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實體化大團委

鄉鎮實體化大團委

鄉鎮實體化“大團委”是指以組織格局創新後鄉鎮團的委員會為主要推動力量

由鎮區內依託區域性、功能性聚集載體建立的大量直屬團組織構成的實體化的鄉鎮團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鎮實體化大團委
  • 外文名:Village and township entity Youth League Committee
  • 成立時間:2012年10月10日
  • 性質:共青團
  • 行政級別:鄉鎮級
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分析研究,實體化,與傳統的區別,工作內容,

指導思想

堅持“青年在哪裡,團組織就建在哪裡;社會使青年怎樣聚集,就用怎樣的方式建立團組織”的原則,依靠組織格局創新後形成的鄉鎮團的委員會,建設由鎮區(鄉鎮政府駐地實際建成區)內多個直屬團組織構成的實體化的“大團委”,繼續著力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團建,繼續指導、推動村團組織建設,發揮鄉鎮作為共青團面向基層的“橋頭堡”作用,努力使農村團的建設和工作融入農村青年日常生活之中,融入農村新型生產方式之中,融入農村青年致富追求之中。

目標任務

建設鄉鎮實體化“大團委”,首要任務是建設直屬團組織。要以鎮區為重點,用社會上已經存在的青年聚集方式和載體建團;按照平均1名鄉鎮專兼職團委成員負責新建不少於2個直屬團組織、1個鄉鎮新建不少於20個直屬團組織的工作標準,力爭用半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絕大多數鄉鎮完成。
鄉鎮實體化“大團委”既要指導、推動村團組織工作,又要直接組織、聯繫、團結鎮區內的農村青年;既要有專兼職相結合、編制內外相結合、體制內外相結合的領導機構,又要有鎮區內以區域劃分、功能性劃分建立的各類直屬團組織,如機關、商業、工業、農業、居住社區、文體、社會組織、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團委(總支、支部)等。

分析研究

實體化

實體化不是強調物理上的實體形態,如辦公場所、標識、設備等,而是指組織形態、工作內容的實體化,不僅要有領導班子,還有要大量的直屬團組織,不僅要有領導機關的職能,還要通過直屬團組織直接聯繫鎮區內青年,不是一個虛設的協調性機構,而是要直接組織開展團的各項活動。

與傳統的區別

鄉鎮實體化“大團委”既指導、推動下屬的村團組織工作,又直接組織、聯繫、團結鄉鎮內的農村青年,既有專兼職相結合、編制內外相結合、體制內外相結合的領導機構,又有鎮區內依託區域、功能性聚集載體建立的各類直屬的團組織,如學校、機關、商業、工業、農業、社區、文體、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社會組織團委,總支、支部等,形成了區別於過去僅作為領導機關、以領導、推動下屬的村團組織為主的傳統組織模式。

工作內容

1. 大力建設鄉鎮團委直屬團組織。在鎮區內農村青年聚集較多的區域或功能性組織,運用農村青年生產、工作、生活、學習形成的社會化聚集方式,因地制宜建設團組織,力爭實現全覆蓋。一是按聚集區域載體(商業街區、工業園區、集貿市場、農業產業化基地、居住社區等)建團。二是按聚集組織載體(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文體興趣組織、社會組織、大學生村官組織等)建團。
2. 進一步明確組織規則。一是鑒於鎮區內不同區域和載體青年聚集程度差異較大,鄉鎮直屬團組織的形式、名稱(團委、團總支、團支部)可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設定。二是直屬團組織負責人可由鄉鎮團委委員兼任,也可選拔思想認識高、熱愛團的工作、組織能力強的青年黨團員兼任。三是新建的直屬團組織由鄉鎮團委管理,與村團組織是並列關係;已有的團組織按鄉鎮實體化“大團委”思路進行系統梳理,不改變原有隸屬關係,可實行雙重管理;對於農村流動團員,可根據其工作或生活的聚集方式參加多個團組織的活動,實行多重覆蓋。
3. 靈活開展團的工作和活動。加強直屬團組織工作內容設計,結合農村青年的核心訴求,找準農村各類經濟社會組織根本功能與共青團組織根本任務相融合的工作切入點。直屬團組織要保證一個月開展一次活動,活動要首先體現組織存在,然後體現組織吸引力,再體現組織的引導。要多開展農村青年喜歡的活動,如文體類、技能培訓類、公益服務類,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開展就業創業類活動等。
同時,要格外關注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團建工作。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與從事分散農業生產的農村青年的職業生涯、致富追求、空間聚集密切相關,要認真落實團中央《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團建工作的有關意見》,進一步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團,力爭有新的進展。團組織建立後,規模較大的可隸屬於團縣委,規模不大的隸屬於鄉鎮團委或村團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