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國啟

鄒國啟

鄒國啟(1930.3.19—1968.8.21),男,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人。茅台酒廠工人,歷任茅台酒廠酒師、副主任、主任,是茅台酒廠的高級釀酒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國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仁懷市茅台鎮
  • 出生日期:1930.3.19
  • 逝世日期:1968.8.21
  • 職業:高級釀酒師
在仁懷市茅台鎮合馬白楊坪赤水河邊,有一個世代釀酒的家庭。1930年3月19日,鄒國啟在這裡出生。鄒國啟的父親是當地德高望重的鄒氏族長,因仗義好客家裡經常高朋滿座。家開釀酒小作坊,主要用作待客之需,也少量出售。鄒國啟從小對釀酒感興趣,經常幫父親照料釀酒房,偶爾也跑到離家不遠的茅台鎮“成義”、“榮和”燒房“偷師學藝”。
1952年,經茅台酒廠副廠長鄒定謙(其四叔)引薦,鄒國啟進入茅台酒廠,成了國營地方茅台酒廠的第一批工人。當時,茅台酒廠的環境設施非常落後,廠址又位於大山深處,受交通、通訊、能源等因素的制約,酒廠員工所面對的工作極其艱苦。鄒國啟一進茅台酒廠,便滿懷喜悅地加入了釀造茅台酒的隊伍,他始終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撲在工作上,髒活重活搶著乾。樂觀的他,和工友們一道,哼著小曲到三百梯背煤,嬉笑著下河挑水,唱著山歌上山砍柴,每天重複那著翻杴打糙,上甑下甑,下窖起窖,搬運酒罈等等非常繁重的工作。因為他有釀酒技術,人又隨和勤快,一年後就被任命為一車間酒師。
1954年,茅台酒廠成立掃除文盲委員會。在生產實踐中,鄒國啟認識到,沒有文化寸步難行,他下決心攻克文化知識。他每天晚上都自學到11點以後才休息,經過刻苦的學習,鄒國啟還創作了兩首山歌--《高粱釀酒實在香》、《力爭上遊把光增》。兩首山歌在廠區的大喇叭中廣播了一個月,“小磚頭來四寸方,背篼桌子一個樣。只要能夠學習好,什麼條件都不講……”,至今,好多酒廠退休的老員工背起來還朗朗上口。
1954年至1955年,茅台酒廠回響國家號召,廠內開展以增產節約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提出了“沙子磨細點,一年四季都產酒”的口號(“沙子”即紅高粱)。鄭義興、鄒國啟等技術骨幹認為,這不是釀造茅台酒,而是釀造的普通高粱酒,這樣不符合工藝規程並極力反對 。這個意見當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致後來造成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波動。而在當時的運動中鄒國啟和鄭義興卻受到了“思想較落後,有守舊意識,對新事物認識差”的批評。
1956年,全國八大名酒會在北京召開,根據會議精神,茅台酒廠開展以提高產品質量為中心的運動,採納了鄭義興、鄒國啟恢復傳統操作方法的建議,茅台酒酒質逐漸得以提高。
1958年3月,鄒國啟任制酒一車間主任。
1959年,鄒國啟通過大量實踐,總結提出了茅台酒釀製環節中的“疏鬆上甑法”(疏、松、勻、平、準),這對形成茅台酒的規範工藝流程和提高產量起到了關鍵作用。
1961年,鄒國啟因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技術研究和技術革新上,主動辭去制酒一車間主任職務,出任制酒一車間副主任,主要負責茅台酒生產的技術和質量工作。
1964年,鄒國啟作為茅台酒廠技術骨幹,被推薦為茅台酒兩期試點委員會委員,作為茅台酒廠的“三人核心成員”參與茅台酒兩期試點工作,為茅台酒的香型和質量體系奠定了基礎。
文化大革命期間,鄒國啟被打成反動技術權威、右派。1968年,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鄒國啟含冤逝世。
1984年,貴州省輕工廳、茅台酒廠為鄒國啟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他的幾個子女被安排進茅台酒廠工作。其中二兒子鄒安江,繼承發揚釀酒技藝,潛心研究和實踐父親鄒國啟留下的秘方和口授心傳的制酒勾兌技藝,現在已經成為國內知名的茅台酒釀酒大師、勾兌大師,是茅台酒21名脫產酒師之一,成為茅台酒的主要技術骨幹和中堅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