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沆

鄭沆(1080年—1136年),高麗王朝中期大臣。字子臨,慶尚道東萊郡人,歷仕肅、睿、仁三朝,官至知樞密院事、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諡號文安。

基本介紹

  • 本名:鄭沆
  • :子臨
  • 所處時代:高麗王朝
  • 出生日期:1080年
  • 逝世日期:1136年
  • 主要作品:《瑞祥花》《題僧伽窟》
人物生平,人際關係,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鄭沆出身東萊戶長之家,“幼而敏悟,學若夙成”,二十三歲登進士第,被高麗肅宗擢為第二名。不久成為內侍(國王近侍,非宦官),又出任尚州牧掌書記,州人起初輕視他年輕,但他以“臨事善斷”而獲得州人嘆服。任滿後,高麗睿宗再次任命他為內侍,授直史館一職,又調任直翰林院。後轉任神虎衛錄事、軍器主簿,仍兼直翰林院。
天慶六年(1116年)春,他獲任樞密院執奏。後調任將作及太府監主簿、權知閤門祇候,隨李資諒出使宋朝,其所制表章得到館伴王黼的稱讚。翌年回國後,拜右正言、知制誥,因“論事鯁亮,不避權貴,當途者忌之”,故被外放,以殿中內給事通判全州牧。後召還,任左正言、知制誥,又調任右司諫及楊廣、忠清兩道按察使。
壬寅年(1122年),高麗仁宗即位,其外祖父李資謙當權,他因不阿諛逢迎李資謙而受到貶為殿中內給事,後累遷禮部員外郎,復知制誥。丙午年(1126年),李資謙倒台,他獲得重用,以刑部員外郎權知樞密院承宣,不久轉禮部郎中。後加試禮賓少卿、殿中秘書少監、左副承宣,充史館修撰官,賜金紫服,又進右承宣、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太子左諭德。他勸國王讀書,並阻止了妙清鄭知常遷都西京之議。癸丑年(1133年),遷朝散大夫、左承宣、吏部侍郎,又授國子祭酒、翰林學士、知制誥,兼太子左諭德。翌年任秘書監、樞密院知奏事,兼太子左庶子,不久試國子監大司成。
仁宗本欲進一步重用他,不料他在丙午年(1136年)生病,仁宗派內醫為他看病,仍無濟於事,於是在他病重時拜為知樞密院事、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第二天鄭沆就死了,時為丙午年(1136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仁宗為之輟朝,聽說他“家無擔石之儲”,感嘆道:“三十年近侍,十一年承制,貧如是,可嘉也!”於是加賻米百碩,布二百匹,並御筆賜謚“文安”。

人際關係

  • 曾祖:鄭之遠(東萊戶長)
  • 祖父:鄭文道(東萊戶長)
  • 父親:鄭穆(官至攝太府卿)
  • 母親:高氏(檢校將作監高益恭之女)
  • 哥哥:鄭濟、鄭漸、鄭澤
  • 妻子:王氏(參知政事王國髦之女,累封江陵郡夫人)
  • 兒子鄭敘(初名嗣文),之前所生三子早卒
  • 女兒:鄭氏(嫁崔惟清)、鄭氏(嫁李綽升)、鄭氏(嫁金貽永)

主要作品

鄭沆有《瑞祥花》《題僧伽窟》二詩及四道表文、一道教書被收錄於《東文選》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