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山(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鄧文山,原名鄧海峰,1905年6月生於建昌縣二道灣子鄉大北溝村,民國初年遷居黑龍江省德都縣。23歲入奉軍,任副官。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參加馬占山部抗日義勇軍,任團長。馬部失敗後,獨樹義幟,報號“平康德”,馳騁北國疆場,在訥河、拉哈、德都等處屢殲敵軍。1936年2月,應邀赴蘇聯考察。4月回國後在組建“抗日聯軍”中陷圍敗北。1936年末,鄧潛回原籍,重建抗日隊伍,立下了卓著戰績。1938年5月末在玲瓏塔棒槌山戰鬥中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2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文山
  • 別名:別名鄧海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建昌縣二道灣子鄉大北溝村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38年05月28日
  • 職業:反滿抗日英烈
  • 性別:男
個人介紹,人物事跡,個人成就,

個人介紹

生於農民家庭。1929年隨父移居黑龍江省德都縣紅化磧屯。因同惡霸打官司敗訴,被逼迫投身綠林。1931年夏被奉軍收編任副營長。

人物事跡

鄧文山俠肝義膽,好打抱不平。家鄉有兩個惡霸欺壓百姓,魚肉鄉民,無惡不做,肆意搶奪別人財產、家畜,有人不懼其勢登門討還時,竟公然將其活活燒死,還將其房屋燒毀。鄧文山對這種令人髮指的暴行,義憤填膺,主動為受害者鳴冤告狀,終獲勝訴,把兩惡霸處以死刑。他的正義之舉,雖贏得鄉親們的稱頌,但也給自己帶來災禍。兩惡霸的爪牙持槍到處捉拿鄧文山,誓將其打死為主子報仇解恨。鄧被逼無路,遂投身綠林“青龍”綹子,報號“海中山”。1928年夏,“青龍”被奉軍收編,鄧任營副。
九一八事變後,“青龍”欲投降日軍,鄧文山決然與其分道揚鑣,拉出部分弟兄,投奔了馬占山將軍所領導的抗日義勇軍,被任命為團長,曾參加過著名的江橋抗戰。馬占山失敗出國後,報國無門的鄧文山,只好暫回家鄉走村串戶,組織宣傳抗日,以圖東山再而起。
1934年3月,正值偽滿洲國建國二周年,偽滿傀儡皇帝溥儀改帝號“康德”之際,鄧文山組織250餘名志同道合的弟兄,重新舉起抗日救國的大旗,大家都推選他為首領,稱隊長,報號“平康德”,也是鄧領導抗日武裝的代稱。副隊長楊英傑,報號“滅日軍”;劉景陽報號“復中華”;劉景洲報號“蓋滿洲”。下設8個分隊,除正副隊長各兼一個分隊隊長外,分隊長還有李同伍、薛鳳岐、張守臣、金山。從此,一支與日偽對立的抗日隊伍,出現在祖國北疆。
“平康德”部每人都配有長短槍雙套武器,並各有一匹坐騎,是馳騁在松嫩平原抗日疆場上的一支輕騎軍。由於報國心切,自舉義伊始就主動出擊,機動靈活地襲擊敵人,每每出奇制勝,連戰連捷,先後在德都、訥河、嫩江等地襲擊敵寇,粉碎了敵寇的多次討伐。
“平康德”部隊紀律嚴明,規定有“五要五不要”的約法:要聽從指揮,要保守機密,要團結關照,借東西要還,買東西要給錢;不準打罵百姓,不準搶東西,不準挑吃喝,不準私自離隊,不準侮辱婦女。隊部、分隊均設有“紀查員”。副分隊長朱振江,就因調戲婦女,搶東西而被清除出隊。
鄧文山本人有勇猛過人,足智多謀,槍法純熟,意志堅定,懂禮重義的特點。因此,他深得同伴佩服。民眾以這樣的歌謠稱讚他:“虎子真超群,殺富又濟貧,為國又為民,專打日本人。”此歌謠至今還在當地一帶民眾中廣為傳頌。
由於“平康德”部隊是正義之師,深得民心。因此,德都一帶各路抗日隊伍皆慕名歸附,各小頭領均自動去掉原來報號,擁戴鄧文山為首領。一時間黑龍江西半部到處都有“平康德”的抗日隊伍。自1935年初以來,該部已發展到2000餘人,加上自願擁戴的外圍組織隊伍約數千人之多。
“平康德”不僅名震黑龍江一帶,而且遠播國外。蘇聯政府對這支抗日隊伍及鬥爭精神十分重視,首派特工人員韓東久與鄧秘密接頭。轉達蘇方予以幫助的意圖,希望鄧把隊伍拉到黑龍江沿岸,背靠蘇聯抗戰,允許該部在遇到危險時撤到蘇聯境內。鄧文山認為此路可行,便命部下分批扮成旅客,於1936年2月26日,全部由通北乘火車到達三站一帶。不久,韓東久又在西發金廠找到鄧文山,向他轉達了蘇聯邀請該部首領去蘇學習、考察的意圖。鄧文山欣然接受了邀請,帶楊英傑、劉景和、劉景洲、王梓木等人,於同月末,從二站白石砬子渡過黑龍江,到蘇聯海蘭泡下榻。
鄧文山等人在蘇聯考察40餘天,蘇方派專人給他們介紹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形勢、蘇聯國家社會制度及支持中國抗日的態度。表明要幫助該部組建成抗日聯軍,同意給予補充部分槍枝、彈藥,答應按實有人數確定部隊級別。此間他們還參觀了蘇聯當地工廠、農莊及邊防設施,他們所到之處都受到盛情歡迎。此行使他們眼界大開,懂得了許多前所未聞的革命道理,從而更激發了他們的抗戰熱情,更加堅定了抗日救國的決心和信心。
鄧文山等人從蘇聯考察回國後,遵照蘇方建立抗聯的建議,為防止形勢惡化,小股武裝遭受不測,決意把所有擁戴他的各部都帶去中蘇邊境。1936年4月,他率本部返回德都一帶,通知各部到北山集合。不料,他們在宣傳、組織動員擴充隊伍及通知集合過程中,有人不慎泄密。日軍對“平康德”這支帶有明顯“赤化”的抗日隊伍,早就恨之入骨,又聽說他們跟蘇方已有聯繫,更怕得要死,早想將其剿滅,以除大患。日軍把鄧文山等人劃為“政治匪”、“國事犯”懸賞緝拿。只因“平康德”在民眾支持下,晝伏夜出,神出鬼沒,日軍才一直未能得逞。
日軍獲得“平康德”部的行動計畫後,欣喜若狂,於1936年6月末,調集兩萬多日偽軍,在飛機、大炮、坦克的配合下,把鄧部包圍在北山森林中,並頻頻大舉進攻。在數倍於己的強敵進攻下,鄧文山仍堅定自若,巧妙指揮所部與來犯之敵展開艱苦卓絕的鬥爭。在龍門山、臥虎山、格拉球山等地打退日軍數十次猛烈進攻,斃傷許多敵人。當然,自己也付出了慘重代價。
戰鬥異常殘酷,血戰兩個多月後,敵人包圍圈越來越小。時至9月,“胡天飛雪”,歲迫嚴寒。“平康德”部隊衣單腹空,彈盡糧絕。戰士們無奈就殺馬吃,馬殺光後就以樹皮、野果充飢,以冰雪止渴。連日惡戰,顛沛跋涉,有些戰士病餓倒下。在這種險惡形勢下,鄧文山曾幾次率部突圍都沒成功,最後決定以分隊為單位分散突圍。
1936年9月末,鄧文山率領本分隊迂迴到茂山,從山南麓借清晨大霧的掩護,沿林深樹茂的山谷,經一天轉戰衝出包圍圈後,繼續率隊北上,預計沿小興安嶺去蘇聯。但於10月上旬迂迴到龍門鎮附近時,又被敵追兵包圍,經一天激戰,損失很大,此戰突圍脫險後,鄧文山部只剩20餘人,被迫於10月中旬,將隊伍拉回家鄉紅化棋屯北部山林中潛伏。
日軍費了百餘天工夫,也沒肅清鄧文山部,且損兵折將,就拿鄧的親屬試問。將鄧文山的父兄抓去嚴刑拷打,投入大牢,將他的年輕外甥張梆子活埋,鄧的生母呂氏也遭受毒打,被折磨致死。
鄧文山是個孝子,聞母已故噩耗,捨生忘死回家為母弔孝,正中了敵人的奸計。日偽軍調動一個團的兵力,將鄧文山團團包圍在鄧家大院內。在這千鈞一髮時刻,鄧文山仍沉著機智的在院四角炮台上各打幾槍,以此迷惑敵人。當敵軍聞槍聲紛紛後撤的混亂之際,他便借夜幕的掩護,趁勢越牆脫險。
日偽出動千軍,竟沒有抓住鄧文山一人,氣得日軍指導官暴跳如雷,下令燒毀了鄧家房屋及一切財物,並註銷鄧家及其親友的戶口,勒令返回原籍。日軍偵知鄧文山的行蹤後,便派兵封鎖山林,把給鄧文山送飯的人抓住當眾槍殺。在這種敵眾我寡,給養極度困難情況下,鄧文山同年11月初,忍痛下令手下倖存的16名弟兄埋藏槍枝,解散潛伏。
鄧文山在黑龍江無地容身,不得已於1936年12月初,同妻子李氏一起喬裝,攜短槍回到故鄉——建昌縣二道灣子鄉大北溝村。與此同時,黑龍江偽警察廳通電建昌偽警務科,要認真追捕“平康德”,並派特務前來督辦追尋。
鄧文山回到建昌後,曾多次遭敵追捕,險落敵手,均在鄉親們的掩護下,才得以脫險。但鄧的妻子李氏,在一次突圍中不幸負傷被捕遇害。在這種情況下,鄧文山決心重新拉起隊伍,繼續抗日。1937年春,鄧文山到大石橋子屯找到曾參加過抗日救國軍的綠林首領李景林,通過他的引薦與義軍首領郭文聯、陳化州及綠林首領楊胖子、馬伍等結識,在他們的支持幫助下,並通過原鄭桂林部義軍骨幹鄧連貴、鄧連義、鄧連坡等人的秘密宣傳發動,鄧文山抗日義軍隊伍於1937年4月初又重新組織起來。隊長鄧文山,副隊長鄧連貴,應鋒隊長鄧連義,及安俠、張玉坤、商玉香、呂國選、柳憲仁、鄧連珠等骨幹先後參加了鄧文山部。最初只有30餘人,半年後發展到百餘人。這支隊伍仍報號“平康德”。其軍需來源主要是大戶捐獻,對民眾秋毫無犯,深得故鄉民眾的擁護和支持。
反滿抗日武裝“平康德”再次崛起,正值日偽在建昌統治相對穩定時期,敵強我弱。鄧文山選定距縣城較遠、交通閉塞的建昌東部山區,與敵轉戰周旋,尋機殺敵。
1937年春,鄧文山為了擴大隊伍,帶幾名骨幹到朝陽六家子去找“大明字”。此時正遇六家子警察署帶著“自衛團”來打“大明字”。鄧文山為了以誠會友,就主動帶人打頭陣。當敵人靠近時,他就喊:“是朋友快離開,不怕死的就上來!”因頭次交鋒,誰也不知道他的本事,敵人還繼續上。鄧又喊:“看你們的旗丟了!”話落彈出,一槍打斷了敵方旗桿,敵又往上沖,鄧又說:“看你帽子!”一槍又把領頭的敵人帽子打掉。第二個還往上沖,鄧又說:“看你的腳下!”遂打得敵人的腳下起煙。僅放了三槍敵人就譁然而退。使“大明字”心悅誠服當即表示願與鄧聯合。
同年春,“平康德”部在劉質彬溝與霍美廷大隊長帶領的偽縣討伐大隊遭遇。敵人用輕機槍猛烈地向鄧部掃射,打得他們抬不起頭來,並有一人犧牲。鄧文山怒不可遏,瞄準敵機槍手就是一槍,打得他腦袋開了花。第二個敵機槍手剛爬到機槍前,鄧又是一槍,把他的腦袋也揭了蓋。偽警察們見勢不妙,狼狽後撤。此時鄧文山親自掩護一個戰士下溝去把敵機槍奪了過來。
日軍為了毒害中國人民,到處設洋行。藥王廟街北的契約洋行,是賣毒品的老窩。鄧文山查明後,於1937年夏的一天深夜,帶10多名戰士,跳牆而入,把這個洋行給砸了。
藥王廟偽警察署長楊志凌,是效忠日寇、殘害同胞的鐵桿漢奸。1937年秋末的一天,他帶一個隨從竄入大北溝,適值鄧文山等人在周美文家開會,有人報告說楊志凌到溝里來了。鄧文山說:“快去幹掉他!”多數人說:“不行啊,這樣會給大北溝闖出禍來。”鄧又說:“怎么也得懲罰他一下吧。”鄧說完便提槍出院,見楊與隨從正在馬上東張西望,鄧文山一槍就把楊的馬打倒,隨從也驚嚇得掉下馬來,兩個傢伙棄馬而逃。鄧文山縱身騎上他們丟下的馬,緊追過去。當追上時,嚇得他們魂不附體,連連叩頭求饒。鄧文山教育了他們一番,才把他們放走。
1938年春,日軍派調熱河省第五軍管區偽軍與建昌、綏中、興城、錦西、朝陽等五縣討伐隊,集聚建東排兵布陣,圍剿“平康德”部抗日武裝。
1938年6月16日雞鳴時,“平康德”部秘密轉移到玲瓏塔村棒槌山腳下的李半仙溝(僅3戶人家)後,鄧文山首先布置挖戰壕、放哨、做飯。凌晨五點鐘時,戰士們正在用飯,突然聽到槍聲,才發現周圍的山頭全被敵軍搶占,該部已陷重圍。鄧文山料定這場戰鬥非同尋常,不能速決。為了節省子彈,減少犧牲,便命令鄧連貴、鄧連義二人進入掩體,監視敵人行動,要彈無虛發。其餘戰士全部進屋隱蔽,不準暴露目標。
這次戰鬥,敵人蓄謀已久。調來的5000餘敵軍,早已在房身溝、楊樹溝、二道灣子、後營子等地布下弧形包圍圈。用偽軍第四十二團和岡本炮兵連,在外圍連續尾追多日,才將“平康德”部趕進他們的包圍圈內。因“平康德”部連續多日作戰,戰士都精疲力竭,在山頂放哨的3個戰士全睡著了。當被敵軍腳步踩掉落石撞擊聲驚醒時,敵人已摸到面前,來不及報告,只好鳴槍示警,才導致此戰嚴重被動的局面。
戰鬥一開始,敵軍就向“平康德”部隱蔽處猛烈炮擊,瘋狂掃射。狹小的山谷,頓時被打得碎石橫飛,濃煙蔽日。五個小時後,敵軍開始往下摸。鄧連貴、鄧連義急報鄧文山,要求大家一齊應戰。鄧文山說:“大家要繼續隱蔽,就我自己出去。這些傢伙看樣子像狼,放倒他幾個就變成兔子!”說完他就闖出屋門,冒著紛飛的炮火,敏捷地進入陣地掩體,三槍撂倒兩個,其餘之敵嚇得連滾帶爬地退回山頂,再不敢向山下移動,繼續以槍炮還擊。下午兩點,鄧連義想去接替鄧文山,然而,剛爬到戰壕邊,一顆炮彈在他身旁爆炸,鄧連義當即光榮殉國。與此同時,鄧文山頭部也被炸飛的碎石擊傷。他負傷後,由鄧連貴接戰。敵人不知鄧文山負傷,仍不敢妄動,只有繼續打槍打炮。天黑後,敵軍唯恐鄧部襲擊,又分別撤回各自的營地。掌燈後,鄧文山怕敵人知道自己身負重傷,仍剛強地拄著拐杖率部撤離棒槌山,向東轉移。
此次戰鬥,“平康德”部只有38人參戰,鄧文山卻創造了隻身抵千軍的奇蹟,打破了敵軍妄圖一舉殲滅的夢想。“平康德”部損失較大,傷2人,陣亡4人。而敵傷多人,被擊斃2人。
鄧文山由於過度疲勞,加之流血過多,撤出陣地不遠即昏厥在地。由鄧連貴背到大北溝將他藏在屯西的長脖子溝,後又隱蔽在不易被人發現的深土溝中,由他的父親和李元春大夫秘密護理。
棒槌山突圍後,叛徒“雙合”向敵人報告了鄧文山負傷情況。此後,敵人幾次搜山都沒有找到鄧文山。慘無人道的日軍,就嚴刑拷打當地民眾,還給鄧連升等人灌辣椒水,追問鄧文山下落,但民眾誰也不說。殘忍的日軍就又把鄧連貴父親鄧文忠、鄧連義的弟弟四喜子和五銀匠等人斬首示眾。
鄧文山受傷時正遇陰雨連綿,傷口感染,治療又不及時,為此傷勢越來越嚴重。1938年6月30日,父親鄧存珍眼看著生命垂危的兒子心酸地問:“貴子(鄧文山乳名),你覺得怎么樣?還有什麼話說沒有?”鄧文山說:“爹呀!別難過,兒子我不是孝子啊,給咱家惹了大禍!可是為了救國我是盡了力了。我早就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了,使我最擔心的還是我們中國何時得救呀!我什麼也不說了,快把鄧連貴找來。”鄧連貴趕到叔父跟前,告訴他要設法把他轉移外地治療。鄧文山說:“我不行了,別再為我冒險了。我死後咱們的隊伍就得你組織了,可別散吶。國讎家恨不能忘啊,要為死去的弟兄、親友們報仇啊!在抗戰中寧可死在戰場,也不要投降啊!”說完,把伴隨他多年的手槍交給了鄧連貴。不多時,鄧文山停止了呼吸,時年33歲。
鄧文山雖然犧牲了,但他這種反滿抗日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學習!

個人成就

“九一八”事變後,參加馬占山部抗日,任義勇軍團長。1932年5月,在馬家船口一線阻敵,因部隊傷亡過大而潰散。1934年3月,文山組織百餘人,報號“平康德”,舉旗抗日。首戰德都龍河警察署,繳長短槍十二支。4至10月,文山帶隊在海城窩鋪、谷家樓、通南、南鎮等地同訥河縣警察隊作戰六次,殲滅日軍官7人,偽軍80餘人,署長催根宣、分隊長史明華等被擊斃。1935年末,義軍已發展到千餘人,許多抗日隊伍歸附,形成了龍江西半部到處都有“平康德”抗日的局面。1936年6月,文山和副首領楊老五(平日軍),劉景和(復中華)從蘇聯回來後,立即調動部隊到中蘇邊境進行活動。部隊進入北山後,遭到日偽軍包圍,在兩個多月戰鬥中部隊傷亡很大,不得不分散突圍,9月,文山帶百餘人進入深山密林。時近寒冬衣單腹空,義軍難以生存,再次化整為零,分散行動。1936年文山帶二十餘人,到家鄉北部山林潛伏起來。日軍找不到文山,便將文母、外甥等投入大牢,並燒毀了他家的房屋財產,揚言交不出鄧文山,就把紅化磧屯的百姓斬盡殺絕。12月初,文山跑回遼寧老家,不久就拉起三十餘人的抗日隊伍。1937年春他同縣討伐隊交火時,曾兩槍擊斃兩名機槍手,奪過機槍,打退了敵人。秋末的一天,藥王廟警察署長楊志凌闖入大北溝,文山一槍擊斃其乘馬。嚇得楊某跪地求饒。因此文山在建昌地區很有名氣,許多人前來投靠。不久就擴展到百餘人的隊伍。1938年5月28日晨,文山在棒槌山下被包圍,頭部負傷。傍晚,被鄧連貴等背到長脖子溝隱蔽。敵人幾次搜尋不得,就殺害了文山親人鄧文忠等四人。由於缺醫少藥,鄧文山傷口惡化身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