與分析(原書第3版)

配電系統建模與分析(原書第3版)

《配電系統建模與分析(原書第3版)》是2015年7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威廉H.科斯汀(William HKersting)。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配電系統建模與分析(原書第3版)
  • 作者:(美)威廉H.科斯汀(William HKersting)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 定價:8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1149494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反映了配電系統領域的*新進展。本書描述的方法能夠確保配電系統在計算建模中得到儘可能準確的結果。和前兩版中簡便方法一樣,本書清楚地闡釋了系統模型背後的數學原理,同時討論了“智慧型電網”的概念及其帶來的益處。然而,本書添加了前兩版沒有的重要元素。前兩版書中建立了所有元件的模型,但是很少關注如何將這些模型套用到計算機中來進行規劃和實時分析。本書包含大量的元件模型和一些實際的例子,來演示工程人員如何套用和設定電腦程式以幫助他們規劃和運行系統。同時,本書增加了些近似方法來幫助讀者解釋電腦程式反饋,以便他們能識別出與實際不符的結果。另外一個改進是本書對修正梯形疊代技術的提前介紹(第4章),該方法用於大多數配電分析程式,作者解釋了該方法的必要性並且詳述了該方法是如何運用的以及為什麼是*強有力的方法。正如讀者所期待,每個主題後都有詳盡的總結,本書提供一些習題、參考文獻和任務來幫助讀者套用Mathcad和Windmil程式將他們所學運用在實踐中。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原書前言
致謝
作者
第1章配電系統簡介1
1.1配電系統1
1.2配電變電站1
1.3輻射狀饋線4
1.4配電饋線分布圖5
1.5配電饋線電氣特性7
1.6小結8
第2章負荷特性9
2.1定義9
2.2單個用戶負荷10
2.2.1需求10
2.2.2最大需求10
2.2.3平均需求10
2.2.4負載係數11
2.3配電變壓器負載12
2.3.1實際需求13
2.3.2最大實際需求13
2.3.3負荷持續時間曲線13
2.3.4最大非同時需求14
2.3.5差異係數14
2.3.6需求率16
2.3.7利用率16
2.3.8負荷差異16
2.4饋線負荷16
2.4.1負荷分配16
2.4.1.1差異係數的套用16
2.4.1.2負荷調查17
2.4.1.3變壓器負荷管理20
2.4.1.4測量饋線的最大需求20
2.4.1.5方法的選擇21
2.4.2利用分配的負荷計算電壓降21
2.4.2.1套用差異係數21
2.4.2.2根據變壓器額定功率分配負荷24
2.5小結25
習題25
第3章近似分析方法30
3.1電壓降30
3.2線路阻抗31
3.3K係數法32
3.3.1Kdrop係數法32
3.3.2Krise係數法34
3.4負荷的均勻分布35
3.4.1電壓降35
3.4.2線路損耗37
3.4.3嚴格的集中負荷模型38
3.5集中負荷的幾何分布40
3.5.1矩形40
3.5.2三角形43
3.5.3梯形46
3.6小結50
習題50
參考文獻54
第4章架空和地下線路的阻抗55
4.1架空線路的阻抗55
4.1.1相位變換的三相線路55
4.1.2相位不變換的配電線路56
4.1.3Carson公式57
4.1.4修正的Carson公式59
4.1.5架空線路的初始阻抗矩陣60
4.1.6架空線路的相阻抗矩陣61
4.1.7序阻抗63
4.1.8並列架空輸電線路68
4.2地下線路阻抗70
4.2.1中性線同軸電纜71
4.2.2禁止電纜75
4.2.3並列地下配電線路78
4.3小結80
習題81
Windmil作業83
參考文獻84
第5章架空和地下線路的導納85
5.1一般電壓降方程85
5.2架空線路86
5.3中性線同軸地下電纜91
5.4地下禁止電纜94
5.5序導納95
5.6地下線路的導納96
5.7小結97
習題97
Windmil作業98
參考文獻98
第6章配電系統線路模型99
6.1線路的精確模型99
6.2線路的改進模型104
6.2.1三線制△形聯結線路105
6.2.2中性線電流和接地電流的計算106
6.3線路的近似模型108
6.4改進梯形疊代法112
6.5並列線路的一般矩陣113
6.5.1物理上並列的線路116
6.5.2電氣上並列的線路120
6.6小結123
習題124
Windmil作業128
參考文獻128
第7章電壓控制129
7.1標準電壓等級129
7.2兩繞組變壓器理論130
7.3兩繞組自耦變壓器133
7.3.1自耦變壓器的額定值136
7.3.2阻抗標麼值138
7.4分級式調壓器140
7.4.1單相分級式調壓器142
7.4.1.1類型A的分級式調壓器142
7.4.1.2類型B的分級式調壓器143
7.4.1.3常量145
7.4.1.4線路壓降補償器146
7.4.2三相分級式調壓器150
7.4.2.1星形聯結的調壓器151
7.4.2.2閉合三角形聯結的調壓器157
7.4.2.3開環三角形聯結的調壓器159
7.5小結168
習題168
Windmil作業172
參考文獻172
第8章三相變壓器模型173
8.1引言173
8.2一般常量矩陣174
8.3△-Y(Y側接地)降壓型接線174
8.3.1電壓174
8.3.2電流178
8.4△-Y(Y側接地)升壓型接線185
8.5Y-△(Y側不接地)降壓型接線187
8.6Y-△(Y側不接地)升壓型接線196
8.7Y-△(Y側接地)降壓型接線197
8.8開Y-開△接線201
8.9Y-Y(Y側均接地)接線205
8.10△-△接線207
8.11開△-開△接線215
8.12戴維南等效電路218
8.13小結220
習題221
Windmil作業224
第9章負荷模型225
9.1Y型聯結的負荷225
9.1.1恆有功和無功負荷225
9.1.2恆阻抗負荷226
9.1.3恆電流模型226
9.1.4組合負荷模型226
9.2△型聯結的負荷228
9.2.1恆有功和無功負荷228
9.2.2恆阻抗負荷229
9.2.3恆電流模型229
9.2.4組合負荷模型229
9.2.5注入△型聯結負荷的線電流230
9.3兩相和單相負荷230
9.4並聯電容器230
9.4.1Y型聯結的電容器組230
9.4.2△型聯結的電容器組230
9.5三相感應電機231
9.5.1感應電機模型231
9.5.2T形等效電路235
9.5.3轉差率的計算239
9.5.4感應發電機241
9.6小結242
習題242
Windmil作業244
參考文獻244
第10章配電饋線分析245
10.1潮流分析245
10.1.1梯形疊代技術245
10.1.1.1線性網路245
10.1.1.2非線性網路246
10.1.2一般饋線248
10.1.3不平衡三相配電饋線249
10.1.4改進梯形疊代技術的套用250
10.1.5綜合分析251
10.1.6負荷分配256
10.1.7潮流分析總結257
10.2短路分析257
10.2.1一般原理257
10.2.2短路故障260
10.3小結264
習題264
Windmil作業266
參考文獻270
第11章中間抽頭變壓器及二次側線路271
11.1中間抽頭的單相變壓器模型271
11.1.1矩陣方程272
11.1.2通過二次側三線制線路為負荷供電的中間抽頭變壓器276
11.2中間抽頭的Y-△(Y側不接地)聯結變壓器280
11.2.1回代過程方程280
11.2.2前推過程方程283
11.3超前開Y-開△型變壓器接線289
11.4滯後開Y-開△型變壓器接線291
11.5四線制二次側線路293
11.6綜合分析296
11.7小結302
習題302
Windmil作業303
參考文獻304
附錄305
附錄A導線數據305
附錄B地下電纜數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