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正方,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國管系巨觀經濟教研室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正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育工作者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性別:男
- 職稱/職務:副教授
- 來校時間:1986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社會兼職,海外講學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論文,著作,譯著及其他,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94年9月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班在職學習,2000年7月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班學習,1988年7月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班學習,1988年7月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6年7月留校後,即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工作,在該所合併到經濟學院後,一直在該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目前屬於國管系巨觀經濟教研室教師。
社會兼職
現任第十一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特約檢察員,中央統戰部六局特約信息員。曾任第九、十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和民建北京市委委員,《科學投資》雜誌社副主編。
海外講學經歷
1998年10月受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曾到日本京都大學進行短期學術訪問。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受教育部留學基金委的委派,到美國麻省大學Lowell分校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學術訪問。
研究方向
巨觀經濟管理,國際貿易與投資。
主要貢獻
論文
試論食品安全控制體制的基本框架,食品科學,2004年第11期。
中國加入WTO:機遇與挑戰並存,中國經濟快訊,1999年第4期。
“千年回合”:焦點議題,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0年第5期。
廉價銷售成霸業,中國區域經濟,2004年11-12月刊。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Food Safety Control System,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2005年第3卷第4期。
從2004年利用外資增幅下降看我國外資政策的調整取向,國際貿易問題,2004年第7期。
中國的對外貿易與經濟成長的實證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第6期。
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結構的影響機制的實證分析,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7年第4期。
經濟適用房:誰來為你把脈? 紅旗畫刊,2003年第1期。
解讀溫總理的“一二三四”,領導之友,2003年第3期。
外貿電子商務:中國政府的角色定位,國際商報,2000年10月29日。
《財政政策在亞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鄒正方,《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3年第6期。
《TRADE FACILITATION IN CHINA: PROGRESS AND EVALUATION OF COSTS》,鄒正方,《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Science》,2008年第2期。
《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結構影響機制的實證分析》,鄒正方,《數學的實踐與認知》,2007年第4期。
《中國的對外貿易與經濟成長的實證分析》,鄒正方,《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第6期。
《論中國的適度貿易保護政策》,鄒正方,《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著作
中國的經濟發展(楊瑞龍等譯),中國發展出版社1995年1月。
世界各國稅收制度,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年5月。
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全球經濟調整中的中國經濟成長(楊瑞龍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21世紀中國經濟大趨勢(李京文主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中國經濟非均衡發展研究(胡乃武,楊瑞龍主編),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4年12月。
經濟運行機制與巨觀調控體系(吳佩鈞,范恆山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
中國巨觀經濟形勢與政策:2003-2004年,載於《中國經濟藍皮書2004》(第四作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西方經濟學名著導讀(姚開健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
中國經濟改革發展報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編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8月。
中國經濟改革發展報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編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9月。
中國巨觀經濟形勢與政策:2002-2003年,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年第1期。
中國巨觀經濟形勢與政策:2002-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02》(人大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中國巨觀經濟形勢與政策:2003-2004年,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年第12期。
現代財政制度通論(魏傑,於同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開放條件下的數量限制貿易政策》,鄒正方,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2年。
譯著及其他
跨國公司在中國:贏家和輸家 新華出版社 2000年6月。
獲獎記錄
第七屆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
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