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糾紛“精準排、聯動調、例會商”工作法

《鄰里糾紛“精準排、聯動調、例會商”工作法》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鎮探索出的工作方法。

2023年11月,《鄰里糾紛“精準排、聯動調、例會商”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評為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鄰里糾紛“精準排、聯動調、例會商”工作法
  • 探索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鎮
方法介紹,所獲榮譽,

方法介紹

巴達爾胡鎮位於扎賚特旗中北部,總面積688平方公里,轄15個嘎查(村),有7個民族,1.76萬人口,因生產生活引發的鄰里矛盾易發。該鎮按照“黨政齊抓、上下聯動,依靠民眾、全員參與,強化防控、源頭治理”的原則,以化解鄰里糾紛為切入點,探索具有邊疆地區特色的解紛路徑。
  一、“四排”融合,糾紛隱患早發現。立足鄰里糾紛“發現在早、處置在小、防範在先”,全面抓好“排查”基礎性工作。加強“日常排查”,廣泛發動民眾,以艾里屯為單位建立治安巡邏、理性飲酒勸導、心理疏導隊伍,協助村幹部、格線員開展日常走訪,注意發現生活瑣事、宅基地界線爭議、建築遮光、排水排污、噪音擾民、養殖糞污異味、土地草牧場邊界糾紛、相鄰地塊農藥誤噴或莊稼誤收、牛羊越界“溜茬”等鄰里糾紛問題,及時上報研判,及時介入化解。開展“集中排查”,結合幹部結對包戶、在職黨員社區報到活動,組織幹部與居民民眾結對認親,每月第二周與嘎查村幹部、駐村工作隊、格線員、社區工作者集中入戶,“全覆蓋”排查矛盾糾紛。組織“重點排查”,對紅白喜事點、民眾集體活動區域、農村牧區住房或棚圈施工現場、農業生產現場等易產生鄰里糾紛區域,分時段針對性排查。實施“比對排查”,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及執法單位、群團組織將“條”上執法辦案和工作中發現的糾紛隱患通過月例會、微信群向“塊”上嘎查通報,同鎮村排查結果“經緯交叉、數據比對”,更好地發現隱患。
  二、“兩調”聯動,矛盾化解提質效。堅持關口前移、力量下沉,多方聯動、聚力攻堅,切實提高鄰里糾紛化解率。一般問題聯動調,組建集調解、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導等功能於一體的鎮調解中心,整合轄區政法、行政和嘎查村(社區)等資源,組成45人的調解工作專家庫,隨時根據民眾需要,安排專家進村入戶,現場調解;現場難以解決的請到鎮中心聯動化解。疑難問題專班調,針對疑難複雜的鄰里矛盾,組建由政法、信訪、行政執法等站辦所和法律顧問等行業領域專業人員構成的巡迴調解專班,採取“一起糾紛、一班人馬、一套措施”的方式,集中力量攻堅“清零”。
  三、定期例會,統籌協調聚合力。按照“信息共享、問題共治”思路,建立鎮級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月例會”制度。堅持黨委統籌,每月下旬,由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牽頭,召集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及信訪、民政等站辦負責人和嘎查村治保主任舉行例會,重點研究推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會上嘎查村重點匯報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情況,同時通報旗鎮兩級政法單位、執法部門、群團組織反饋工作中發現的糾紛隱患,進行比對分析,完善排查台賬,並針對重難點問題進行會商,制定化解措施,部署下步工作。堅持跟蹤問效,鎮平安辦圍繞月例會安排部署事項,建立工作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組織相關責任單位“領題落實”,鎮黨委政府班子成員包聯各嘎查村,深入一線帶頭認領疑難糾紛,親自推動化解,確保鄰里糾紛化解“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所獲榮譽

2023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鎮的《鄰里糾紛“精準排、聯動調、例會商”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評為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