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11中學(鄭州市第一〇一中學)

鄭州市第11中學

鄭州市第一〇一中學一般指本詞條

鄭州市第十一中學創建於1953年,原名“河南省鄭州第三高級中學”。學校占地總面積298畝,建築面積1080462平方米。

1958年全市中學統一排序,更名為“鄭州市第十一中學”,1961年被確定為市屬重點高中,2002年被評為鄭州市首批示範性高中,2005年被評為省首批示範性高中,曾兩次獲得鄭州市文明單位,2010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州市第11中學
  • 外文名:Zhengzhou No.11 Middle School
  • 校訓:“團結、勤奮、文明、嚴格”
  • 創建時間:1953年
  • 類別:公立中學
  • 校長:王新順
  • 知名校友:劉洋,張澤群
  • 教師人數:275人
  • 所屬地區:中國 河南鄭州
辦學理念,教學條件,辦學特色,歷史沿革,

辦學理念

學校本著“對學生負責,讓家長放心,使社會滿意”的辦學思想,堅持“和諧發展,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始終踐行“求有知健體,達喻事明理”的校訓,堅持“嚴格教學、嚴格制度、嚴格紀律”的治校原則,倡導“主人翁意識、大局意識、高標意識”的團隊文化的價值取向,構建“文明、健康、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實現“教學高質量,人才高素質,辦學有特色,學生有特長”的全國名校的辦學目標
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個性特長,形成了“寬厚的文化基礎+良好的個性品質+適合的健身專業”的培養模式,逐步構建具有我校特色的“3+1課程體系”,通過“校園環境最佳化、內部管理精細化、教師發展專業化、課程開發校本化、學校德育實效化、課堂教學道德化、辦學形式多樣化”的有力措施,初步實現“做強做大做優” 的全國名校目標,基本形成師生“多元發展”的管理模式,樹立文明、專業、卓越的良好的學校形象,不斷提升學校的品牌影響力。

教學條件

鄭州十一中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優秀教職工隊伍,名師薈萃,碩果纍纍,其中國家級優秀教師6人,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123人,一級教師110人,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7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0人,省級骨幹教師25人,市“名教師”7人,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4人。教師隊伍層次之高、名師人數之多被省、市教育部門領導稱之為“十一中現象”。
長期以來,我校已經成為許多優秀學生非常嚮往的優質學校。為滿足越來越多的學生上優質高中的需求,2002年,鄭州十一中被市政府確定為首批擴大辦學規模的優質高中。2005年秋,占地252畝、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新校區投入使用。現在兩個校區占地298畝,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教職工200餘人,在校生2700餘人。新校區內,有以自然為主題的桃林、竹林、溪流等生態環境,又有以人文為主題的春華園、夏風園、秋韻園等文化景觀;教學樓、圖書館典雅莊重,藝體館、運動場大氣磅礴,校園花木蔥蘢,氣象萬千。經過十一中人不懈的努力、建設、發展,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所智慧型化、生態化和現代化的花園式學校:山水相依、綠樹環抱、路橋相連、湖光波色、盤龍臥虎、樓亭雋秀、風景如畫。用詩來形容:“山水、清溪、森林小徑、匯天地之靈氣;鳥鳴、山幽、林蔌之聲、融智慧之精華”。鄭州十一中實驗分校位於人民路7號,2013年5月正式更名為鄭州市為民高中。

辦學特色

我校有優良的體育傳統,體育人才輩出,競賽成績優異,形成了“以普及為中心,以普及促提高”的辦學特色。第三十五屆世界桌球單打冠軍葛新愛,著名射擊運動員于海泉等都畢業於我校。近年來在鄭州市各項體育比賽中,成績令人刮目相看。田徑、籃球、足球、排球、桌球各項競技成績在鄭州市名列前茅,特別是田徑項目一直獨占鄭州市鰲頭,幾十次獲得鄭州市中學生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並被確定為河南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我校被評為全國學校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河南省冬季體育鍛鍊先進單位;鄭州市開展民眾體育活動先進單位;國家級貫徹執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先進單位;河南省“晨光”體育活動現場會在我校召開。2005年9月作為中運會賽點學校之一,成功承辦了女足項目的比賽,先進完善的場館設施、優質周到的服務得到了國家體育局領導和各省市代表隊的稱讚,近幾年我校還多次被河南省和鄭州市評為體育先進單位。
我們在繼承傳統、發揚光大的基礎上,經過全面調查、分析和研究,對我校創辦體育特色學校作了整體規劃。我們提出了學生入校的第一年抓基礎,第二年促提高,第三年求發展和以教學促特色、以活動帶特色、以競賽推特色、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指導思想。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重要渠道,早在80年代末就進行了“三連環”的體育教學課改實驗,實行男、女生分班教學,90年代我們又進行了體育兩類課程的整體改革實驗。新世紀之初,進行了高中體育選項調節教學的課改實驗,此項實驗以發展學生個性和特長為指導思想,在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中,將學生按興趣分成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和藝術體操幾組,固定活動時間和場地,由專業體育老師負責上課指導。通過老師指導和學生訓練,十一中的每位學生在結束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涯後,至少可以掌握一項可以終生收益的體育技能。我們的這一教改課題被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確定為全國重點科研課題。
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我們體現了“引趣——促能——啟智”這一主線,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經驗,鍛鍊能力。體育競賽是學生最樂意參加活動形式之一,我們在原有競賽組織形式的基礎上讓學生可以跨班、跨年級自由組合,自己起隊名,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組織比賽,這樣不僅融洽了師生關係,也鍛鍊了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我們每年召開春、秋兩次全校運動會,舉行五至六次小型多樣的體育比賽,從而滿足了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需要。我們將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拓展到社會,讓學生接觸社會,適應社會,通過社會活動得到鍛鍊。
學校按照“以普及為中心,以普及促提高”的體育方針,通過在校內開展全民性的健身運動,使得全校師生人人參與,天天鍛鍊,教會了學生自我健身、自我保健的方法,保證了每位學生畢業時至少掌握一項可以終身受益的體育技能。

歷史沿革

鄭州市第十一中學地處鄭州市人民路中段繁華區,始建於1953年,原名為河南省鄭州第三高級中學(簡稱鄭州三高),1958年易名為鄭州市第十一中學。
建校50年來,肩負普通高中的雙重任務,既為高等院校輸送大批人才,又為社會培養了合格勞動者。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辦學質量不斷提高,社會聲譽逐年攀升。1961年9月被鄭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為鄭州市重點高中,“文革”後的1977年3月,鄭州市政府再次確定鄭州十一中為市重點高中。2002年10月,經鄭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評估驗收,確定為鄭州市首批示範性高中。2005年2月,經河南省教育廳評估驗收,確定為河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
自強不息,風雨兼程。五十多年的歷史,是凝聚著幾代十一中人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的歷史,有成功的經驗,豐收的喜悅,當然,也有挫折和痛苦。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在全國左傾路線影響下,歷經整風反右、大躍進、反右傾、三年自然災害、社教運動、“文革”動亂,政治運動一個接著一個。但鄭州十一中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全面培養人才,大力進行教學改革,狠抓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正是由於幾代十一中人以自己執著的追求,無私奉獻的精神,創造了優異的成績,並把良好的校風、光榮的傳統不斷加以發揚光大,鄭州十一中才能歷經風雨而不倒,屢遭霜雪更挺拔。今天她以卓越的辦學成績令世人矚目。學校黨組織先後被中共鄭州市委、河南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多次被市教委(教育局)評為優秀黨組織;被國家教委、國家體委命名為“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實施辦法》先進單位;學校工會被全國教育工會評為先進集體;被國家教育部、國家環保總局評為全國綠色學校;1995年被評為鄭州市首批文明學校;1996年被省教委評為全省首批文明學校;2000年被評為鄭州市首批文明標兵學校;2005年被授予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先進學校、全國教育網路系統理事單位;因高考、會考、學科競賽成績突出,自1992—2005年,連續十四年被評為鄭州市高中教育教學先進單位。
建校50多年來,共有畢業生21421人,他們遍布祖國各地,奮鬥在各行各業,為祖國建設做出了貢獻,為母校贏得了榮譽。較為著名的校友,如:胡樹儉(原鄭州市市長,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郝建生(中共鄭州市委副書記)、林艾英(河南省人事廳廳長)、李樹銘(原中共洛陽市委副書記,河南省老幹部局局長)、弓盛梅(水稻專家)、葛新愛(第35屆世乒賽女單冠軍)、王立新(河南省政府批准的革命烈士,公安部追授公安系統二級英模)……

50多年來,新老十一中人不斷地探索教育規律,改進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成為學校一筆寶貴的財富。其中緊緊抓住兩個基本環節這項工作,富有成效。
第一個環節是隊伍建設。高質量的辦學,必須以高質量的教職工隊伍為基礎,包括幹部隊伍、教職工隊伍。
幹部隊伍是教職工隊伍的核心和骨幹,沒有一支好的幹部隊伍,高質量的辦學只能是空談。鄭州十一中在幹部隊伍建設中始終堅持“團結、廉潔、開拓、務實”的八字方針,以及由此而濃縮成的“廉(潔)、公(道)、實(務實)”的三字原則,強調幹部是民眾的表率,以自身的正直影響民眾,領導民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正其身,如正人何?”由於多年來堅持不懈地抓領導班子建設,學校已形成一個有志於帶領教職工創辦一流學校、民眾信得過的領導集體,在鄭州市教育界有較大影響。1993年10月8日,市教委在鄭州十一中召開班子建設現場會,上級有關領導及市直學校校級幹部參加大會,鄭州十一中做了班子建設經驗介紹。
教職工隊伍是學校的中堅力量,這支隊伍的素質,決定了辦學的質量。多年來,鄭州十一中堅持對教職工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三個意識”教育(主人翁意識、大局意識、高標意識),使教職工形成了很強的凝聚力,使鄭州十一中成了一個團結和諧的大家庭。
教師是教職工隊伍的主體,好的教師才能教出好的學生。從“老三高”到現在的鄭州十一中,都十分注重名師的延聘和培養。“文革”前,鄭州十一中人才濟濟,名師薈萃,各學科師資力量雄厚,有幾位教師在鄭州市、河南省大有名氣。時至今日,中學高級、中級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3%,國家級骨幹教師4名,省級骨幹教師5名,省學科帶頭人5名,市學術技術帶頭人6名,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名,特級教師3名,省管專家1名,受表彰的國家級優秀人物5名,省級12名,市級70名;受國家、省、市表彰的教研成果二百五十餘項,論文三百餘篇,發表論著近六百部。
第二個環節是學校管理,這是質量的關鍵。鄭州十一中在學校管理中,一是堅持“三嚴治校”(嚴格教學、嚴格管理、嚴格制度),各項工作突出一個“嚴”字,嚴格要求,嚴格執行,嚴格驗收。二是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使學校管理逐步規範。國家要法治化,學校要制度化,制度即是學校的“法”。三是堅持學校管理的“六性原則”(科學性、民主性、可行性、導向性、嚴肅性、示範性)。四是1997年以後,為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學校施行“巨觀管嚴,微觀搞活”的管理模式,即在不違背國家方針政策、學校規章制度的前提下,細枝末節不搞一刀切,以便發揮自身優勢,形成個人教學特色。

隨著形勢的發展,鄭州十一中做為一所老牌高中,2002年被鄭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四所優質高中之一,擴大規模,興建新校舍,以滿足廣大學生享受優質高中教育的需要。新校址位於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側,占地252畝,建成後為60個教學班的規模。目前,新校區工程的主體部分已經完工,並已於2005年9月開始啟用。校園內,有以自然為主題的桃林、竹林、溪流等生態環境,又有以人文為主題的春花園、夏風園、秋韻園等文化景觀;教學樓、圖書館典雅莊重,藝術館、體育館大氣磅礴;花木蔥蘢,綠草如茵,環境幽雅,氣象萬千。這被定名為蘊含深厚的“桃林學府”,必將成為省會鄭州的東方明珠。新校區建設工程目前正處於在後期綠化、美化階段,2006年秋季,鄭州十一中新校區將以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施先進、國內一流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鄭州十一中人將抓住機遇,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發揚團結拼搏的優良傳統,全方位育人,為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實現創辦中華名校的夙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