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熙奏稿》是鄭觀應所著作品,出自於《鄭觀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鄧華熙奏稿
- 作者:鄭觀應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鄭觀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頭品頂戴江蘇布政使司布政使臣鄧華熙跪奏為時事艱難,亟宜補救,謹陳管見,敬錄書籍進呈,吁懇乾斷施行,建新猷以維積弱,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以求明醫以愈疾,必無良藥苦口之嫌;際窮久而思通,貴有易轍改弦之舉。古來制治保邦,未有不因時制宜而能成長治久安之盛業者。溯自洋務肇興,我朝廷宵旰憂勞,孜孜求治數十年,內外臣工詎無志慮忠純、思深謀遠?幾經籌畫以圖自強,而國勢迄未能張,外侮迄未能御,豈財力之真有未逮哉?毋亦封於故步而興創鮮同心,昧於時宜而膠執多自誤也。自海禁開而外夷麇集中華,目睹彼族之炮利船堅,所向無敵,何嘗不規規仿效振作於前?是以建船塢,築炮台,購鐵甲之船,設製造之廠,所耗帑項何止數千萬。然而馬江之役,兵船灰燼,藩服終屬於他人。今以倭奴蕞爾小邦,步武西法僅十餘年,竟借無端之釁,強據我屬國,虔劉我邊陲,攻奪我海軍,侵及遼疆,所至披靡。以堂堂中土,竟示弱於三島之區。此天下臣民所為疾首痛心而不勝其太息憤懣者。謂是由當事者之機宜坐失,固屬人所共知。臣愚以為非僅一時一事之貽害,其所以召侮而致禍者由來漸矣!
夫泰西立國具有本末:廣學校以造人材,設議院以聯眾志,而又經營商務以足國用,講求遊歷以知外情。力果心精,實事求是。夫然後恃其船械,攸往鹹宜。今中華不揣其本而末是求:無學校之真,則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無議院之設,則上下之情隔,粉飾之弊多。他如商務、技藝、教養、武備諸大端,彼所有者我所無,彼所長者我所短。習焉不察,遂至因循。際此勢絀情見之秋,自無不思亡羊補牢之計。而臣猶有鰓鰓過慮者:誠恐習俗拘迂未化,或以用夷變夏為言。凡事畏難苟安,復蹈淺嘗輒止之失,不思倭與我本同文之國,彼以能自得師而效著,我何難幡然變計以維新。【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鄭觀應1842年7月出生於廣東香山一個亦儒亦商的家庭。早年科舉未成,即循鄉人之跡而北上上海入為買辦,三十三歲時成為後來中國航運業巨頭之一的太古輪船公司的總買辦。與其鄉人不同,鄭觀應終身服膺儒、道,強調“中學其本也,西學其末也。主以中學,輔以西學”。在其尋找富強之道上,他希望通過“商戰”,通過改革當時的弊政,以求“能富而後可以致強,能強而後可以保富”。也許正是這樣一種思想,使得他後來離開洋行而服務於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等洋務派創辦的企業,並因《盛世危言》一書而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商人。辛亥革命後,因薦主盛宣懷的失勢,他在輪船招商局內也難有作為,轉而熱心教育。1921年6月病逝於輪船招商局公學宿舍內。編者簡介任智勇,1973年出生於浙江永康。先後入中國人民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北京大學求學。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方向是晚清海關史、財政史。著有專著《晚清海關再研究:以二元體制為中心》,發表《道光、鹹豐朝的粵海關監督考》、《晚清海關二元體制沿革考》、《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賠款的償付》等十餘篇論文。戴圓,1978年出生於湖南冷水江。1997年開始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就職於北京印刷學院,現為社科部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史。發表《中央蘇區糧食調劑局的建立》、《鄭觀應和他的同鄉們》等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