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仲武

鄭仲武祖籍渠橋壺公山下善鄉村,1900年12月13日出生於莆田城廂頂務巷,1956年6月29日病逝於台灣省台北市,終年56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仲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莆田城廂頂務巷
  • 出生日期:1900年12月13日
  • 逝世日期:1956年6月29日
  • 畢業院校:上海大學
簡介,興學育才,

簡介

鄭仲武早年就讀於上海大學,師從校長於右任,深受其賞識和提攜,終身追隨於老左右。1937年初,鄭仲武在南京國民政府監察院任上,因祖母年邁多病,他隻身於6月間先行回莆省親,由於抗日戰爭爆發,鄭仲武的南京住所被日機炸毀,所以全家只好在莆田住下。當時,鄭仲武開始實施他的興學育才理念,決心為莆田人民做點事業。

興學育才

莆田在抗日戰爭期間,大批青年無法外出,而在縣城只有莆中和哲理、礪青、鹹益女中幾所普通中學,不少青少年要升學難度很大。1942年鄭仲武乘機於中國國民黨莆田縣委黨部與林劍華等同仁以及社會名流幾度商議,擬在莆田籌辦一所中學,以解決學子升學問題,並成立董事會,鄭仲武被推選為董事長。
在籌備策劃中考慮到學校的名聲和影響,確定校名至關重要,商議時,鄭仲武尊選“右任中學”,由於于右任是國民黨元老,又長期擔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老也是鄭仲武的恩師,更是他走上社會的帶路人,於是擬定校名報請於老定奪,然而於老委婉謝讓,提出國父孫中山,建議以中山中學為校名,並手書中山中學校名。經於老開導,中山中學校名就正式誕生了,事後鄭仲武為了紀念創辦中山中學時許多重大舉措,將中山中學一幢雙層樓命名為“右任堂”,二樓為“右任圖書館”。
但創業起步艱辛,辦學用心良苦,在辦學中,首先是選定地址。抗日戰爭前莆田公學因經費困難而停辦,國小部改為公辦縣立興賢國小,後為避日機轟炸,遷到鄉下上課,不久也銷聲匿跡了。對於原公學校址就由國民黨莆田縣黨部文化服務社接管,經過磋商,校址難題迎刃而解。
中山中學是一個私立學校,辦學經費是首要問題。1940年冬鄭仲武約同大哥鄭伯文及弟弟蔡季斌,邀請莆田社會人士籌辦文化企業,後易名為享受免稅的縣黨部文化服務社。中山中學的部分開辦費就是由文化服務社撥款,其後還撥年補助。加上學校收取的學什費(改收稻穀)以維持學校的正常開支。更重要的是向社會募捐,得到商家和開明人士的支持。
鄭仲武憑藉其社會地位和一定影響奔走各地,主要是向商界、華僑界大量募集辦學經費,用於學校的基本建設,教學設備和其他項目等。
鄭仲武還十分重視師資質量,特別是兼任校長時,禮聘學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的各學科名師,確保教學質量,開辦初期如教務主任吳景賢,訓育主任林啟榮,體育主任林振新,還有林劍華、林汝楠、林鏜、朱維乾等。
當時中山中學由於辦學成績顯著,以學生人數之多,教學質量之高,校風之嚴謹,與莆中哲理為三鼎齊名的中學,同時也受到于右任元老的高度讚揚。而今崢嶸名校,承尊師重教古風,英才輩出,盡成國器,信他日鷹揚鵬舉意氣千里,虎臥龍藏壯莆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