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黨政班子,師資力量,系部設定,黨的建設,專業建設,教學建設,教學、科研平台,綜合實訓平台,科研實驗室,教學、科研成效,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成果,交流合作,國際交流,產學研合作,
歷史沿革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前身是成立於1984年的鄭州輕工業大學控制工程系計算機教研室,1996年組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2002年更名為計算機與通信工程系,2003年撤系建院,2014年成立了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與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合署辦公。2023年不再與電子信息工程合署辦公,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不再合署辦公。
黨政班子 現任領導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年齡、職稱結構合理、水平高能力強的師資隊伍,目前現有教職工12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2人,擁有雙聘院士、國家級優秀教師、中原名師、河南省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
系部設定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現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網路工程系、物聯網工程系、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系,以及計算機與網路實驗室和信息與通信實驗室2個本科教學中心。
黨的建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記使命和宗旨,以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為抓手,夯基礎、強支撐、聚能量、促發展,緊緊圍繞學校和學院中心工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和師生,銳意進取,紮實工作,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
學院黨委下設5個教工黨支部、5個本科生黨支部和2個研究生黨支部;現有教工黨員100人,學生黨員279人。近年來學院先後被授予河南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並多次被評為校級先進二級單位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專業建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網路空間安全、5個一本招生專業;其中,計算機與科學技術獲批國家級“雙萬計畫”一流本科專業,物聯網工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物聯網工程專業課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網路工程專業為河南省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
教學建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數據結構》獲批國家一流課程,《計算機科學導論》、《通信原理》、《FPFA系統設計》、《資料庫原理及套用》、《C語言程式設計》、《大型企業網路綜合設計》等課程和項目分別獲批省級一流課程、省級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和省級虛擬仿真教學項目,為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保證人才培養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教學、科研平台 綜合實訓平台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實驗設施完善,辦學條件優越,具備各類先進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學院建設有人工智慧創新實踐平台、人工智慧實驗實訓平台、大數據處理與套用平台、網路空間安全綜合實訓平台、物聯網智慧型家居與環境監測實訓平台等綜合實訓平台。
科研實驗室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現設有河南省食品安全數據智慧型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大數據分析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輕工大數據分析與套用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應急平台信息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鄭州市微弱信號檢測與處理重點實驗室等各級各類學科平台,並組建了“應急管理信息技術研究與套用研究團隊”省級創新型科技團隊和“應急管理信息技術科技創新團隊”鄭州市科技創新團隊,設有計算機與網路實驗室、信息與通信實驗室,儀器設備先進,科研條件優越。
河南省食品安全數據智慧型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食品安全數據智慧型重點實驗室定位於食品質量數據智慧型分析理論與技術、食品安全數據智慧型追溯與分析以及食品安全數據智慧型預警的基礎理論和套用開發研究。通過獲取食品安全相關多源信息,建立多品類食品大數據平台,採用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對食品安全海量數據進行智慧型化處理,推動建設食品溯源平台技術研究,推動食品安全監管從單靠政府到社會共治的進程。
河南省食品安全數據智慧型重點實驗室總面積約為2263平方米,科研設備總資產超過 2600 萬元。實驗室現有骨幹教師4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博士37人。現有特聘教授3人,河南省傑出創新人才2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創 新人才4人。實驗室已與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澳大利亞聯邦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倫敦大學、英國瓦特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國外高水平大學達成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互派青年骨幹教師進修等相關協定。
河南省大數據分析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
河南省大數據分析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依託鄭州輕工業大學中英、中澳聯合實驗室,與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組建。目前,實驗室團隊核心成員由教授、副教授以及講師等28人組成,其中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17名,8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實驗室擁有高性能計算平台,配備超高密度XeonPhi加速計算伺服器和超高密度TeslaGPU加速計算伺服器以及並行程式調試及性能最佳化分析軟體, 具備實驗室高性能異構計算平台的能力和進行複雜數據信息的處理以及並行分散式算法等方面研究和探索的硬體條件。
河南省大數據分析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主要研究領域是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智慧型信息處理、分散式並行模型等內容,主要的套用是農業大數據、天文大數據、生物醫學大數據、食品安全及溯源等領域。
河南省大數據分析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成員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參與國家級課題、省部級課題30多項。在《Bio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高水平論文120餘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90多篇,ESI高被引論文2篇。
河南省大數據分析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現已成為由總部設立在英國劍橋大學的SKA國際大科學工程(Square Kilometer Array,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簡稱SKA)科學數據處理聯盟的中方成員單位,該中方聯盟目前包含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國家天文台及中科院計算所等9家單位。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政府間科技合作專項:“SKA科學數據處理試驗驗證系統研製”和“SKA科學數據處理中的關鍵技術研究”的子課題研究。研究團隊關於SKA中數據處理的關鍵算法的研究在“2016年度SKA科學數據處理和高性能計算國際研討會”上進行了展示報告並得到了SKA國際組織總幹事PhilipDiamond的高度肯定。當前,實驗室不僅通過研究人員互訪或網路視頻會議等形式定期與SKA總部的Peter Bunman、Jeremy R.Adama等研究團隊進行合作交流。而且,通過SKA工作網站定期提交相關工作的成果,完成合作任務。實驗室成員與愛丁堡大學計算機基礎科學實驗室(Laboratory for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在大數據方面展開交流合作,開展大數據質量、大數據查詢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進展。
輕工大數據分析與套用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輕工大數據分析與套用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被認定為2017年度河南省大數據領域創新平台,與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組建。目前,實驗室團隊核心成員由教授、副教授以及講師等28人組成,其中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17名,8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實驗室擁有高性能計算平台,配備超高密度XeonPhi加速計算伺服器和超高密度TeslaGPU加速計算伺服器以及並行程式調試及性能最佳化分析軟體,具備實驗室高性能異構計算平台的能力和進行複雜數據信息的處理以及並行分散式算法等方面研究和探索的硬體條件。
輕工大數據分析與套用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圍繞河南省輕工業領域主動適應新常態、增強創新驅動發展動力、著力改善供給結構等重大需求,針對輕工業大數據獲取和甄別評價技術、輕工業大數據聚類匯集、數據關聯分析、雲端處理技術、輕工業產品多維評價技術和工程化套用等問題,開展多源異構數據集成整合規範與接口、大數據實時處理、聚類匯集和關聯分析、高效率深度數據挖掘、輕工業產品多維質量評價等技術研究及套用,加快大數據分析與計算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提升河南省輕工業持續發展能力。
輕工大數據分析與套用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的獲批,將為加快推動河南省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提升大數據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輕工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也為鄭州輕工業大學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地服務國家與地方的重大需求,完成鄭州輕工業大學重點工作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輕工大數據分析與套用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成員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參與國家級課題、省部級課題30多項。在《Bio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高水平論文120餘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90多篇,ESI高被引論文2篇。
當前,輕工大數據分析與套用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不僅通過研究人員互訪或網路視頻會議等形式定期與SKA總部的Peter Bunman、Jeremy R.Adama等研究團隊進行合作交流。而且,通過SKA工作網站定期提交相關工作的成果,完成合作任務。實驗室成員與愛丁堡大學計算機基礎科學實驗室(Laboratory for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在大數據方面展開交流合作,開展大數據質量、大數據查詢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進展。
應急平台信息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應急平台信息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簡稱應急實驗室,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家省級應急實驗室,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省級一級學科的建設重要支撐。實驗室依託於鄭州輕工業大學應急管理信息技術研發中心,簡稱應急中心,該中心是由鄭州輕工業大學與河南省政府密切合作,以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國家應急平台體系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示範”為基礎,組建的“公共安全應急信息技術”科研機構,創建於2007年,是鄭州輕工業大學的重要科研機構。實驗室擁有教授、副教授、博士10餘名,研究生11名,技術力量豐厚,研究方向包括應急平台搭建、應急過程管理、應急預案、應急評估、應急資源配置與調度、各個災種的應急研究、現代應急管理的發展、應急管理現狀與發展、應急管理理論與方法、應急管理套用與實踐等,研究方向全面。
鄭州市微弱信號檢測與處理重點實驗室
鄭州市微弱信號檢測與處理重點實驗室依託於鄭州輕工業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本學科具有信號與信息處理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電子信息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實驗室現有成員23人,其中高級職稱8人,博士21人,碩士生導師17人,擁有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畫”創新緊缺人才等優秀人才,形成了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學術梯隊。實驗室承擔了一批國家、行業和企業的重要科技項目,擁有相位噪聲測量儀、矢量網路分析儀、銫原子鐘、三維雷射掃瞄器等一系列高精尖設備。近年來,實驗室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項、省科技攻關及企業項目55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SCI/EI收錄38篇,授權發明專利14項,出版學術專著4部,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餘項。
鄭州市微弱信號檢測與處理重點實驗室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匯聚國內外創新力量和資源,集聚一流專家學者,合作培養國際化人才,以新型感測器研發、面向複雜背景的微弱信號檢測新方法、人工智慧理論創新為基礎,針對精密測量、視覺和生物信息等領域,開展精密儀器設備的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形成了對精密時頻測量與定位技術、機器視覺信息感知與處理、複雜背景下目標檢測與識別和生物信息檢測與處理等研究方向的立體支撐。
鄭州市微弱信號檢測與處理重點實驗室的組建主要面向微弱信號檢測與處理領域套用的共性關鍵問題和中原經濟區和鄭州市中心城市建設需求,結合鄭州輕工業大學研究特色和優勢,本著優勢互補與強強聯合原則,整合國內優勢人才組成重點實驗室,建設基礎研究平台、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同時,實驗室積極與企業及科研機構開展交流與合作,堅持以自主開放為主體的科研策略,與有實力的企業單位進行合作開發,並對外提供實驗條件,接受有關大中專院校及企業單位利用實驗室開展研究實驗,建立起成果產業化的長期友好合作關係。
教學、科研成效 人才培養質量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主線,積極推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形成了“強基礎、寬口徑、重實踐、求創新”的人才培養特色。近年來,學生在“挑戰杯”、網際網路+、計算機設計大賽、ACM大賽等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800餘項。同時,學院長期抓牢學風建設,高度重視考研、就業工作,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持續穩定在90%左右,畢業學生遍布全國各地,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科學研究成果 近五年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主持承擔國家自然基金31項,科技支撐計畫、863計畫項目2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授權發明專利51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19篇,其中SCI、EI收錄249篇;出版著作、教材83部。
交流合作 國際交流 近五年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主辦、承辦軟體與系統可靠性等國際會議3次。
產學研合作 學院與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山谷網安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