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故里

鄭和故里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回族。公元1371年生於雲南昆陽(現雲南省昆明市晉寧縣境內),晉寧縣也被稱為鄭和故里,鄭和便成為晉寧乃至昆明的著名名片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和故里
  • 人物:鄭和
  • 地區:晉寧縣
  • 時間:1371年
  • 城市:昆明
鄭和故里,一生榮譽,

鄭和故里

晉寧縣是滇文化發祥地。航海家鄭和故里,世界著名磷都之一。位於滇中,居濱池西南岸。面積1391平方千米。人口28萬左右(2012年),其中彝、回、哈尼等少數民族占9.5%。轄昆陽街道、晉城鎮、二街鎮、六街鎮、上蒜鎮、雙河彝族鄉、夕陽彝族鄉等一街4鎮2個民族鄉。縣政府駐昆陽街道辦。戰國時楚將莊躍開滇,以此地為中心,建立滇國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封常羌為滇王,置益州郡。滇王國都和益州郡治均設於此,稱滇池縣。詞唐武德四年(621)於東部置晉寧縣(晉寧縣名從此始),屑昆州;於西部置望水縣。宋大理國時為陽城堡部和巨橋部。元代改為晉寧州和昆陽州。1913年廢州,設晉寧縣和昆陽縣。1958年昆陽縣並人晉寧縣。1960年由玉溪地區劃歸昆明市。地處濱中高原中心地帶。地勢南高北低。有蛤蟆、大黑、黑漢、老虎等山,均屑烏蒙山余脈。河流有柴河、大河、東本河等,注入滇池,屑金沙江水系。中北部滇池沿岸為湖濱盆地。地處滇東地震帶小江地震區,1833年、1913年兩次發生5級以上地震。屬低緯
度高原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6度。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雲南松林,森林覆蓋率16.13%。有耕地1.47萬公頃,產水稻、小麥、蠶豆、油菜、菸草、玉米、雜豆,為雲南主要產糧縣之一。生豬和鮮魚生產頗具優勢。礦藏有等。磷儲量8.4億噸,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為世界四大磷產地之一。有昆陽磷礦、晉寧磷礦、昆陽磷肥廠、昆明化肥廠、雲南輪胎廠等一批大中型企業,形成採礦、化工、冶金橡膠、建材等數十個門類的工業體系。昆洛公路、昆玉高等級公路和昆玉鐵路貫穿縣境。從昆陽碼頭水路可達滇滇各口岸。古蹟有梅樹村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線層型剖面、夕陽鄉恐龍足跡和化石、漢滇池縣治故址、觀音洞壁畫、石將軍石刻、盤龍寺、鄭和公園馬哈只墓碑等。1955。1960年石寨山遺址和漢墓群出土的大量文物,尤其是金質"滇王之印"的出土,表明晉寧一帶是滇文化的發祥地。
晉寧縣 鄭和故里
鄭和故里鄭和故里
鄭和的祖父與父親都到過伊斯蘭教聖地麥加,他幼小時就對外洋情況有所聞。明初,入宮做宦官,後在北京服侍燕王。在燕王朱棣起兵與建文帝朱允炆爭奪帝位的鬥爭中有功,成為明成祖身旁要人。

一生榮譽

明成祖派鄭和帶隊,以景弘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餘人,乘“寶船”62艘,遠航西洋。他們於1405年從蘇州劉家港(今太倉東瀏河鎮)出發,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蘇門達臘錫蘭(今斯里蘭卡)等地,經印度西岸折回,至1407年返國。以後又前後28年,7次遠航,歷30餘國,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所乘的船隻,最大的長約148米寬約60米,可容1000人。有的國家和地區還派使者隨船來到中國,促進了國際間的交往。三保太監下西洋,是世界遠航史上的創舉,傳為“明初盛事”。
鄭和像 鳥瞰晉寧鄭和像 鳥瞰晉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