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祖志

鄭祖志(1906.10~1989.7.9),男,漢族,雲南曲靖市陸良縣南門街人。出生在中醫世家。國小畢業後,跟父親學中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祖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6.10
  • 逝世日期:1989.7.9
  • 職業: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人物簡介,參加武漢保衛戰,

人物簡介

民國12年(1923年),他被選送昆明市立醫院開辦的種痘消毒班學習。結業後返回陸良,積極推廣和普及接種牛痘的防預工作。幾年的工作,他痛感國家的貧弱非醫術所能根治,於是改變初衷,走軍事救國的道路,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九期學習班。
1928年秋,鄭祖志從雲南講武堂畢業,分配到滇軍第三旅第四團任排長,1937年升任營長。蘆溝橋事變爆發後,雲南派出六十軍4萬餘人,開赴前方殺敵,鄭祖志被編為高蔭槐一八三師楊宏光五四一旅潘朔端一○八一團第一營營長。1938年4月22日,全軍官兵到達魯南會戰的中心地台兒莊,部隊連夜搶渡京杭大運河,在陳瓦房、耿莊、邢家樓、五聖堂等地,經過22天的慘烈血戰,於5月14日終於取得第二次台兒莊血戰的重大勝利。後奉命西撤,鄭祖志調一八四師任副團長。

參加武漢保衛戰

1938年10月,鄭祖志率部參加武漢保衛戰。六十軍擔負陽新排市的阻擊任務,使日軍第9師團不能完成切斷粵漢路計畫,保護了武漢機關部隊的安全撤退。
1939年2月,鄭祖志率部參加南昌會戰,防止日寇進攻。次年鄭祖志擔任六十軍敵後挺進隊隊長,深入南昌近郊,打擊出入於南昌的日軍巡邏隊。2月25日,率部深入萬家埠,一舉炸毀日軍控制的重要橋樑1座,並破壞其大量有線通信設備,受到五十八軍軍長孫渡撰文讚揚。同年9月,隨六十軍奉命從江西戰場回防滇南,任五五零團團長。1943年,駐防滇南有功,任一八四師副師長。1945年9月,隨盧漢入越受降。次年1月,被蔣介石海運至東北打內戰。
1946年5月30日清晨,駐海城的一八四師,在潘朔端、鄭祖志的率領下舉行起義。他們在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的歡迎下,撤出海城防地,開往南滿解放區重鎮析木城休整。同時接到朱德總司令和鄧小平、陳毅、林彪、羅炳輝、高樹勛的賀電,山東參議會、商聯會等40個團體,晉綏邊區各界聯合會,察哈爾省政府及宣化市各團體,雲南旅延安同鄉會以及昆明《民主周刊》等10多家刊物也發來慰問電,一致讚揚海城起義的光輝壯舉。
6月18日,一八四師在遼寧的安東(今丹東)整編為民主同盟軍第一軍,潘朔端升任軍長,鄭祖志任副軍長兼新一師師長,並及時以軍部名義致電中國民主同盟及全國各界,表示堅決為和平民主奮鬥到底。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對這支起義部隊十分關心,及時將奔赴延安革命的滇籍人士蕭澤蒼、劉惠之、司維、洛汀、徐克、白居、李敬等7人派往新一軍工作。不久,新一軍奉命開往黑龍江省巴彥縣興隆鎮整訓。經過將近1年的整訓之後,1947年初夏,新一軍首次組織3個支隊開赴吉林北部地區,參加東北民主聯軍發動的東北戰場大反攻的戰鬥。鄭祖志參與領導指揮這3個支隊。
1948年初,鄭祖志奉調任東北軍區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鄭祖志歷任東北軍政學校軍事研究室副主任,第七步兵學校地形築城系主任,齊齊哈爾市房地產管理處處長,齊齊哈爾市副市長,齊齊哈爾市第二、五、六屆政協副主席,齊齊哈爾市第八至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被選為黑龍江省第二至七屆人大代表,全國第六、七屆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會委員和民革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在10年“文化大革命”中,鄭祖志也遭到迫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蒙受的冤案得到徹底平反,更加努力工作。1989年7月9日,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逝世,終年8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