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家庭成員,人物事跡,連送五子參加抗日,白髮人送黑髮人,最後剩下老母親,緬懷紀念,紀念雕塑,習主席講話緬懷,戲劇改編,
家庭成員
丈夫:任宗武。1941年底,參加抗日自衛軍模範隊參加抗日戰爭。1942年3月,回響抗日政府“回山搞春耕”的號召,與四子、五子重返“無人區”種地,丈夫和五兒子同時遇害,四兒子被抓走後慘死。
長子:任永全。1940年6月,加入白河游擊隊參加抗日戰爭。1942年秋,在保衛盤山抗日根據地的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
二子:任永水。1940年6月,加入白河游擊隊參加抗日戰爭。1943年秋在戰鬥中負傷回家休養,因傷情惡化無藥醫治死在家裡。
三子:任永興。1940年9月因受不了財主欺壓跑回家來,鄧玉芬知道游擊隊正缺人手,毫不猶豫地又把三兒子送去了白河游擊隊,參加抗日戰爭,後下落不明。
四子:任永合。1941年底,加入了抗日自衛軍模範隊參加抗日戰爭。1942年陽春3月,回響抗日政府“回山搞春耕”的號召,重返“無人區”種地時被抓走,1943年夏慘死在鞍山監獄中。
五子:任永安。1941年底,加入抗日自衛軍模範隊參加抗日戰爭。1942年陽春3月,回響抗日政府“回山搞春耕”的號召,重返“無人區”種地時遇害。
六子:任永恩。1946年加入密雲縣支隊參加解放戰爭。1947年8月,他在密雲縣河北莊戰鬥中立功受到嘉獎;1948年在攻打黃坨子據點的戰鬥中壯烈犧牲。
七子:1944年春,日偽軍為肅清“無人區”的抗日力量,圍住豬頭嶺一帶。鄧玉芬背著剛滿7歲的小七兒躲進一個隱蔽的山洞裡。小七兒由於年幼飢餓,開始發燒並哭鬧著要回家吃飯。日偽軍又來搜山了,附近的山洞裡就藏著區幹部和鄉親們。敵人越搜越近,鄧玉芬情急之下她從破棉襖里扯出一團棉絮,塞進小七兒的嘴裡,緊摟住他堵住他的嘴。日偽軍終於下山了,鄧玉芬焦急地搖著臉色青紫的孩子連聲呼喚著,好半天,小七兒才緩過氣來,淚眼巴巴地望著媽媽,費勁地吐出幾個微弱的字:“媽,餓,餓。”鄧玉芬多想下山找點吃的,救救孩子。可鄧玉芬不能不顧藏在附近的幹部和鄉親們啊!就在當天晚上,連個大名都沒有的小七兒,連病帶餓,死在媽媽的懷裡。
人物事跡
連送五子參加抗日
鄧玉芬1891年出生在密雲縣雲蒙山深處的水泉峪村,未成年就嫁給了本縣張家墳村的任宗武。婆家也是窮苦的莊稼人,房無半間,地無一壟。可她是個倔強的女子,她堅信只要努力,家裡人丁興旺日子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的。婚後她和丈夫借住在親戚家,靠租種地主的幾畝地過活,含辛茹苦地先後養活了7個兒子。
1933年長城抗戰失敗後,日本侵略者把鄧玉芬的家鄉強行劃入了偽滿洲國。為了餬口,她家被迫搬到張家墳村東南的豬頭嶺山上,開荒度日。眼見著日本人一步步的想把中國人變成亡國奴,她心中這個氣啊!雖然沒有文化,可是鄧玉芬就認這個死理兒,“我們是中國人,誰做了對不起中國人的事,就是對不起老祖宗”。為了能儘早的把日本人趕出中國去,她和老爺們一起拿著鎬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下地幹活。
1940年,八路軍10團挺進密雲西部山區,開闢豐(寧)灤(平)密(雲)抗日根據地,豬頭嶺來了八路軍。玉芬聽人宣講抗日道理,她是多么高興啊,八路軍說的話,字字句句說在了她的心坎上,越聽心裡越敞亮。這些話使她懂得了只有窮苦人抱成團兒,拿起刀槍打鬼子,才能救國救己。
6月,10團組織游擊隊。玉芬和丈夫商量:咱沒錢沒槍,可是咱家有人。不能出財力,咱們可以出人力,在打鬼子這件事情上,絕對不能含糊。就叫兒子打鬼子去吧!於是玉芬的大兒子永全、二兒子永水成為了白河游擊隊的首批戰士。
9月,三兒子永興受不了財主的欺壓跑回家來,玉芬知道游擊隊正缺人手,毫不猶豫地又把三兒子送去了白河游擊隊。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實行“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玉芬回響黨的號召,開展反“無人區”鬥爭。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兒子、五兒子找回來,在環境最殘酷的時候,參加了抗日自衛軍模範隊。
1942年陽春3月,抗日政府發出了“回山搞春耕”的號召。玉芬和許多山地民眾決定重返“無人區”。玉芬讓丈夫先回山里搭窩棚安攤兒。誰知丈夫走後沒幾天,竟傳來噩耗:丈夫任宗武和四兒子永合、五兒子永安,種地時遭日軍偷襲,丈夫和五兒子同時遇害,四兒子也被抓走了。一夜之間,父子三人死的死,抓的抓,作為妻子,作為母親,怎能不悲痛欲絕!然而,堅強的玉芬沒有被嚇倒,更不會屈服。親友們勸她不要再回山,“無人區”里太危險。她搖搖頭,拉起兩個小兒子,堅定地對他們說:“走,回家去。姓任的殺不絕,咱和鬼子拼了!”她又回到了豬頭嶺,拿起丈夫遺下的鎬頭,沒日沒夜地開荒種地。
1942年秋,大兒子永全在保衛盤山抗日根據地的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
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兒子永合慘死在鞍山監獄中。同年秋,二兒子永水在戰鬥中負傷回家休養,因傷情惡化無藥醫治死在家裡。
白髮人送黑髮人
白髮人送黑髮人,一個接一個的沉重打擊,玉芬都咬牙挺住了。只是,往日性格開朗的她,變得沉默寡言。但春種秋收,做鞋做襪,照料傷員,她樣樣都乾在頭裡。她的家成為八路軍和傷員的經常性住所,幹部戰士到了她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樣。她是把戰士們當成了自己的親兒子啊!她為八路軍燒水做飯、縫補衣服,為傷員接屎接尿、餵湯餵藥。她和家人以粗糠、樹葉、野菜充飢,把省下來的糧食送給八路軍。為了給傷病員增加營養,她專門養了幾隻老母雞,雞蛋卻一個也不捨得給家人吃,統統送給了傷病員。許多人都知道在密雲的豬頭嶺有一個家,家裡有一位堅毅、善良的“鄧媽媽”。同時,她把更多的母愛給了未成年的小六兒、小七兒,盼著他們快些長大,好繼承父兄的遺志打鬼子。
1944年春,日偽軍為了肅清“無人區”的抗日力量,圍住豬頭嶺一帶,一連折騰了7天7夜。小六兒跑丟了,她背著剛滿7歲的小七兒躲進一個隱蔽的山洞裡。
小七兒由於年幼飢餓,開始發燒。小孩子不懂事,哭鬧著要回家吃飯。日偽軍又來搜山了,附近的山洞裡就藏著區幹部和鄉親們。她哄小七兒不要哭,答應他過一會兒就有吃的了。可是剛剛7歲的孩子,哪受得住疾病和飢餓的雙重煎熬,還是大聲地哭。敵人越搜越近,玉芬急出了一身冷汗。情急之下她從破棉襖里扯出一團棉絮,塞進小七兒的嘴裡,緊摟住他,堵住他的嘴。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日偽軍終於下山了。她焦急地搖著臉色青紫的孩子,連聲呼喚著。好半天,小七兒才緩過氣來,淚眼巴巴地望著媽媽,費勁兒地吐出幾個微弱的字:“媽,餓,餓。”她多想下山找點吃的,救救孩子。可她不能不顧藏在附近的幹部和鄉親們啊!當天晚上,連個大名都沒有的小七兒,連病帶餓,死在媽媽的懷裡。
眼睜睜的看著幼子死在懷裡,自己卻無能為力,對鄧玉芬這是多么致命的打擊啊!她撕心裂肺地坐在小七兒的墳頭痛哭,這哭聲痛徹心扉,讓人心碎;這哭聲既是對小七兒的虧欠,更是這位母親對她已故去的諸多兒子的懷念。
玉芬不愧為雲蒙山的女兒,她戰勝了失去幼子的巨痛,重新站立起來了。她要頑強地活下去,要親眼看到勝利的那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了,中國人民勝利了。玉芬眼噙淚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大兒、二兒、四兒、五兒、七兒;咱們勝利了!
最後剩下老母親
1946年7月,國民黨反動派又發動了內戰。剛剛太平幾日,戰火又起。鄧玉芬多想能夠過幾天這來之不易的太平日子啊,可是殘酷的現實讓這位母親無法無動於衷。她又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送六兒子永恩參加了縣支隊。六兒子走了,她忽然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三兒子至今下落不明,身邊僅剩下這一個孩子,萬一六兒子再有個三長兩短,她靠誰來養老送終!第二天一早,她趕到縣支隊駐地,想領六兒子回家,是的,只要她向領導張口說明情況,六兒子就能脫下軍裝隨母親回家。可是到了駐地,看到一隊隊的戰士,玉芬又猶豫了:哪個孩子沒有媽?都不上戰場,誰來保衛鄉親們的勝利果實?別人的孩子也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啊!我怎么能如此自私啊?想到這兒,收起了眼裡的淚水,她改變了主意,還是要把六兒留在部隊。她叮囑六兒子:“記住你爸和你哥是咋死的,好好打仗,立了功回來見媽!”
六兒子沒有讓媽媽失望。1947年8月,他在密雲縣河北莊戰鬥中立了功,受到嘉獎;1948年在攻打黃坨子據點的戰鬥中卻壯烈犧牲了。他立了功,卻永遠不能回來見媽媽了。
丈夫和兒子一共7位親人走了。玉芬獻出了妻子、母親的至愛,她是位好母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黨和人民沒有忘記鄧媽媽對革命作出的貢獻。全國解放後,黨和政府在生活上給了鄧玉芬很好的照顧,為她在張家墳村里蓋了兩間瓦房,送衣送糧。1961年春節,她還光榮的出席了全市烈軍屬代表大會,受到彭真、劉仁、吳晗等領導同志的接見。1956年一位領導同志接她到城裡住,她去了幾天就硬要回家,臨行前工作人員陪她逛了各大商店,並轉達領導的話,要她買些需要的東西由國家開支,但她只是飽了飽眼福,一分錢東西也不肯買。她說:“政府對我那可是一百一,我很知足。眼下不缺吃不缺喝,怎能再給國家添麻煩。”
1970年2月5日,鄧玉芬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79歲。
緬懷紀念
紀念雕塑
為了傳承鄧玉芬的偉大愛國精神,2012年,密雲縣委縣政府在石城鎮張家墳村新村中心,建設了鄧玉芬雕塑和主題廣場。高8米的花崗岩雕塑樹立在廣場上,鄧媽媽微笑著,她慈祥地看著這片土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為革命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卻給後人留下了永恆的精神財富,她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習主席講話緬懷
2014年7月7日上午,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活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活動並發表重要講話。
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鬥爭中,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自由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北京密雲縣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戰死沙場。華北平原上的一個莊戶人家寫下這樣一副對聯:“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橫批是:“抗戰到底”。這是中華兒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怒吼,是中華民族抗戰必勝的宣言。
戲劇改編
《母親》是在習總書記去年出席抗日戰爭紀念活動時提到英雄母親鄧玉芬事跡的講話精神指引下,以反映北京人文精神、樹立北京形象、刻畫北京最美人物為己任創作而成的劇目。該劇以發生在北京密雲的真實故事為基礎,以獨特視角反映了英雄母親鄧玉芬毀家紓難,毅然把丈夫和五個兒子送上戰場的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
作為北京市文化精品項目,《母親》自7月6日—11日在中國評劇大劇院進行了首輪演出,得到各方稱讚,在中國劇協組織的專家研討會上被專家認為擁有超戲曲的戲曲結構和豐富巧妙的舞台表現形式,是一出折射中國民族抗戰血淚史、凝聚民族精神、感人肺腑的優秀劇目。該劇將於8月12日—9月2日參加由文化部主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優秀劇目巡演”,擬赴石家莊、天津、呼和浩特、太原四地巡演8場。8月27日、28日將作為“2015年北京金秋優秀劇目展演”開台大戲進行演出。
中國評劇院等創作團體共創作了6出評劇,重點圍繞北京地區,講述普通百姓面臨民族危亡之時奮起抗擊的事跡。6出評劇集中亮相,強化了“主題意識”,也爆發出該劇種的藝術能量。
2015年9月16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優秀劇目巡演"在密雲大劇院啟動巡迴演出,縣委書記汪先永到場觀看。母親扮演者:著名評劇演員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