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度(中國科學院院士、自然地理學家)

鄭度(中國科學院院士、自然地理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度(1936.08.26-),男,籍貫廣東大埔,出生於廣東揭西,自然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環境資源效應”首席科學家。中國自然地理學的主要學科帶頭人之一。

1958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理系。1981~1983年在聯邦德國波恩大學地理系訪問進修,從事山地地生態學研究。他作為主要研究者的“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的綜合研究”項目於1987年獲第三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鄭度長期從事自然地理的綜合研究。曾主持或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國家攀登計畫項目等研究任務,特別是有關高原與山地的地理研究工作,對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及其地域分異研究在理論與方法上均有創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揭西
  • 出生日期:1936年8月26日
  • 職業:學者 教師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1958年)
  • 主要成就:中國自然地理學的主要學科帶頭人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 代表作品: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統研究
  • 籍貫: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主要作品,獲獎記錄,社會任職,外界評價,

人物經歷

鄭度,籍貫廣東省大埔縣,1936年8月26日出生於廣東省揭西縣,在家中排行老二,父親名叫鄭少懷,曾任聿懷中學董事長,生前在汕頭基督教會中很有名望。鄭度於1948年入讀聿懷中學,1954年以優異的成績從汕頭聿懷中學高中畢業,被中山大學地理系錄取。
鄭度鄭度
1958年畢業廣州中山大學,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工作。
1959~1965年間,他在西北乾旱區對噶爾盆地沙漠、石羊河流域、河西走廊及酒泉地區進行考察與調查,在中國科學院民勤治沙綜合試驗站從事水分平衡的試驗研究。
自1966年參加對珠穆朗瑪峰地區的科學考察開始,他先後對西藏自治區、橫斷山區、喀喇崑崙山-崑崙山地區進行綜合科學考察。
1981~1983年在聯邦德國波恩大學地理系訪問進修,從事山地地生態學研究。
1987年至1992年,他負責主持國家基金委與中科院重大項目“喀喇崑崙山崑崙山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率隊考察了藏北羌塘高原無人區等研究程度低、條件惡劣的高海拔區域。
1991至1995年他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
1992年起,他任國家攀登計畫“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環境變遷與生態系統研究”項目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9~2003年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環境、資源效應”項目首席科學家。他還主持中國生態地理區域系統及其在全球環境變化研究中套用的重點基金項目,提出了中國生態地理區域系統的一個新方案。
2011年12月22日,作為項目諮詢專家出席由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主持的“973計畫”項目“中國西部特大山洪土石流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控制” 2011年度學術研討會。
2013年12月15日,出席由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召開的山區減災國家需求與前沿科學專家諮詢會。
2014年10月10日,出席在北京舉行的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2010年項目“過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機制及其影響研究”課題驗收會議。

主要貢獻

科學研究

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統方案
鄭度是自然地理學家,是中國自然地理學的主要學科帶頭人之一。在研究氣候、植被與土壤分帶相互關係的基礎上,建立了珠穆朗瑪峰地區垂直帶主要類型的分布圖式;劃分了青藏高原的垂直自然帶為季風性和大陸性兩類帶譜系統,構建其結構類型組的分布模式,揭示其分異規律;建立了橫斷山區乾旱河谷的綜合分類系統,證實並確認高原寒冷乾旱的核心區域;闡明了高海拔區域自然地域分異的三維地帶性規律,建立適用於山地與高原的自然區劃原則和方法,所擬打的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統方案是迄今最全面和系統的,得到廣泛的套用。
☆自然地域系統綜合研究
在自然地域系統綜合研究中,他建立適用於山地與高原的自然區劃原則和方法,提出中國生態地理區域系統的新方案;在土地退化整治和生態建設領域,他強調要重視地域分異規律和尊重自然,指出乾旱區土地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要重視區域發展和環境的協調;基於人類與自然界和諧的理念,他積極推動區域發展中環境倫理的研究和套用。

人才培養

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1997年至2003年期間,鄭度共培養12名學生獲得博士學位,基本情況如下:
【李利鋒】 學位類別:博士後 ;授予學位日期 2003年05月01日; 授予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位論文: 生態占用理論與實證研究
【除多】 學位類別:博士 ;授予學位日期2002年12月01日; 授予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位論文:西藏拉薩地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時空變化分析研究
【海米提·依米提】 學位類別:博士 ;授予學位日期2001年07月01日; 授予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位論文:塔里木盆地綠洲水資源利用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
【葉慶華】 學位類別:博士 ;授予學位日期2001年06月01日; 授予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位論文:黃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的時空複合分析
【李哲】 學位類別:博士 ;授予學位日期 2001年06月01日; 授予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位論文: 農作物種植制度區域分異規律及其回響氣候變化研究——以中國東部地區為例
【旺姆】 學位類別:博士;授予學位日期 2000年08月01日; 授予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位論文:西藏主要農作物病原真菌生態地理研究
【張軍濤】 學位類別:博士 ;授予學位日期2000年05月01日; 授予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位論文: 中國中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區環境變化的生態地理學研究
【張雪芹】 學位類別:博士 ;授予學位日期 1999年08月01日; 授予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青藏高原2ka氣候變化特徵分析
【張興有】 學位類別:博士;授予學位日期 1999年07月01日; 授予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柴達木盆地土地荒漠化驅動力分析及其防治
【張永濤】 學位類別:博士;授予學位日期1999年06月01日; 授予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學位論文:欠發達區可持續發展理論探討與實踐--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
【張明】 學位類別:博士;授予學位日期1998年06月01日; 授予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學位論文:榆林地區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研究
【王秀紅】 學位類別:博士;授予學位日期1997年07月01日; 授予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學位論文: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地生態學分析

主要作品

鄭度發表學術論著200餘篇(件)。代表作有《珠穆朗瑪峰地區的自然分帶》、《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演化與分異》、《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統研究》、《青藏高原形成演化與發展》和《喀喇崑崙山-崑崙山地區自然地理》等。基本情況如下:
論文
序號名稱期刊年份作者
1
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演化與分異
地理研究
1999
鄭 度、李炳元
2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與環境變化研究進展
中國基礎科學
2000
鄭度
4
中國西北乾旱區環境問題與生態建設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2006
鄭 度
6
青藏科學研究範式與效應
自然雜誌
2009
鄭度
7
評介《中國沙漠及其治理》
地理學報
2009
鄭度
9
認識地域分異科學整治國土
地理教育
2009
鄭度
10
中國乾旱區溫度帶界線對氣候變暖的回響
地理學報
2011
孫楊、鄭度
11
青藏高原自然環境探秘
科學中國人
2015
鄭 度
12
中國現代地理學研究與前瞻
科學(上海)
2015
鄭度、楊勤業
13
20世紀的中國地理學
科學(上海)
2010
鄭度
14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鄭度
(以上資料來源)
著作
序號名稱出版源年份作者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與發展
鄭度
青藏高原形成環境與發展
鄭度
青藏高原隆升與環境效應
科學出版社
2004
鄭度
眺望地球之巔---走近喜馬拉雅
鄭度
中國生態地理區域系統研究
商務印書館
2008
鄭度
青藏鐵路沿線生態與環境安全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
鄭度
Eco-reconstruction in Northwest China
鄭度

獲獎記錄

科學類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備註
1991----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獲獎
1987第三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
1986----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院級)獲獎
1984----竺可楨野外工作獎獲獎

社會任職

鄭度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研究所所長(1991-1995),國際地理聯合會山地地生態學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1996-2000)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長(2008-2012)、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地圈生物圈計畫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成員。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所學位委員會主任,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中國地理學報英文版)主編。

外界評價

《特區晚報》李偉烽:野外考察環境惡劣,非常辛苦,工資待遇也不見得高,但鄭度幾十年仍孜孜不倦,形成了獨特的“青藏精神”。他事業心強,治學嚴謹,德才兼備,為人正直,團結協作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